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

2017-06-07 20:28 作者:鱼石散人886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鱼石散人

站在武功山上,眺望泸潇大地,抹去岁月的封尘,敞开记忆的闸门,一幅幅,一帧帧,不能忘却的井冈山斗争画卷,徐徐展开,一个个逝去的红军英烈,鲜活在我的眼前。

一、红军虎将贺国中

贺国中,字书帆,1904年生,湖南娄底人,黄埔四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平江起义,平江起义后,随彭德怀上井冈山。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随营学校教育长、红军纵队长等职。在第三次反“围剿”中,他受命坚守井冈山桐木岭哨口,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向赣南突围时,他冲锋在前,阻击敌人;于都一战,他英勇顽强,毙敌三百有余,缴枪六百余支,取得了井冈山突围后第一个大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被彭德怀誉为“红军虎将”。

可是,在80多年前的寅陂桥畔,他的人生在这里戛然而止,令人感叹!寅陂桥畔,青山呜咽,泸水轰鸣,似乎还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那场惨烈的战斗。

1929年7月中旬,彭德怀奉命率红四军第五、第六纵队从永新边境出发,经莲花边界走西路去攻打安福县城。经过洋溪时,打垮了安福洋溪靖卫团赵金清部,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然后,部队冒前进,进至寅陂桥时,遭遇敌第十二师1个工兵营和靖卫团。敌人抢先占领了寅陂桥后面的小山头,向红军猛烈射击。贺国中率领战士抢占高地,反击敌人。敌军在红军的包抄攻击下,向县城后撤,闭门死守不出。此时,才知道城内守敌不是1个营,而是1个多团。为了避免与敌军硬拚,彭德怀率领部队连由来路返回在利田宿营,拟于翌日撤回永新。第二天凌晨,红四军第五、第六纵队冒雨向永新进发,不料在寅陂桥头遭到从莲花方向开来的敌金汉鼎部之第七十团、和安福、永新的国民党军队,以及江口、严田的靖卫团的伏击,敌人从正面、后面和两翼向红军发起猛烈进攻,而北面的泸水河此时正涨洪水,无法徒涉,情况十分危急。经过激烈战斗,红军才冲出敌人重围,经上谷、陈山回到永新。这次战斗,红四军第五、第六纵队歼敌300多人,俘敌数十名,缴获步枪83支。红军共伤亡干部战士300多名,红五军参谋长刘之志、纵队长贺国中牺牲。(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贺国中,这位红军年轻的红军指挥员,头部中弹,永远倒在了小山坡上。他牺牲得很壮烈,他是在冲向山顶敌人时倒下的,倒下时,他依然保持着冲锋的姿势,手里还紧紧地握着他那把心的手枪。这位骁勇善战、胆识过人的红军虎将,这位身材魁梧、性格豪爽的湖南年轻小伙子,没能给家中的妻儿留下只言片语,就这样匆匆地走了,长眠在寅陂桥畔的青山之上!

现在,寅陂桥战斗遗址已经落成,这里成了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清明时节,总有成群结队的人,来此凭吊英灵,接受心灵的洗礼。

二、红军教官刘之至

刘之至,字映轩,1901生,湖北黄梅人,黄埔三期毕业。曾任叶挺独立团第一营三连排长、连长。独立团改编后,任汉川县公安局局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三营营长。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参谋长,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师参谋长及第十师三十团团长、第二十九团参谋长,红五军参谋长等职。井冈山斗争时期,他还兼任过军官教导大队和井冈山红军学校的军事教官。

在兼任军事教官期间,刘之至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克服一切困难开展教学。没有凳子,就席地而坐;没有黑板,大石板就是黑板,没有粉笔,小木炭条就是粉笔;没有跑道,崎岖的山路就是跑道;没有障碍训练设施,山野就是天然的设施。在大小五井扼守哨口时,他与学员一道,挖壕沟,运树木,削竹钉,修工事,做到教学一致,学用结合。他还经常组织学员讨论战略战术等问题,向学员响亮地提出了“每个学员争做‘张飞加诸葛亮式'的战士”的口号,教给学员“旋磨打圈”的游击战术。他是我军最早的军事教育人才之一,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所任教的井冈山红军学校,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却为红军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政治军事干部队伍,被誉为“国防大学的根”。

可惜,天妒英才,1929年7月中旬,在攻打安福县城的寅陂桥战斗中,刘之至不幸牺牲,年仅28岁。他的英魂和那些在寅陂桥战斗中牺牲的他的战友们一起,永远地留在了寅陂桥畔,永远地留在了这异乡的青山之上。

