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遥远走来的碎片(13)

2017-06-21 03:19 作者:宜昌石头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遥远走来的碎片(13)

十三、1963

那年天的早晨,那个从怀远路转学到学院街小学读小学高年级的彭峡脸上洋溢着笑容,因为学校高音喇叭里的那一首电影《英雄小八路》的插曲他也会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祖国,爱人民,少先队员是我们骄傲的名称。时刻准备,建立功勋,要把敌人,消灭干净,为着理想,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彭峡走进那个古香古色、有着高高的石门坎的校门,张一之在他的回忆录里提及的那个被用土填满的文庙泮池改成的可做四个篮球场的大操场还在,可是彭峡在这所学校度过的两年时间里,一次也没进入过那个在泮池下面挖出的、可容纳几百人的防空洞。可是他知道防空洞的入口就在操场边一个水泥乒乓台下,天的时候,那里冒出来的风可凉呢,同学们都爱跑到那里凉快,说比电风扇都舒服。

那个时候那个地方已经没有了丝竹乐班,自然也没人记得那些祭祀大典所用的《安平之章》、《景平之章》或者是《宣平之章》、《祥平之章》;也没有人给那个小男孩唱张一之作词、和马可一起为歌剧《白毛女》编曲的现代作曲家瞿世雄(又名瞿维)谱曲的那首《学院街小学校歌》:“这里是活泼的园地,这里是抗战的基体,我们师生努力吧,向着那微明的朝曦,加紧锻炼、努力学习,用钢铁的拳头、用圣洁的心地,朝着民族解放大道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那座又宽又深、十分恢宏的大成殿消失了,要不就是彭峡的记忆有误、要不就是编写《宜昌地名考》的那些先生们记错了大成殿的拆除时间,反正那个小学生在那所学校的时候没能见到那座文庙的主体建筑,看见的只是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当时的县府率郡绅“筹费鸠工”、“将大成殿增高,东西两庑、戟门至外泮池等处一律培修”后形成的高台,看见的只是拆除时留下的那些台阶基石和24根石柱基础的石鼓、以及那被磨得光亮、在阳光下白花花一片的长条青石板,仍可想见当年的建筑规模。(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孩提时代的彭峡虽然没有能够看见清朝乾隆年间大修过的那座文庙的辉煌情景,不过他还是看见了张一之回忆中的那座“三进两厢的房子。”那里改作什么用途已经没有印象了,可是张一之笔下的那个能容纳三十几个教师的大办公室彭峡还见到过,只不过已经被改作音乐课堂了。这就可见得当年对教育质量的考量十分到位,把音乐课放到专门的教室进行,不像现在的学校,音乐课就在各自的课堂里上课,也不顾隔壁的班级是上语文或者是美术课。

那间大大的音乐课堂里面不过就是几排课桌椅、一块大黑板、一架风琴而已;不过就是有着高高的房梁、厚重的墙壁和雕花的窗棂;整座教室的地基很高,从门外进来,还得踏着几级长条石阶,长长的屋檐外有一个还有些规模的小花圃,春天的时候,桃红杏黄的也煞是好看。在彭峡的印象中,慵懒的阳光会漏过梧桐树密密的枝叶洒进窗来、斑斑点点的缀在地面,风琴那舒缓的音乐入耳,他望着挂在黑板上的简谱,和全班的小伙伴一起童声大合唱的时候,那个年代挥之不去的饥饿感仿佛离自己越来越远,只剩下整个人都沉浸在音乐的温暖里,仿佛是德芙巧克力的那句广告词所说的那样丝般的柔滑一样,迷醉入心。

那个时期的学院街小学在原来的大成殿的后面,建起了一栋两层楼的教学楼,那是高年级的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宜昌沦陷时期的那所职业初中留下的好长一排平房依然还在、依然还是低年级的教室,不过就是给这所小学的后面增加了一个小操场,还增加了一道门而已。放学以后,从那个不大的后门出去,穿过一些老房子,就可以到长江边上去。

当年的怀远路小学是六年制而学院街小学当时是五年制,中途转学而来的彭峡在一段时间学习上因为遇到过一些麻烦、不得不勤奋学习以外,这个四五年级的男孩子其实更喜欢这座全市历史最悠久、教学质量一直很优秀的小学,这里有他最敬重的吴磊老师,也有他最要好的喻龙朋友,还有他慢慢长大的记忆。

不过那个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在与学院街小学一墙之隔的南正街、艾家巷都住过的彭峡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样悠久的一座小学后来被卖给房产商以后,却把这所小学的头衔张冠李戴的安在原来的献福路小学的头上,就叫人啼笑皆非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3153/

遥远走来的碎片(13)的评论 (共 2 条)

  • 心静如水
  • 襄阳游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