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遥远走来的碎片(26)

2017-07-02 04:48 作者:宜昌石头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遥远走来的碎片(26)

二十六、1941(下)

有学者考证,中国历史上之所以在外国侵略者面前屡战屡败的最重要原因不在于领导层昏庸、也不在于百姓一盘散沙;不在于枪支弹药的低劣,也不在于什么整体素质低,落后就会挨打,而是在于汉奸太多。八年抗战期间,上至国民政府副主席、兵团司令,下至班排长、政府职员,争先恐后投降的程度不得不叫人大开眼界,也不得不叫人汗颜。就是在纪念抗战胜利、回顾胜利历史、举行胜利阅兵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这样一个事实:汉奸是人类最多的败类!

可是在那些汉奸面前,朱玉玺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军人。在初建保安司令部的时候,他就是官居雷鸣一人之下、职在其他上百名官兵之上的第二号人物,还有上尉军衔。加上一直信奉“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己任”也深得日本人信任,按照当时的处境,即使不为虎作伥、升官发财,至少也可以苟且偷生、衣食无忧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军人,借到江南视察驻防小队之机,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国军的部队里,自然是值得大书而特书的。

休息了一段时间以后,日军决定打通粤汉线,所以从民国三零年(公元1941年)9月,中日长沙会战开始。驻宜日军第13师团奉命抽调约三分之一的兵力(早渊支队)驰援长沙参战,这样,荆(门)当(阳)宜(昌)一线的日军在那段时间就只剩一万七千人左右的兵力。这么重大的战机居然长时间无人知晓。

就和宜昌石头在《宜昌印象》一书中痛心疾首所说的一样:“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第11军是侵华日军中惟一以机动作战任务为主的野战军,武汉失守以来,日军向正面战场发动的多次进攻几乎都是由它发动的。第11军为准备长沙会战,从1941年8月中旬起即从鄂西、鄂南、赣北抽调部队向湘北集中,如此大规模的部队调动,中国的所有的战略、战役、战术情报部门,在长达1个月的时间里居然都毫无察觉,直到日军要发动全面攻势前一两天,才如初醒的发现日军已在湘北集结重兵。同样如此,(国民政府的军委会和陈诚领导的)第六战区对日军第13师团平渊支队和独立混成第18旅团(从宜昌)的调走也毫无所知。待一个月之后,在湘北战场发现第13师团相关部队的踪影再紧急部署对宜昌反攻,已经为时已晚;国军开始反攻时,日军已结束长沙作战,平渊支队也即将返转宜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宜昌石头无不遗憾的感叹:“由此足以见得中国各级军事情报部门的麻痹和疏懈,那些中统、军统都干嘛去了?我们潜伏的那些谍报人员怎么都对此毫无察觉?这也难怪戴笠死后,国民党要重新整顿自己的情报机构呢。而我党的那些情报机构,早就被认为是聋子的耳朵——摆设,电视剧《潜伏》里的情节只能存在于文学创作之中,可惜却不是现实。”

国民军事委员会9月22日的命令是:“第六战区趁日寇大军向湖南侵犯时机,我军乘虚收复宜昌,支援湖南作战之目的。”可是由于国军行动迟缓,直到28日才集结完成,陈诚由恩施赶到秭归指挥攻打宜昌,30日,总兵力有15个步兵师、2个炮兵团、约11万人分两路从长江南北夹攻日军,以策应长沙会战。到10月2日,日军在宜昌外围的据点都被我军分割和孤立,我主力部队从敌人各据点之间开始向城区坚决推进。

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日军在预备队用尽的情况下,13师团的内山英太郎中将只得集中司令部的勤务兵、医院轻伤员和医护员共380人,死守离司令部仅1000米的东山寺高地。蒋介石向陈诚发出电令:“要不惜一切牺牲,3日内夺回宜昌。”到了 10月9日,宜昌外围的重要据点已全部为国军掌握,国军采用人海战术,从凌晨开始不间断的在东山一带向几乎弹尽粮绝的日军发起冲锋,中央通讯社战地记者甚至于当天在前线发出了克复宜昌的消息。

可惜的就是,虽然国军阵亡的将士尸体在东山寺日军阵地前的地面上“排成了金字塔形”,可是日军第11军10月8日紧急从荆门空运20多名步兵到宜昌参战;13师团所属的铃木大队、大守大队分别于9日拂晓和下午已经到达距离宜昌城区不远处;松崎中队也于当天里赶到宜昌;而日军第39师团也决定在10日从荆门出发,向宜昌攻击前进。面对日军可能的转守为攻,国军的攻击最终功亏一篑,只能撤出战斗。

这就是宜昌石头在《宜昌印象》的《功败垂成的宜昌之战》一节中记录下的当年惊心动魄的那一幕。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4993/

遥远走来的碎片(26)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