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父亲《第三章》

2017-07-01 18:51 作者:一叶知秋927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掌柜的虽是亲娘舅,但拜师学徒的规矩一样也不能少,有保人有契约也要行叩拜大礼。因为1937日本人轰炸父亲回乡多半年,我的二舅爷孟福香让我父亲再多学徒一年。学徒期满每月工钱5元,转年长到8元,可当时是日本票,10元才能买一袋面,父亲挣得钱根本就不够自己花。偏偏二舅爷又嫖又赌,心思根本不在柜上,几乎是入不敷出,这几元工资有时还不给。扇帽社也是惨淡经营,勉强维持到1942年,父亲一赌气离开想自谋出路。但没有掌柜亲娘舅做保人,周边的所有作坊主都不敢用父亲。

无奈父亲便尝试着做小买卖,卖柜上的扇帽《民国民间常见的瓜皮帽》,几个月下来却连饭钱也没挣到。父亲说那些年因前苏联“肃反”来中国避难的俄国人还很多,满大街都是大胡子老毛子吆喝“谁要我的小《》帽子。解放后,我在三条石的几个胡同内还看到好几家留居中国的俄罗斯家庭,个个白皮肤黄头发褐眼睛新鲜的很。做买卖不行,二舅爷让父亲还回柜上做活,父亲执意不肯也曾惹得二舅爷大发雷霆。后来父亲在估衣街找到新事由,可刚上班没几天,1943年6月家里竟传来爷爷当年2月已暴病身亡的厄耗。二舅爷极力想让14岁的二叔回老家帮奶奶,而21岁的父亲各方面都能独挡一面,在外干也是柜上的一个得力帮手,但父亲执意回乡根本没商量。

前几年冯小刚拍了部电影《1942》,说的是华北大旱灾年过后的百姓生活。而1943年华北地区又先旱后涝,奶奶家的十几亩薄地几乎颗粒无收。父亲回家后一点粮食都没有,下面是10岁的姑姑,8岁的二叔,5岁的四叔,三岁的五叔,而以童养媳身份进家的母亲也才14岁,一家人没饭吃怎么办?

实在没辙父亲卖了家里的一些建房檩木两亩地,才换来百十斤又苦有涩的米糠,一家人每天抓几把,喝能照出人的粥,其间还吃过许多次槐树豆槐树花甚至槐树叶。当时华北大部几乎算解放区了,青壮年都是民兵,父亲晚上站岗放哨常常也就口袋里放二把未熟的枣充饥。

秋后父亲不能眼看一家人活活饿死,遂拿着爷爷奶奶的几件旧衣服到天津来卖,在河北大街北营门处还让人给骗去一件皮袄,那年头那有老实人的活路。父亲还曾几次从天津代火石火镰回乡村卖,可也没赚到钱。年底父亲与母亲成婚,其时也就是个形式,当时14岁的母亲几乎还是个瘦骨嶙峋的小女孩。母亲娘家姥姥早逝,姥爷再娶,1942年把十三岁的母亲及七岁的二姨以童养媳的身份嫁人,四岁的三姨送人,仅留下十岁的舅舅张朝刚。

父亲于1944年1月再次赴津,卖过十多天瓜果,拉过一个多月洋车,还在一个煤球厂干了一个月,还无缘无故挨了掌柜的一顿揍。后来托了个朋友董阳臣进了西站西邵公庄处的永祥化工厂作工,每天高粱米管饱;因为是作肥皂的,还能吃粘附在原料骨头上的碎肉,但不发工资。一个阁楼上住十几个人,七八天能吃一次白面,有病走人厂里不管;虽然如此父亲说那是他成年后吃得最好,也最胖的几个月,我见过父亲最早的一张相片就是那时照的,又白又胖还很壮硕且西服革履呢!父亲说有时顺着南运河去二舅爷柜上,回来时一过西站和大丰桥,都是乱葬岗子,经常见到几只野狗争抢尸首的场面,恐怖的很。(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因为没工钱,家里秋收也需要人手了,父亲只好辞职回乡。回家后一见到都瘦成皮包骨头的奶奶,我的母亲和姑姑桂荣及三叔希周,一家人就抱在一起痛哭。事后才知仅管奶奶又卖了几亩地换口粮,但6岁的四叔希田,4岁的五叔希顺还是因饿病而死,而11岁的姑姑与9岁的三叔是通过去四乡讨饭才活下来的。新婚的母亲在奶奶心中是袁家的未来,一定会优先与它人。

这一大家人未来怎么办,真令22岁的父亲愁眉不展;三舅爷孟福看到姐姐家孤儿寡母的艰难处境,伸出援手,拿出一些钱帮父亲建了一馒头作坊。

2017年7月3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4960/

父亲《第三章》的评论 (共 3 条)

  • 浪子狐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