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们屯儿的城里人

2017-07-04 18:15 作者:雨季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谨此献给曾经在山头屯儿下乡的知青朋友

那是一部史诗、一曲乐章、一座丰碑,还是一个壮举、一个奇迹……

不管学者们怎样评说,志传如何书写,我始终坚信知识青年们上山下乡创造的伟绩必将永载史册,他们的光辉也将永照后人前行的道路。

在那场轰轰烈烈的大运动中掀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同样是轰轰烈烈、让世人瞩目。那次大迁移曾牵动着千万个家庭的心,牵动着千万个父母的心,对整整一代人的前途命运乃至对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

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现在这一切也都恢复了平静……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据说它的初衷是为减轻城镇供养压力,找到一条化解新增就业矛盾的有效途径。在压力和矛盾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一个特殊需要的产物就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诞生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等重要指示的发出,正式吹响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角!(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们也有两只手,不能在城里吃闲饭”,“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满腔熱血的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号召,纷纷请缨,一场滚滚的上山下乡洪流迅速席卷大江南北。受全局形势推动,不久县城的那批朝气旺盛的青年也怀着憧憬想来到我们屯儿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和锻炼、考验。

时间定格在那年四月的一天,一个与外界没有交流、祖祖辈辈都过封闭日子的小屯儿,破天荒的一次迎来了三十多个城里的姑娘和小伙儿。实际他们都是不到二十岁年龄的孩子,那天他们披红戴花,乘坐两辆大卡车,村民们兴高采烈的心情胜过新媳妇、新姑爷进家门,敲锣打鼓热情地欢迎知识青年的到来。

父老乡亲把这群刚刚离娘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尽最大的努力想让他们安心生产,给他们营造一个舒适的新家。在资源条件和经济条件都不宽裕的情况下拿出了一块用农民话说是风水最好的宝地,由上级赞助、村民出工出力盖了十间砖瓦房。那可是屯儿里的第一栋砖瓦结构的建筑,屯子人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房子。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红彤彤的、方方正正的、有棱有角的、墙上没有一点泥巴。在他们心中、在我心中它也一定比北京的天安门、北京的故宫还宏伟、还壮观、还富丽堂皇。

知青的报国情怀和献身意志感动了全社会,震撼了一个民族,同样也深深的感动着我、震撼着我。作为一个同龄的回乡青年,一个在小屯儿里土生土长、拥有相同理想志向的青年,我更是这场运动的一个亲历者、一个见证人。当时我在学校教书,无缘与他们并肩战斗,可是由于工作关系与知青有方便地接触机会,联系密切,最后竞成了莫逆之交,成了好朋友、好哥们儿。我不能忘记知青们那热火朝天、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场面,不能忘记他们潇潇洒洒、一代新型农民上工时的那道靓丽风景,不能忘记知青宿舍的灯光、炊烟、还有嘹亮的歌声、开心的笑声,不能忘记我们在一起工作、学习、交流时非常愉快的一桩一幕…… 匆匆的岁月能淡化印痕,但它改变不了我心中这份永恒不变的情结。张玉敏、杨凤君、吕晓慧、石伟华、张惠凤、王一、王伟等等那些亲切的面孔和熟悉的身影,他们的音容笑貌依旧是那样的清晰可见,是那样的历历在目……

张玉敏在知青中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一个女人比男人还敢打敢拼、敢于担当,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困难。她处理问题严肃、认真、果断,显得格外老练成熟,政治觉悟也很高。记得那年九月九日我们领袖逝世,广播电台播发消息时她正与我们全体教师在一起,惊愕的她低头不语,泪珠一串一串地掉。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她的极度悲伤,而且还有从极度悲伤中透过来的美丽……后来她当了村干部。

杨凤君高高的个子,笔直的身板,风度翩翩,落落大方,称得上是豪杰妇女的典型代表。“二人转”唱得格外好,那年同当地名人表演的一出根据真人王庆喜创作的节目竟一炮打响、走红。从她身上能嗅到一种不凡女人的气质味道,若毛阿敏站她面前也一定会显得逊色很多,在下乡期间坚持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后来她考上了大学。

