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雨夜忆昔——吃货女儿眼里的父亲

2017-06-18 23:44 作者:维扬之水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风急骤,斟一杯冰冷水,临窗而坐。

时有风轻巧巧地从纱窗的缝隙里溜进来,如一只调皮的小手,撩一下我散落的鬓发,又迅速逃开。

黑的,轻雷隐隐,电闪迢迢。想今天父亲节呢,似乎该写点什么,一时却又不知从哪里说起。索性拨开通向露台的小门,走出去,舒展双臂,感受雨的风情,雨的气息。

吹够风,进屋揽镜理发,觉得两只眼睛似乎混浊许多,不复少年时的清透明澈。

“你小时候,两只眼睛像黑葡萄一样!”人老了,往往会忆旧,有时闲说话,父亲会念叨一句,还说那时物资供应紧张,没牛奶和炼乳,有时从矿上回家,父亲会买一盒藕粉给我补充营养。

听多,觉得那东西似乎很好吃,想温习一下那曾经熟悉的味道。于是去超市买了一小盒,回家倒锅里煮熟,看上去透明发亮,糊里糊涂,有点像刚熬好未成型前的红薯凉粉。放点儿白糖进去,刮一勺舔舔,立马知道我为啥这么不聪明,到现在还混的这么不如意,原来那点儿灵窍都被这糨子一样的食物给糊住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父亲还说一件事儿,来证明我小时很懂事儿。

据说我三四岁时,有一次母亲因吃剩红薯面导致肠胃难受,在西屋炕上躺着。父亲正好在家,于是在小厨房灶上用铁锅摊几个白面煎饼,做好一个,放在竹编笊篱里,让我当小跑腿儿端过去,再接着摊下一个。那个灶我有印象,约一米高,烧散煤的,旁边嵌着一个陶瓷罐子,利用煤炉的余热温水。

那时天炕沿上挂着个简易蚊帐,跟戏台上的幕布一样,是单幅的两块长白大纱布,一左一右用铁钩搭起,垂着弯弯的弧度,这个我记的很清。老说,当时母亲躺在里面,接过煎饼,刚要吃,看到我两大眼睛里泛出想吃的样儿,扑烁烁的,有点泪光在闪,然后别转头跑出去,就忙喊他过来拿煎饼。后来,后来,我就坐在大门口的小石头墩上,端着笊篱吃第一个小煎饼了。

天啊,过去那么多年,我这一向引以为傲的记忆力仓库里,咋就找不到这个?老爸虽在矿上没呆几年,可当过司务长,做饭的手艺是可以的,烙油饼,炸油条糖糕,蒸包子馒头,拌疙瘩汤擀面条都会。摊几个油汪汪小煎饼,自然不在话下。看来我的确是从小就是个吃货。

为啥幼年的记忆总是跟吃有关呢?有件事是关于油饼的。

那年刚搬进自家盖的新房,矮院墙,没安街门,只有一个当样子的栅栏门,母亲有事儿没在家,老爸烧了开水,一点点倒进白面盆里,搅拌好晾凉擀薄,我在一边帮忙用棉花杆烧灶火。

那年卖棉花换回几十斤棉籽油,舀油的小铁勺儿换成大好几圈的,正可以多放些油,烙几个香喷喷的烫面大饼。第一个饼刚烙好,我还没来得及拧一块,一个东边县口音的小孩子已闻着香味儿站在大门口,一身破烂,脏兮兮的脸,端着个大陶瓷缸子,开口要饭。老爸二话不说,卷起饼就放到那孩子手里,还给他盛了一缸子小米汤。

第一个饼往往放油最多,也最好吃。至今想起,仍觉得那个饼一定很好吃,又香又脆,可惜送人了。

今儿傍晚回家时,见粮站门口路上弯弯曲曲停着一长溜三马车,车斗上有加高的铁架框,里面装着满满的小麦袋子。看车的样儿,明显改装过,不像平常的农用车,像是专门收小麦往粮站送的一个农民收购队。许多司机在路边雨地里淋着,不肯回家,难道粮站晚上加班么?

听不到雨声,或许,雨已经停了。不知那些卖粮的人成交没有,天好晚。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2746/

雨夜忆昔——吃货女儿眼里的父亲的评论 (共 8 条)

  • 浪子狐
  • 雨袂独舞
  • 鲁振中
  • 心静如水
  • 肖洁
  • 襄阳游子
  • 白山
  • 东湖聚李胤德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