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遥远走来的碎片(4)

2017-06-14 02:53 作者:宜昌石头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遥远走来的碎片(4)

四、1891

从那年天开始,这座城市遭遇到罕见的旱灾,就没能下过一场透,于是那些迷信的农民就抬着三牲和供果,敲锣打鼓的想到现在已经成了外国人势力范围之内的汉景帝庙去祈求老天爷开恩,不让他们的稻谷颗粒无收,可是却被傲慢的洋人所拒绝,愤怒的农民冲进了汉景帝庙,一场大规模的械斗迫在眉睫,幸亏有大批的清兵闻讯赶到,一触即发的行动被及时制止。可是仇视洋人、反对教会的种子已经在群众中开始酝酿。

那些朴实的农民只是茫然的看见那些高鼻凹眼的英国人首先在滨江路(沿江大道)设立了自己的领事馆,升起了米字旗;接着,日本在二马路口修建了那个又大又高的大阪洋行;天主教在乐善堂街(自立路)、二马路、滨江路、强华里等处大肆购置了地皮和房屋,开始在这里修建圣心堂和附属房屋,作为主教的办公地点和修女院的临时院址;而法国人也在这里修建了普济医院;外国兵舰就停在江面上用炮口指着这座城市……

可是他们不知道,自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屈辱的在《中英烟台条约》上签了字以后,宜昌就成为外国列强侵入我国内地最远的地方;洋人已经傲慢的和湖广总督商定,这个通商口岸从现在的一马路到二马路、滨江路到怀远路(红星路)的这个区域都被划为外国租地,也就是现在的自贸区。

历史事件的发生虽然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也绝对有各种偶然性,那一年,如果不是宜昌人6月份在一些茶馆和烟馆公开煽动对洋人进行有计划的袭击,那艘法国军舰就不会停在宜昌江面上以示威胁;如果不是9月,设在乐善堂街的天主教女修道院圣母堂想筹办孤儿院,委托吴有明负责招收孤儿,那个绰号叫吴拐子的家伙就不会想到从中牟利,而把那个叫游腊枝、人称游幺姑的六七岁小女孩拖进教堂藏起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同样,如果游幺姑不是大南门外望海山茶楼老板十三岁儿子望欢喜的童养媳,如果不是两家早就商定要在第二天订娃娃亲,游望两家就不会焦急的到处鸣锣找人,就不会在第二天(也就是9月2日)到圣母堂去询问;如果不是天主堂的帮工龚世海承认小女孩的确在此,而如果不是当家修女先是矢口否认,后在官府介入的情况下虽然承认、但又十分傲慢的提出了放人的条件,就不会发生后面一连串的情况。

当天主堂拐骗小孩的消息在宜昌城传开的时候,本来就有数千群众聚集在教堂附近,本来就对外国人心怀不满,自然无不义愤填膺,于是有人直接冲进圣母堂,结果在一间密室里果然找到了那个游幺姑;也就在同时,圣母堂隔壁的基督教美国圣公会的美国传教士苏卫白见街上人群潮水般的涌向教堂,就疯狂地向人群开枪,结果当即打伤一人,这就成了后来轰动全国的“宜昌教案”的导火索。

据史料记载,数千人在朱发金、赵宗雅等人的带领下先是放火烧了美国圣公会的房子,接着又拆毁和焚烧了圣母堂,因为分头去怀远路的英国领事馆和滨江路的海关的途中,遭到了闻讯赶到的军队的阻扰,就把滨江路的圣心堂和英商的部分住宅一把火也给烧掉了。经过了一天的骚乱,洋人的教堂和住房虽然被付之一炬,可是没伤什么人;在那些忙不择路的外国修女和牧师逃到洋船上的时候也没有人去拦截。可是官府却吓得要命,不仅逮捕了参与放火的一些人,领头的被发配到甘肃充军,而且在英法比等九国的联合抗议下,湖广总督张之洞一面卑躬屈膝的向洋人赔礼道歉,一面赔了两银子方才最后息事。

所以宜昌民间才会有这样的民谚:“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所以宜昌才会有保存到今天的那座天主教堂、也才会有怀远路上重建的英国领事馆、海关;才会有下铁路坝的天主教医院,也才会有滨江路上重建的圣心堂、普济医院和益世小学。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1945/

遥远走来的碎片(4)的评论 (共 1 条)

  • 春暖花开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