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打基子与爬格子

2017-06-12 11:48 作者:玉麒麟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师正伟

“当农民千万不要打基子,当干部千万不要爬格子,这是世界上最苦、最累的两件差事。”这是一位在机关写了一辈子材料的老同事临退休时说的一句玩笑话。

打基子与爬格子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可在老同事这么直白的诉说下,我却感到二者之间似乎有一些内在的联系。

基子,即,土坯,过去农村砌墙时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打基子时,先要准备一块平面光滑的青石板,再把一个用木头做成的模具放置在青石板上,撒上两把草木灰,倒上三两锨湿土,用双脚跳着踏实,再用一把平顶锤子砸实确,不到一分钟,一个成型的基子产品就完美出炉。

打基子看似简单,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只需要一把蛮力。其实不然,打基子虽属力气活却暗藏不少学问,其中的奥妙也不容小觑。打基子各个要素环环相扣,互为连贯,自成一体,浑然天成,缺一不可。只有懂得套路,且舍得力气,才能打出让人服服帖帖的基子,否则,仅凭三脚猫的功夫是难以完成这门苦差事的。

打基子要用青石板做基础,没有青石板做铺垫,打出的基子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缺少美观。打基子必须有规则的模具,标准的模具打出的基子棱角饱满,有边有缘,浑身周正,否则打出的基子四棱不着线,缺棱少角,犹如今天的次品砖。打基子尤其讲究用土,土的干湿比例搭配一定要合理。太湿了拖泥带水,立不起筒子,打出的基子无法晾晒。太干了不粘泥,没有筋骨,容易破碎。打基子在力道使用上也要讲究技巧,力道大的人打出的基子比较瓷实,经久耐用。力道小的人打出的基子密度不够,中看不中用。当然,平顶锤子的使用也需要掌握平衡,不然就可能伤及脚面或损坏模具。(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笔者猛然想到,爬格子何尝也不如此。爬格子如果没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理论修养这块“青石板”做铺垫,假如肚里没货,即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也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爬格子虽然不像打基子那样有死板、固定的模式,但也不能信马由缰、漫无边际的胡拉乱扯。反过来说,即使你参照了固定的格式,也只能赶鸭子上架,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天地。文章的血肉是靠内容来丰富的,填充文章的内容也和调配打基子的土质一样,既不能掺杂太多的水分,失去作品的公允,也不能干瘪硬挤,不求连贯,没有层次,缺乏逻辑,使人读了味同嚼蜡。爬格子同样要讲求力道,把握尺度,话有时要说明白,有时要隐讳;用语有的要直白,有的要原则,这样才能提高作品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力道过大,用词过激,不但起不到宣传教化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力道过小,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给人感觉有气无力,既体现不了理论高度,也不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起不到让读者满意,受众认可的效果。爬格子,对路与认可是准则。因此,主题和角度很关键,偏离了主题,角度和平衡把握不好,就可能产生把油费了还导致灯不亮,落个出力不讨好的结局。只有通过科学构架,合理破题,分清层次,再利用遣词造句这把“平顶锤子”加以修饰,就能撰写出一份完美的文学作品或行政公文。

打基子和爬格子,一个是单纯的体力劳动,一个是复杂的脑力劳动,的确是两件苦差事。农民打一天基子浑身酸软,干部爬一天格子头昏脑胀,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辛酸。当然,一个完美的基子和一份成功的文学作品虽然无法进行等价比较,但从哲学的意义上讲,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农民望着一块块平面光滑,棱角分明的基子,心理舒坦,干部看到呈交的村料或撰写的文章领导赞许,受众满意,同样兴奋不已。大千世界,各有千秋,对于不同的劳动者来说,在体味苦与累的同时,也能体验快乐与欣慰,这有何尝不是苦中取乐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1716/

打基子与爬格子的评论 (共 2 条)

  • 春暖花开
  • 人间烟火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