三、红军骁将伍中豪

伍中豪,名昭茀,湖南耒阳人,1905年生,早年考取北大文学院,后入黄埔军校四期学习,参加过北伐战争和秋收起义。历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军事教官、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红四军前委委员、红十二军军长、红二十军军长、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与林彪、黄公略一起被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手下的"三骁将"。

他投身革命,义无反顾。他曾有诗云:“男儿沙场百战死,壮士马革裹尸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这让我想起了毛泽东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诗。两诗的境界孰高孰低,我们暂且不论,单看伍中豪在诗中的铿锵誓言,就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他智勇双全,屡建奇功。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在浏阳文家市决定转兵农村,进军井冈山,遭到不少人反对,但伍中豪坚决支持毛泽东。随后,他又建议毛泽东“时东时西,时分时合”甩掉追兵,结果顺利抵达三湾。1928年2月,他率部运用围城打伏击的方法解放了宁冈城 。1929年5月,率部三次攻打龙岩,全歼敌陈国辉旅2000多人 。1929年1月,毛泽东决定红五军与红四军32团留守井冈山,红四军28团、31团则向外发展。但对于发展方向,存在不同意见。最后毛泽东采纳了伍中豪的意见,进军赣南,打开了江西苏区的新局面,成为后来辉煌一时的中央苏区的雏形。后来在赣州楼梯岭会议上毛泽东说:“红军在赣南有今日之发展,伍中豪应记第一功。”

他喜欢下棋,军中无人能敌。有一次在福建长汀,他听说当地有一位老翁是象棋高手,于是就夜入他家拜访,与其对弈,连下五盘,结果输了三盘。伍中豪很不服气,一把推倒了棋子,并言明三月后再战。因为这件事,彭德怀还狠狠地批评了他。不过,我们也从中可以窥见伍中豪对象棋的痴迷和耒牯子霸蛮的个性。

1930年10月初,伍中豪奉命带领一个警卫排,从吉水出发,取道横江渡,去调集赣西南各县独立团集结,在途经安福县城时,突遭敌安福靖卫团袭击。由于敌众我寡,再加上仓促应战,战士死伤过半。伍中豪立即组织突围,且战且退,至安福城郊的亮家山时,弹尽援绝,伍中豪英勇牺牲,年仅25岁。

伍中豪遇害的消息传来,毛泽东悲痛不已,他紧咬一条毛巾,红着眼眶,几天都没有出门。性格刚烈的彭德怀怒不可遏,立即率领5000红军战士,围住安福靖卫团,活捉敌团战罗汉苟,押赴亮家山。接着,由彭德怀监斩,红12军政委谭震林操刀,随着一声令下,罗汉苟的头颅滚落在地上,红20军军长曾炳捧起罗汉苟的污血,洒在了伍中豪的坟前,来祭奠伍中豪的在天之灵。

亮家山,安福城郊的一座小山,这里竹树苍翠,僻静清幽。伍中豪牺牲时,穿着长袍,戴着礼帽,身上还背了一个包袱,是一副商人的打扮。他身中数枪,满身鲜血,俯卧在泥泞的小路上。是日夜,附近村民偷偷将其掩埋并做了标记。今天,附近大塘村的村民们,怀着对先烈的崇敬之情,自发组织起来,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已经将伍中豪烈士墓修葺一新。每逢清明至,前来祭奠烈士的人络绎不绝。

伫立在贺国中、刘之至、伍中豪墓前,我感慨万千。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共牺牲了多名红军英烈,而刻在井冈山烈士纪念碑上的只有人,还有3万多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在安福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到处都有红军的足迹,攻打安福城、夜袭洲湖镇、陈山血战、武功山游击战……,一寸山河,一寸血。不知道有多少红军战士,将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这异乡的青山之上。

青山巍巍,泸水滔滔,站在武功山上,眺望泸潇大地,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伍中豪的诗句:“男儿沙场百战死,壮士马革裹尸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

如今,安福县一江两岸三桥的城市格局已初步形成、工业园建设规模急剧扩张、武功山旅游开发如火如荼。我想,那些长眠在异乡青山的先烈们,可以含笑于九泉了!

(作者:刘新生,笔名:鱼石散人,江西安福人,中学高级教师,县作协秘书长,吉安市作协会员,通讯地址:江西省安福县泰山学校,电话:,邮编:)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20772/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的评论 (共 8 条)

  • 东湖聚李胤德
  • 心静如水
  • 鲁振中
  • 灵裳雲雁
  • 亓方文
  • 雨袂独舞
  • 归真
    归真 审核通过并说 如今,安福县一江两岸三桥的城市格局已初步形成、工业园建设规模急剧扩张、武功山旅游开发如火如荼。我想,那些长眠在异乡青山的先烈们,可以含笑于九泉了!
  • 浪子狐
    浪子狐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祝你创作愉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