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知青的故事(十二)

2017-06-12 08:51 作者:丹枫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知青的故事(十二)

今天说说淑华的故事,她比我大两岁,长得白白净净的,身材姣好,爸会做衣服,妈妈在毛娟厂上班,只有姐弟两人,家庭条件不错 ,会穿着打扮,很时髦,什么衣服穿她身上都好看。我们这些姊妹多的就没有这条件,记得我在学校是军鼓队的,开运动会要求穿白衣服,蓝裤子,白鞋,跟妈妈要了两天,也没给买,只好穿三哥的白粗布小褂,蓝裤子是妈妈的,裤腰还能装下一个我,白鞋是借邻居家的。扯远了。我们刚到金山五队,青年点房子没盖好,十个女生分住在老姜家,和老赫家,我和淑华等五个人住在老赫家,他家是满族人,四男四女八个孩子,都说多子多福,没看见福在哪,只觉得他家很穷,大女儿是比我们高一届的八中校友,二女儿和我同岁,我们一起下地干活,我们在点里吃完饭到他家睡觉,他们才吃晚饭,因为得下班回家现做,一张炕桌根本坐不下全家十口人,孩子们盛上碗饭,夹些咸菜,也没有干粮,站在地上就吃了。他家孩子多,粮食不够吃,荒时就去生产队借牲口料,秋天分新粮再扣除,有时都能借一千多斤,年年是寅吃卯粮。两个女儿吃完饭洗完碗,刷锅,把洗净的裤子铺在大锅里烘干,第二天上班再穿。日子虽然穷,夫妻感情很好,从没看见他们吵架,家里很和睦,逢年过节,父亲拉琴,女儿演唱,小的拍手鼓掌,其乐融融!一天晚上我在睡中听见“夹的夹的”喊声,我正纳闷,使劲睁开眼睛,原来是老赫大叔喊他小女儿起来上厕所,她小女儿名字叫小霞,早上我讲给同学们听,大家都笑喷了。

两个月后,我们回到青年点住,天来了,宿舍冷的像冰窖,墙四面透风,没有天棚,到处都结满了厚厚的霜,遇到热气又变成了冰,像水晶宫一样,同学们说自己是白公主,男生戴帽子,女生围围巾睡觉,早上起来,毛巾牙刷和脸盆冻在一起掰不下來。淑华因有关节炎,老师安排她在炕头第一铺,炊事员想把炕烧热点,屋子还能暖和些,谁曾想,半淑华突然叫了起来,原来是褥子烧了个洞!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依然没有叫苦,继续坚持在农村劳动,用稚嫩的肩膀挑着生活的重担,走在建设新农村的道路上,每块土地都有我们的汗水和泪水,生产队每前进一步,都有我们的足迹在印证。几年来,我们参加了修盘道岭和鸭绿江堤坝大会战,为家乡的基本建设添砖加瓦,贡献了我们的青春和力量!

分点时,淑华分在三队,生产队最穷的老贫农家,外号叫破棉袄李子,冬天穿着一件露棉花的黑棉袄,天一件看不出什么颜色的便服褂子,后背全是汗碱。才五十多岁,小个子,干瘦的脸上还留着山羊胡子,更显的苍老,早已弯腰弓背,他的大女儿二十多了,本该到了出嫁的年龄,可他说什么也不让女儿找对象,让她再帮家里几年,一晃女儿三十了,那时农村都早婚,她成了剩女,后来,只好嫁了一个丧偶的农民,进门就当后妈,你说能幸福吗?他家三间小平房,淑华和他两个女儿住西屋,老两口与儿子们挤在东屋,全家八口人,再加上淑华九口人,根本吃不饱饭,可是要强的她,还是坚持天天下地干活,妈妈每次来看她,给她带来的好吃的,她都全部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吃。淑华这一干就是三年,上级要大队推荐两名优秀知青到丹东师范学校上学,大队推荐淑华和秀华,连表格都填了,没想到政审没通过,被刷下了,大队又安排另外两名知青去上学。这件事对淑华打击太大了,她想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没有前途,只好找了一个大集体工人结婚了。男方家境不好,姊妹多,母亲工作,结婚后得交一半工资养家。淑华家庭条件好,没缺过钱,心想反正自己有娘家帮着,可是,结婚后就知道“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她们没有住房,先租房子 ,那时上级鼓励知青在农村安家落户,给批房基地,砖瓦木料,还给建房补助,并且生产队义务出工盖房,这是个好事,反正也回不去了,就死心塌地在农村过一辈子也行,那么多农民不是活的好好的吗?自己是“工农联盟户”怎么也比农民强。于是,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在生产队老社员帮助下,她们盖起来三间大红瓦房!看着自己的新房,淑华两口子心花怒放,其实,淑华的妈妈也给了很多钱,帮助女儿度过了难关。一年后,她的儿子出生了,给小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过了两年,又添了女儿,是个儿女双全,令人羡慕的幸福之家。

1979年淑华带着两个孩子返城,分配在丹东绸二厂上班,开始三班四倒,后来又调到销售科工作,直到退休 。现在孩子早已成家立业,独立生活,不用父母操心,淑华两口子也已年过古稀,但是,心态很好,一点不显老,每天高高兴兴,乐享晚年。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1497/

知青的故事(十二)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