吕晓慧极为外向,走路、办事、劳动都风风火火,高效率快节奏。她坚持原则,为人仗义,单纯善良、表里如一,不拘小节,心境无私。她的任何话、任何举动你都没有必要去猜测、去怀疑。好体育运动,特别擅长打篮球,遇有男队员空缺她可顶替上场参加比赛,“巾帼不让须眉”就是对她最恰当的写照……后来她当上了供销社的店员。

石伟华身材结实健壮,不张扬、不爱表现自己,一般不开玩笑。闲谈时表情也比较严肃认真,不了解的人都以为她有点城市富家闺秀的身架。现实的她挺平易近人,有板有眼的默默工作,从深沉中能看出她蕴藏的是一股强大力量……后来她当上了赤脚医生。

张惠凤谦虚、勤奋、好学,追求上进,待人和蔼,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和性格特点。别看是城里长大的,可就像没见过大世面似的,同男同志说句话脸红得一直能到脖子根,遇到人多的场合时总是羞答答的……我说如果女人开心的笑脸是绽放的花朵,则她的传统美定是色彩缤纷花海中最鲜艳、最高雅、最夺目的那一束……后来她当上了民办教师。

王一他人大个儿高,长得黑黝黝的,农活熟练利落,这方面他敢与纯农民试比高低上下。他非常能吃苦耐劳,一点城里人的大架子都没有,胸怀宽阔,耿直、大气、宽厚,在是是非非面前有鲜明的立场观点,不受权势和利益左右,全屯儿人都特别喜欢他……后来他当上了生产队的队长。

王伟他是一位最强悍的小伙子,有较厚的美术、文艺功底,用他手中的那支神笔画出的山、画出的水、画出的人、画出的虫鱼兽都是那么活灵活现,那么有意境。正体字写得几乎同印刷的一模一样,村民们认为他就是中国最大、最著名的画家。对于文艺也有成功之作,在一次全镇的文艺会演上,他演唱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引起了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那铿锵的男高音至今在我脑海中回荡……后来他也成了我们民办教师队伍中的一员。

从古到今中国农村历来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小屯儿同样不是个例、不是冰山的一角。知识青年这批新人的到来,如同红军长征,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一样,给这里带了现代文化、先进的思想和全新的观念,给死气沉沉的小屯儿增添了新的血液、新的气象,以此为坐标农村社会前进的步伐似乎在顷刻间加快了节奏。

青年们下乡到我们屯儿后同村民一道战天斗地、同甘共苦,一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一道播种收获、尽享丰收喜悦。他们关心集体,以社为家,与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很快就完全融入了这个大家庭,真正成了一名农村社会的主人。小屯儿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从那一天起知青们在他的第二故乡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严寒酷暑、多少个、多少个难忘的不眠之。这片土地上不但有他们汗水的付出、有他们心血的倾注,而且还有他们青春的奉献……今天再度回首简直就是一场梦,一场充满酸甜苦辣的梦。

时光在静静地流淌,昨日里大江东去泛起的那一巨浪已经消失在遥远的天际,未被卷走的是她给我留下的那些桩桩往事。当年下乡在山头屯儿的知青们对那段生涯、对第二故乡是否还深刻?还有那里的人,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是否还让你牵挂?让你魂牵梦萦?第二故乡人衷心祝愿你们日子过得好!

“知青”是一段历史的印记、一个群体的符号,一种信念的象征。它的颜色是红红的、是浓浓的、是烈烈的,就像是燃烧的火、就像是流淌的血、就像是飘扬的旗帜……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我目睹到的一段多彩又有些悲壮的历史。那场大运动的结束,它的使命也宣告终结。山头屯儿的知青陆续返城离别第二故乡,有人把知青称作是“失落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思考的一代”。用下乡到山头屯儿知青走过的道路可以证明,并铁的事实可以进一步证明:他们就是祖国大家庭中最勇敢的一代、最坚强的一代,也是最拼搏、最抗争的一代,更是只肯牺牲、不讲回报的最伟大、最高尚的一代。

山头屯儿的知青,你们的名字永远在第二故乡的土地上闪光,你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第二故乡人和第二故乡人的子孙不断奋进,不断去攀登新的高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5563/

我们屯儿的城里人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