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遥远走来的碎片(29)

2017-07-04 04:03 作者:宜昌石头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遥远走来的碎片(29)

二十九、1975

那篇《二高赋》的作者颜其麟在文中写道:“镇镜山麓,王牌二高飞声全省;东山峰颠,宜昌二中扬名西鄂。”这就点明了宜昌市第二中学的前身、那所建于1954年、坐落在镇镜山下、西陵峡口的原宜昌第二高中曾经有着辉煌的过去,也说明了2005年整体搬迁到原来的电子工业中专、现在位于西陵二路403上坡处、北靠西山和营盘山、东依东山的宜昌二中的新校区寄托着许多腾飞的中国

宜昌二高的兴建源于当时的宜昌行署和省属的宜昌市政府之争。解放以后,天时地利人和的市政府首先采取措施,将分散办学的省立六中集中到当年的教军场、也就是现在的一中所在地,那里是市区的地盘,就被任命为宜昌一中。行署当然也得有自己所属的学校,于是行署就在镇镜山下、西陵峡口让一座崭新的学府拔地而起了。千万别说什么“封闭式管理”,也别说什么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其实就是当时难得在城区觅得一块合适的地盘。

那个时候到“二高”去,一条路就是先沿着长江、后沿着三江一直向上,经过青砖青瓦的紫云宫、有些破烂的土街头,就是东湖大队了;继续往前走,标志性的镇镜山就越来越近,通过宜昌二高校门右侧的一座小石桥,就进入了这所学校的校园。小时候曾经走过这条路,跟着宜昌五中的几个骑着自行车的老师和自己的几个小伙伴一路轮流走走坐坐、玩玩打打,唱唱歌、看看风景去的,没怎么感觉累就不知不觉的到了。只是回去的时候找了一艘木划子,顺江而下,看了一路的江景,在一马路上坡,方便得很。

笔者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是宜昌四中初一的学生,参加年级组织的游和大家也去过当时的二高。走的却是另外的一条路。那条路则简单得多:走出四中校门,走到白骨塔折向东山方向,沿着现在的夷陵大道一路向前,那段高出地面和水塘的道路就是当年修筑川汉铁路时留下的铁路路基。大队人马穿过石板溪,从那些昔日的东湖残存的大大小小的水泊中穿过,一路欣赏田园风光,看见高高的镇镜山的时候就到了宜昌二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既然是行署高中,自然就希望成为“一流的校风,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升学率”的学校,令人兴奋的是,二高这所行署的的最高学府不辱所望,据史料记载,1957年的高考均全省第三,第二年就被命名为全省18所重点中学之一,随之名声远扬。可是,随着宜昌二高1970年改为完全中学,第二年随着葛洲坝工程开工,当时的二高(现在的葛洲坝集团宜昌基地管理局所在地)必须给工程让步,就由镇境山迁到宜昌市西陵一路,由行署交给宜昌市领导,更名为宜昌市二中;作为交换,宜昌市把位于南苑的第十七中交给了行署,也就是现在的夷陵中学。

说来也有趣,自从二中搬到了城区内的西陵一路,虽然校园更大、设备更新、硬件更好、学生更多,可就是教学质量不仅上不去,还每况愈下。该校几经波折,不仅退出了宜昌高中的第一方阵,还不如邻近的其他几所中学;加上校风越来越差,入校的生源越来越复杂,就有些日薄西山的意思,就被说成是因为靠近二医院,所以风水不好,所以后来就搬到山上去了,就是不知道现在的新二中是否变好了一些。

不过,笔者与这所学校似乎半毛钱的关系也没有,既没有朋友是那所学校毕业的,自己也没有在此读过书。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笔者有一个当时十分要好的朋友的母亲是二中学生食堂里的炊事员,我和朋友两个人在大街上晃荡到吃饭的时候,可以到他母亲的二中食堂里去蹭顿饭吃,久而久之也就很熟悉那所学校了。

时至今日,每逢路过西陵一路、走过那个原来是宜昌二中的校区、现在变更为宜昌市三峡艺术高中的校门的时候,笔者还会偶尔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一些事情,想起在这所学校的一间小屋里吃饭喝酒的情景;再后来,笔者的儿子曾经考上了宜昌二中却没有报到,笔者的侄儿也考取了这所学校却在这个校园里读完了高中,只不过,他们所经历的也还是现在变成艺术高中前的那个宜昌二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5412/

遥远走来的碎片(29)的评论 (共 7 条)

  • 紫色的云
  • 江南风
  • 倪(蔡美军)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