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板桥遗风

2017-06-27 11:05 作者:聚散两依依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半生竹,一生兰”,这是郑板桥一生最好地写照,傲骨临风。他颠沛了一生,仍如磐石盘坚强,如清竹般劲挺,如兰花般高洁。

郑燮,字板桥,明朝人,扬州八怪之首,诗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擅长画竹兰二君子,书法自称一体。板桥体,自成“六分半书”,乱石铺街,大小错落一致,墨色浓淡相宜。

一幅《竹石图》,一块巨石顶天立地,数竿瘦竹几乎呼之欲出。一块石,三两竹枝,聊聊几片叶。淡淡几笔,乃知此老笔非凡,勾画出了一个深邃的意境,让人无限想象。画家是胸有成竹,意在笔下。看似不经意,却是他在竹园里与晨露为伴,与风为邻仔细观察,提炼出竹子的形态和意象。“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目光月影中耳”。板桥画竹,后世之人目前无人再能企及他的高度。他的竹已自成一体,他自己也成了如临风不惧的竹子一样,高风亮节。

板桥的画竹图存世较多,构图方法简单却又独特,“多不乱,少不疏,秀劲绝伦”。墨色变化丰富,形成了自己地独特的风格。在文人的画竹图里脱颖而出,成了画竹的代名词。“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谁人不知道郑燮一生都在观察竹,研究竹,画竹? 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板桥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曾作过一幅画,画中的竹子不再是自然的竹子,而是艺术的再现,一首题画诗,更是让人读到了板桥的人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体察民情,心系百姓的为官一任的情怀。枝枝叶叶总是情。凡竹子的高风亮节、坚贞正直,都在他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竹枝里总能生出几片兰叶,一个空谷幽香,一个秀劲挺拔。(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板桥的空谷幽兰图从让人感觉一阵幽兰馨香从画里轻轻飘出来,在寂寞的山谷里,兰花独 自绽放,不为他人称赞,只为自己绽放。不图虚荣,不慕权色,只为生命的怒放。几撇兰叶,或短或长,或大或小,生长在山谷,石缝,岩间,总之只要在任何可以落地的地方,兰花都可以生根,发芽,淡淡的馨香。几片小小兰叶,画家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琢磨,观察,折叶、短叶,俯仰之间,如果说胸有成竹,那必定心中又兰,才能信手拈来,淡淡数笔勾画出一幅君子兰花图。做人要像兰花一样幽静、持久、清香、不浮不躁、不争艳。

寄情于画,将对艺术的坚持不懈地追求,对生活的高度热,对黎民百姓的关心,无一不融入到画中。当你静静地去欣赏一幅板桥墨竹图时,仿佛时间也凝滞在画面里,穿插错落、浓淡相宜的几枝竹竿,几片竹叶,或聚或散,凝形于神,是否仿佛听到了风吹竹林,高风亮节的声音。

一幅幅板桥墨竹、兰花图的画眼里,大概就是他的题诗了,板桥体加上自作诗,都映射出画家、书法家的高度文采。或题于画面的石壁上,或提于竹枝间。“立根原在乱岩中,任尔东西南北风”。诗由心生,情景交融,一枝竹,一片叶,站在了时代的鼎峰。

即使历史的车轮已滚滚到二十一世纪,板桥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书法匾额印刷体,仿写体依然随处可见。所谓板桥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生在世,纷繁复杂地生活里,就是要糊涂些,吃亏是福。尘世间地生活又怎能看个通透,即使看得一望清澈见底,又怎能不糊涂些。难得糊涂,吃点小亏也无妨。事事精明反被聪明误。

一缕吹进心灵的遗风,一道荡涤人生地遗风,一股吹开人间迷蒙的遗风。板桥的”怪“几分真诚,几分幽默。板桥遗风影响了世世代代的后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4317/

板桥遗风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