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代县宏尊寺文化信仰的渊源

2017-06-20 18:55 作者:净心如意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代县宏尊寺文化信仰的渊源

在代县的民俗文化中,庙会文化和民间信仰文化,广受世人关注。这些文化现象同代县的地上历史文化遗存一样,见证着代县过往的历史,表述着古老代州的文明,共同演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神圣、辉煌。

“我就是我,我是天地的护法,昂头的尊严,叱咤风云,不惧邪魔,策马扬鞭,决胜万壑阡陌,带给百姓安居乐业。”民谣是生活状态的反映,更是人们观察、了解事物的镜子。今天,通过代县宏尊寺的民谣故事、历史沿革与地方风俗,让我们从代州昔日的辉煌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滋生更多的文化自信,释放更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正能量。

代县宏尊寺,俗名二郎庙,是全县目前发现的唯一的一座供奉二郎真君的道观。宏尊寺位于代县峪口乡峪口村东南,坐北向南,占地面积720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献殿和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正殿与献殿相连,屋面呈勾连搭式,台基共用,基宽12.1米,深11.5米、高0.6米。面宽3间,进深4椽,正殿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隔扇门,献殿单檐卷棚悬山顶,四檩无廊式构架。2002年被县委、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碑文资料载:宏尊寺创建于明初,清道光十九年重修。

宏尊寺北邻滹沱河,东、南、西三方三山环抱,南面一条清河逶迤而行,内行人一看便知乃聚气之所。东山脚下有关帝庙引护,村西北有洪福寺砖塔护持,虎踞龙盘今胜昔。峪口宏尊寺,历经几百年沧桑风云变幻,载盛名于史册,收灵气在山川。登山远眺,似地开宝扇,紫气缭绕;若人间圣境,祥瑞霭霭。院内苍松蔚然,姿态万千。周边民居,历史承延,错落有致。街区网布,店铺珠连。人车络绎,商贸繁华。乡间阡陌,一片葱绿。村容整洁,民风淳朴。试羽雏鹰,盘桓几度。喜鹊常临,往返流连。人文荟萃,物产丰富。乡民富庶,百姓安康。不禁让人击节赞叹:宏尊荫护也,是谓人间非凡地,处处皆神气。

据守护寺庙老人讲,宏尊寺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明初年间,一天里,原本堆放在东山脚下关帝庙大院的建筑材料,忽然一场大风呼啸而至,星月不见。接着电闪雷鸣,疾风骤。及翌日放晴,寺院师父起来发现用于准备盖庙的材料不翼而飞。他一下惊得六神无主,慌忙四处打听,外出找寻。结果那堆材料整整齐齐码在一处空落落的草地上。师父蓦然间醒悟,这不是真君在选址吗。前几日,他还正思虑该在老爷庙哪个位置盖庙呢。罢了,省得再搬运了。看来二郎真君的托应验了,他老人家另想安营扎寨,救拔众生。位置正是现在的宏尊寺所在。其实,“我就是我······”那段民谣正是道教二郎神的写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这首诗是《西游记》中对于二郎神的一段描写,民间传说,二郎神是玉皇大帝的亲外甥,曾经劈山救母、弹打凤凰、力诛八怪、梅山结义。二郎神出身高贵,但是因自己心高气傲不愿依靠玉帝的名声,所以他平时不与天庭往来,就像富二代不愿依靠家族力量,想自己打拼一样,有一种自尊自、严格自律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于是他对于玉帝,只是“听调不听宣”,意思只服从天庭政务和军务上的安排,自觉净化自己的交往圈,不愿私下交往过密。鉴于二郎神的表现,玉帝封二郎神为“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植根于乡土文化,承袭战国以来以神明、鬼魂、祖先、圣贤及天象为崇拜对象的民间信仰。千百年来,它不仅伴随着代州祖先的脚步一路走来,而且继续以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雁门大地人们的生活中。因为它总是显得那么神秘而晦涩,因此好多人对它心怀忌避,既不敢正视它,也不想了解它,任其自生自灭。今天我们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了解它的生存状况,解析它对我们思想行为的影响,更好地服务于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发展。

