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驿寄星流见字如面

2017-06-14 08:22 作者:麦兜的幸福需要泡面*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几年前,远在广州的叔叔给爸寄来一封牛皮信,里面是除了装着爸爸看的书以外,还夹着他给爸爸写的信,字数不多,主要问及家中情况,表示自己在外一切都好,书信落款:哥,代我向爸妈问好,勿念!叔叔几年前寄回的这封信至今都在爸爸书柜里,夹在他常翻的那本书中。我午后找书看时,在不经意之间翻到叔叔寄给爸爸的信,信纸微微泛黄,字迹却依旧清晰。现在,再也没见到先时身穿绿衣的送信员,也再也没见叔叔寄来的信。

因为时代变了,人们的观念变了,很多传统的东西也变了,手机,电话,、微信的出现,取代了书信的地位,人们会对着蓝光的手机屏幕,发信息,发语音,却不再愿意提笔、写信,再不见过去的“恭请金安”,“跪禀”,“如唔”等字眼。

古有孔明写给儿子的《诫子书》,一笔一画,尽是对儿子殷殷教诲;文天祥在狱中写下的《狱中家书》,一顿一挫,视死如归的风骨尽现;曾国藩写给儿女的《曾国藩家书》,一字一句,都透着修身治学、持家处世的道理。上至君臣,下至亲友,相互往来,皆靠尺牍,靠在案头,定一张信纸,提起一只湖笔,蘸一滴墨,写一个字,推开一扇明窗,唤来一只鸿雁,绑一卷书信,看鸿雁飞去,望信至远方,待良人轻轻将信拆开,读懂你的信。或许在柳絮翻飞时候,茶余饭后时分,雁归来,捎上他的回信,拆信读罢,静默无言,唯有见字如面。

可若回信未至,又该如何?想起家国沦陷后,清照在乍暖还寒时候,满地黄花堆积之时,见到曾为自己送信的大雁归来,却再也见不到夫君归来,在空空荡荡的院子,强饮着三杯两盏淡酒,梧桐细中,守着窗儿,忆着昔日的点点滴滴。在战乱流离、物件失落之际,丈夫的书信应该还在,或许在枕下,或许在柜中,或许在她的心里,妥妥珍藏。孤独无依时候,重读一封旧信,或许能够温暖一颗冰冷的心,或许,清照之所以活着,不管是以什么姿态活着,可能就是那封书信的力量。

书信真的能给人活下去的力量。我想到民国时期,那封民国最美的情书—《与妻书》。这一封绝笔信,写尽了林觉民对妻子的爱意。赴日归来,精通外语、才气横溢的林觉民与官宦小姐陈意映结为夫妇,婚后生活幸福安宁,夫妻二人过着赌茶泼茶香的美好日常,访竹林,度幽境,写字画画……日子过得安和无常。但革命的风吹皱了生活一池平静之水,腐朽的世道,需要进步青年去推翻,觉民的信仰让他注定无法平淡生活下去,黄花岗起义失败,他慷慨赴死。意映性格清婉,知其死必与其死,死前,觉民含泪给意映写下一封信:“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意映读罢,悲痛难掩,每天活在回忆伤痛之中,她没有选择死,就是就是因为觉民的这封信,她得为他活着,她不愿他失望。

古时书信有简、柬、札、帖、笺、素、翰,简札、书牍……由信鸽或邮驿传送,因此有“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之说。而在民国时候,设邮局,人们书信往来,统统到邮局付寄,小到寻常百姓,大到大家文人,皆爱写信传音,民国朱生豪致宋清如,徐志摩致陆小曼,丁玲致胡也频……那时候,一封家书,自有深情;小小尺牍,皆是心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古时的鱼传尺素,驿寄梅花虽注定无法在当下存活,日渐式微。但我知道有很多人,仍坚守着书信传统,坚持着提笔蘸墨,凝神构思,落下一行清秀小楷,用书信去传递他们内心的声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2013/

驿寄星流见字如面的评论 (共 1 条)

  • 荷塘月色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