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唯有源头活水来

2017-05-07 13:56 作者:闫振田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唯有源头活水来

 

1978年我从部队转业,1980年6月《阜阳报》复刊,6月22日,我走进位于文德街的老阜阳报社。作为“老转”,握了十年的枪杆子改为握笔杆子,既兴奋又忐忑不安,隔行如隔山,不知道新闻事业的路子该怎么走。老编辑常法秀告诉我一个“秘诀”:多接触实际,多接触群众,多抓群众反映的问题,你写的稿件就有质量了。我记住了这“三多”,在“三多”中趟路子。

80年代初,土地包到户后,虽然农民的温饱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但由于人多地少,土地收益有限,致富还很困难,剩余劳力找不到出路。每次回乡探亲,不少亲友找到我,要我为其本人或子弟找一份工作,他们认为我当记者认识人多,门路宽,可是我哪有这个本事呢?但我从这里了解到了群众的愿望:为剩余劳力找出路。

有一次,我送一位亲戚上火车,在候车厅里,我看到不少农民背着被子,带着瓜铲等劳动工具,像是出远门的样子。作为记者的职业习惯,我走上前去,问他们是哪里人,到哪儿去?他们告诉我,他们是临泉人,到外地点瓜。为什么不在本地点瓜,偏要到外地点瓜呢?他们说:本地的地少,不够种的,种的粮食只够吃的,点瓜投入的成本也不少,到外地点瓜,土地、种子、化肥、农药都是人家出,卖瓜也不要操心,一人承包数十亩到上百亩,收入按三七他成,大头归当地群众,点一年瓜,凭技术能挣好几千块呢。我一听,这不是剩余劳力找到出路吗?送走亲戚,我给临泉县多种经营办公室打电话,详细了解全县有多少瓜师到外地点瓜,都到哪里点瓜?他们根据开出的介绍信统计,一年有3400多人,于是我立即写了一篇消息《临泉县三千名瓜师到外地点瓜》,这篇不足300字的小稿除了在《阜阳报》刊登外,《安徽日报》放在报眼上转载,接着新华社向全国播发。

这篇稿件的成功让我很受鼓舞,十分注意与外出务工有关的信息。有一次,我到合肥出差,火车上人很多,我乘坐的那节车厢里全都是姑娘,操一口临泉话,我问她们到哪里去,干什么?她们告诉我,她们是临泉县前林乡的,到江南采茶。这立即激起我的“新闻敏感”,我穿过拥挤的车厢,找到带工的领头人,进行了“现场采访”。为了核实事实,又把写好的稿件读给他听。下了火车,我直奔省广播电台,当天的“新闻联播”就播发了这篇稿件《劳务输出新途径临泉县前林乡百余名姑娘到江南采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20多年前的两次报道,让我深深感到,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心入群众,才能抓住读者想看的新闻,当新生事物刚一冒头的时候,就能抓住不放,写出鲜活的新闻来,为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安徽省阜阳市阜阳日报社闫振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4325/

唯有源头活水来的评论 (共 10 条)

  • 鲁振中
  • 浪子狐
  • 襄阳游子
  • 心静如水
  • 和谐永远
  • 紫色的云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秋白
  • 歪才(卢凤山)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