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知青的故事(十三)

2017-06-12 08:51 作者:丹枫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知青的故事(十三)

今天说说喜成的故事,他下乡时长得又瘦又矮,像个小孩,从小没了父亲,继父对他视如己出,把他养大 。他也很顺,给继父养老送终,如同亲生。记得在学校,他是图画课代表,很有天赋,可那时家庭条件根本不可能培养他学画,一到元旦,他就画好多贺年卡,送给我们,比买的还好。唉,贫穷埋没了人才。刚下地干活,队长见他像个小孩,细细的胳膊,就安排他跟女生一起干活,他还不愿意,队长说“让你去轮大锤,打石头,你有劲吗?”他默默无语了,可是一年后他像被施了魔法,身高一下子从一米五,窜到一米七五,同学们吃惊地管他叫“大个子”,可能是第一年我们吃的太好了吧,每月五十斤大米白面,半斤豆油,国家免费供应。当时城镇居民每月是27斤,三两豆油。小孩按岁数供应,所以孩子多的家粮食都不够吃,因肚子里没油水,总像填不满似的。也有个别的就是冲着那第一年的六百斤免费细粮去的,起码能吃一年饱饭。那时什么东西都凭票,粮票,布票,棉花票,肉票,鱼票,豆腐票,所有的紧俏商品全都凭票,什么电视机,自行车,手表,甚至买双鞋都离不了票,记得那是1968年初妈妈让我去沈阳大哥那,突然下了,西伯利亚冷空气来袭,气温骤降,我穿着一双塑料底的拉带布鞋,冻得脚像猫咬的似的,大哥给了我一张票,到商店买了双灯芯绒棉鞋,我迫不及待穿在脚上,顿时一股暖流从脚下直达全身。

喜成虽然个子窜高了,像根麻杆,挑起土蓝两头晃,工分也得不了满分,只能和女生一样,直到两年以后他才壮实起来,像个男子汉了,不再与女生为伍了,生产队安排他去市内挑大粪,他也能胜任了,一开始他还不好意思,怕人看见,就往胡同钻,后来逐渐放开了胆子。挑大粪是个很辛苦的活,半就得起床坐马车往市里赶,天亮赶到市内,一上午才装满车,坐在粪箱上回家,冬天耳朵和手脚都冻烂了,开肿的红红的,钻心的痒,天太阳肆无忌惮的照在脸上,无处躲藏,晒得像个黑人,可是工分是满分。通过几年的劳动体验,我们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父母的辛苦和劳累,在那样的环境下把我们养大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也要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来报答父母,所以,我们从来不旷工,即使在人人都闹革命的特殊时期,我们也没有离开生产队的劳动,踏踏实实的坚守着一个信念,农民就要多打粮食,这就是最最实在的热党和国家。我们没有浪费青春,而是毫无保留的把它献给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

分点的时候喜成分在金山三队,他已经是棒劳力了,那时生产队搞红化,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写毛主席语录,标语等等,宣传毛泽东思想,受到社员一致好评,不久就被选做出纳员,那时的出纳员就相当于外交部长,什么大事小情都管,跑银行,供销社,跟车往蔬菜公司送蔬菜,结算,回来到粮库拉返销粮,买农药,种子,车马用具等等,五花八门,说白了,就是生产队的管家。繁杂的琐事让他应接不暇,不过最最重要的是有一颗不贪腐的良心,凭良心办事。他毕竟是正经八百的初中毕业生,干这些活对他来说是不在话下的,一转眼几年就过去了。喜成也没有等到抽工,而是找了一个地道的农村姑娘结婚了,姑娘是五营子大队的,他俩都是生产队出纳员,经常在银行或市内 蔬菜公司巧遇,接触多了,渐渐产生了好感,姑娘挺漂亮,有文化,又能干,不嫌他一无所有,两人很快就结婚了,在知青办的大力支持下,盖了新房,又连生了两个儿子,虽然是农村户口,日子却过得红红火火,直到现在喜成还住在金山三队的老房子里,1979年大回城,他和两个儿子都改成城市户口。他抽工到蛤蟆塘粮库当保管员,后来又提升为会计,真到退休。儿子现在早已长大成人在老房子边上又盖了六间新房,哥俩都已娶妻生子,并且最近又都生了二胎,又都是儿女双全,喜成一见面就跟我们显摆。两个儿子都是做铝塑钢门窗的,生意兴隆,前景不错。喜成早已给老伴买了养老保险,每月能开1000多元,喜成开3000元,衣食无忧,全家十口人住在一趟房,虽个自单过,用现在时髦的话说,这叫“一碗汤的距离,再好不过了,”既不相互打扰,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又能相互照顾,真是其乐融融!住在市郊,空气好,蔬菜是自己种的,没有农药,化肥,纯绿色食品,还能养鸡鸭鹅狗和猪,比我们实惠多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1498/

知青的故事(十三)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