二郎神,作为民间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民间多认为他是一位与水利、农耕、防止水灾有关的神,清以前曾被奉为戏神,还被奉为猎神、蹴鞠神、雷神、酒神等。二郎神皈依道教,道号“清源妙道真君”,居住二郎神道观,民间也有叫庙的。受下界香火,为万民排忧解难,帐前有梅山六友相伴,麾下有一千二百草头神。“他是我信仰的苍山,他是苍山的天国,他是天国的威严,他是威严的化身。”代县鞭杆拳中有一招就叫“二郎担山”。而《西游记》、《封神榜》、《劈山救母》、《大闹天宫》、《二郎搜山》……中所描绘的二郎神形象,额上有一纵目,另外两眼,则如三星堆祭坛上青铜大立人一样,外眼角斜挑向上,刀眉斜挑向上,颊直口方,轮廓分明,高鼻梁微带鹰钩鼻。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历代的雕塑家、文学家、戏剧家、连环画作者……都要遵循这个造型模式,否则不为雁门人民认可,不为全国民众认可。民间对二郎神的崇拜,凡驱傩逐疫、降妖镇宅、整治水患、节令赛会等各种传统民俗行为,莫不搬请杨二郎。《封神演义》首创以二郎神为原型的人物名为杨戬,是玉鼎真人的弟子。作品中的二郎神是助武王伐纣,有勇有谋的道童,而他在与纣王部下斗勇的时候,也充分表现出他的足智多谋。在现代影视剧中,二郎神逐渐成为了掌管天条,铁面无私的人物。凭借小说的力量,杨二郎成为明清以来人们最熟悉的“二郎神”。《西游记》中二郎神的形象让人感觉他性格十分逍遥,他“只听调,不听宣”,表现了他对“天界家眷”的蔑视,而且他非常重义气,所以有梅山六兄弟与哮天犬跟随,在他捉拿孙悟空时完全体现出他的高强法力,后来在帮助孙悟空收拾九头虫时也与他称兄道弟。《西游记》第六回称他是“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这显然有些穿凿,不过是作者出于创作的需要。据早期资料,二郎神生卒年代从未有过记载。他就是一个众英雄的化身。统治阶级需要他,百姓需要他。杨二郎是天地间大智大勇、敢于开拓、光明正大、执法如山、廉洁自律、视死如归的一位正神、保护神。这种形象造型,最终形成固定模式,长期活在一代又一代雁门人民、全国各地民众心中。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日军占领中国时期,道教备受打压,道观必须供奉佛像才能保全。这种混杂现象延续至今,且导致中国出现“佛道一家”的景象。“文革”时期,道教遭受极大的破坏。1980年中国道教协会重新恢复工作。相继代县道教协会成立,道教研究得以延续。道教经典卷帙浩繁,包括炼气与导引等,道教在生理学、经络学、解剖学、药物学、性医学、心理学、内家武术等方面颇有建树。代县至今有人能耍出一套二郎拳来,几近失传。

站在庙宇台阶上看,晴空在上,白云悠悠,峰峦迤逦,野花点缀,青山如画,配上庙堂时起时伏、远远近近的佛乐,于万千心事中,不由人感受一种心静自然凉之高远意境。澄怀观道,心地自然透明,意乱情迷不再,俗人一时变高远也。院内几株苍松,一如古人,巍然屹立,与碧池中盛开的牡丹相映成趣。寺庙古朴凝重,容颜苍老。见证了枝迎南北的时序轮回,看惯了枯木逢的枝繁叶茂。

作为代县人的一种信仰,二郎神的故事在民间、尤其是在峪口乡广为传颂。每年农历7月24日,代县峪口村要举办一场轰轰烈烈的祭祀活动,也叫过庙会。一般过三天,7月24日是正日。村里庙委会要组织唱大戏,周边村落的信众、赶会做买卖的、特邀的仁人志士都前来参加。祈求龙王给人们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保佑一方生灵平安安康。祭祀仪式通常采用最古老的仪式——献牲,也就是用一只肥羊来祭祀,而且代县人也忌讳宰杀耕牛,因此简化为只用肥羊来祭祀。其实,除了正日的祭祀外,过去天旱的年份,还要不定期地在二郎庙举行祈雨仪式。祈求龙王施雨布露,拯救一方百姓。保儿保女保平安,送子送孙送优生。另外,人们还要给主宰人类生育的送子奶奶举行祭祀仪式。这天民众参加的活动主要是求子和还愿。求子时兴拴娃娃,相传,这天谁拴的早,谁家肯定会得子。按代县人的习俗,人家一旦得子后,就要在这天前来还愿。还愿的主要形式是上布施、给送子奶奶送布、送鞋。所谓的布、鞋,都是用五色纸做成,这些布、鞋在奶奶像前烧掉,以表示对送子奶奶的感激,同时也祈求送子奶奶继续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因为东西配殿分别为奶奶殿、龙王殿。可以说,龙王庙是代县历史最久、数量最多的庙宇。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到处都建有规模不等的龙王庙。奶奶庙是大小村庄几乎都有。二郎神殿居正位,代县人印象中,一旦跟龙王、奶奶祷告不灵,还可以求二郎真君给打声招呼,代县人做事有余地,喜欢托关系。求爷爷告奶奶,自古就是代县人的长项,也体现了百姓间相互帮助的现实愿望,也为代县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保障。可以说,这是代县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产物。二郎神崇拜,在代县由来已久,现代人只知道他是一尊很重要的神祇,却不知它的背景。因为代县长期处于战事频仍的边关地带和干旱的贫瘠地区,人类自身的生存便成为当地人关注的首要问题。龙王能让人安居乐业,奶奶能让人家人丁兴旺,二郎神让人平平安安,有正义担当。至此,人们才会对代县人的追求和信仰有更深的理解。

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二郎神惩恶扬善的感召力早已灌进一代又一代人的大脑里,再加上流传民间的诸多梦境应验,二郎庙已经成了峪口村及周边村庄的标志和灵魂

峪口,山水风光无限,仙山灵地任往来。神话故事,让人如醉如痴。近年来,随着雁门文化的深入挖掘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宏尊寺香客不断。欣逢盛世,上下齐撸力,宏尊寺将重开伟业,造福一方,以新颜再写华篇。(原创首发 原瑞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3119/

代县宏尊寺文化信仰的渊源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