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作家梦

2017-06-11 19:56 作者:闫振田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的作家

我做了一辈子作家梦,但这个梦想一直没有成真。

这个梦想始于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老师汪世铎出了一个作文题《彩色的田野》,讲评作文时,他大概觉得我的作文写得文通字顺吧,除了在课堂上当范文念,还亲自为我抄了一遍(他可能嫌我的字写得难看)寄给《阜阳日报》,虽然阜阳日报没发表,但汪老师说的话让我记了一辈子,他说,你有写作天赋,将来一定能成为记者或作家。这不过是汪老师对我的鼓励,我却拿个棒槌当个针,就信了,并成了一生的追求。

高中毕业后当了兵,虽然部队生活异常紧张和艰苦,还没忘记这个作家梦。只要一有闲空,就写诗,往报社投稿。那时候战士写信,不要贴邮票,只要往邮筒里一投,邮递员在信封上盖个三角章,信就发走了。除了寄给报社以外,我还留下底稿,我怕别人看见,就把底稿藏在当枕头用的包袱里,包袱装得鼓鼓的,一次检查战备时,每个战士都必须把小包袱打开,看里面可放有不应该有的东西(包袱里只准放换洗的衬衣),班长发现了我写的诗稿,当天的班务会上,严厉地批评我有成名成家思想,并责成我第二天烧掉,这个挫折让我对继续写作失去了信心,就在这时候收到报社的寄来的报纸和两本稿纸(那时候写稿没有稿费,只寄样报和两本稿纸),看到自己写的诗和名字,高兴得像中了大奖似的,立即把报纸当作“立功喜报”寄给了父母,并对当作家更有信心了。

连首长也看到我写的诗发表了,对班长说,以后闫振田写东西要鼓励不要批评,我的写作条件有些改善,接二连三地向报社投稿,又接通二连三地以失败告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蚌埠报》社编辑苗务寅老师。我在上中学时就读过他写的诗,尤其以淮河为题材的诗写得好,60年代他被誉为安徽八大诗人之一。他当时负责编副刊,他对我的写作积极性给予了鼓励,同时也劝我,不要着急,写作不是一日之功,要多读书,多积累生活,慢慢来,他还借给我两本诗集,一本是郭小川的,一本是贺敬之的,我如获至宝,军事训练间隙,或每天入睡前,都要读一两首,或暗暗背诵。后来我成了“连队诗人”,连队的黑板上常有我的“诗作”,逢年过节,营团组织连队文艺汇演,连里安排我把连里的好人好事,编成文艺节目参加演出,我使出浑身解数,写快板,编对口词,写小戏,汇演评比时,我们连略胜一筹,听到战友们的夸奖和连首长的表扬,高兴得忘乎所以,以为自己真的离作家的梦想更近了。除了给连队写文艺节目,还给军内外报纸投稿,成了团里的“笔杆子”,当兵两年后,成了团新闻干事,专门写作。

直到1980年,我转业后,调到阜阳日报社编辑部,我的作家梦还没醒呢,还偷偷地写诗,还想到副刊部编副刊。但终因我不是编副刊的料,写的诗上不了档次,加上业务忙,家庭负担很重,已没有精力和闲情逸致写什么诗,放弃了当作家的梦想,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写新闻稿挣稿费,养家糊口,供两个孩子上学,直至退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退休后,我的作家梦“死灰复燃”,学着写散文。人们常说,人到老了容易忆旧,童年是写作者的源头和宝藏,虽然事隔几十年,童年的记忆,像打开闸门的一江水,奔涌而出,我写儿时的土灶,童年的阅读,儿时捕鱼摸黄鳝,淮河边上的童年,回不去的童年……童年内容的文章写了几十篇,篇篇不重样,而且都发表了。接着我就写父亲母亲,战友同学,老师首长……越写越有激情,越写越觉得有东西可写。

女儿对我走火入魔的写散文本来并不看好,认为我写了一辈子新闻,写的散文“新闻味”浓,“文学味”淡,传统的东西多,创新的东西少,但我一辈子只会写这些大实话,想创新不知如何创新。在女儿的鼓励下,2017年,我在写作上有两项“创新”,一是写小小说,二是给网络写文章。我过去从来没写过小小说,一直把写小小说看得很神秘,今年尝试一把,没想到我连续写了9 篇小小说,被《清颍》杂志选用了4 篇,清颍杂志主编丁友星先生还鼓励我说,你的小说比散文写得好。我给网易人间专栏写了4篇纪实性散文,被选用了2篇,网友们更是热情鼓励,发表的当天,点击量就过万。女儿对我说:“,你接着写吧,凑够一本书,我出钱给你出版。”最近又说:“出版社我已经联联系好了,书号加上印刷费,才一万五千块钱,不贵。”我听了很高兴,我问老伴,如果出版社能给我出书,我算不算作家呢?老伴说:“什么作家不作家的,写了一辈子都没当成作家,现在别作那个梦了。写作不过是你的好,图的是个玩,多动脑筋可以预防老年痴呆。”我觉得老伴讲得很有道理,接着写吧。

(安徽省阜阳市阜阳日报社闫振田)

(通讯地址阜阳市清河西路西苑莲苑4号楼104室)

(邮编电话)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1397/

我的作家梦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