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云中谁寄锦书来

2017-04-27 16:35 作者:一剪寒梅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云中谁寄锦书来

近日,我整理阳台上不常用的木箱,从里面翻出几十封书信,这是老婆保留我写给她的情书。指尖抚摸着那一封封暗淡发黄的信件,虽然没有什么兴致打开信封重温旧,但是尘封记忆却随之浮现眼前。

与书信结缘,始于89年从军入伍的新兵连,位于杭州郊区一个闲置的茶场,由于第一次远离家门特别想家,所以空暇时就疯狂写信,加上部队三角章免费,凡是能想到的人,特别是女同学都给她们写信,尔后就眼巴巴盼望回信了。那一个书信大丰收的时段,基本上每天都能收到来信,成为我兵之初克服思亲想家情绪的精神食粮。当兵前,谈了一个女朋友,当然最想的能收到她的情书,即使训练再苦再累、饮食无盐无味,收到她的信就胜过一堂苦口婆心的政治教育课。有时捧着情书,躲在一个角落偷偷回味、反复研读,特别是信结尾那个“吻你”二字,让人热血贲张、激情澎湃!假如这类情书落到班长手中,顺利拿回来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为了早点看到情书,只好送上一包香烟、方便面等东西交换,纵然如此也是心甘情愿。有的班长不分青红皂白,一看到娟秀字体,就认为是情书卡着不给,其实有的是妈妈、姐姐或妹妹写的,结果搞得大家面红耳赤有些尴尬,甚至恼羞成怒干起架来。

分到老连队,主要担负看押任务,白天看光头、晚上看月头,那是一个被人形容都不拉屎的地方,到附近的镇子上,要么靠两条腿步行,要么运气好搭上拖拉机出行。电话在哪个年代是稀罕物,需要监狱场部总机转进来,总之很麻烦,很难有机会用得上,书信就成为与外界联系的主要纽带。每天邮递员铃声响起,把报纸和信件交给自卫哨兵之际,便是一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有时正在训练,大家一下子就显得心不在焉,值班干部因势利导吹哨子课间休息,让通信员把信件拿来,大家一涌而上围了过去,中队干部一封封检查后唱点信件,有信的自然笑逐颜开,找个地方去“悦读”了;没有信的很是落寞,又开始新一天的盼望。

中队对书信管理比较重视,主要防止与当地女青年拉拉扯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家干起“地下工作”,有的把盖有三角章的空白信封夹着寄给对方,中队领导对有三角章来信较为放心,多可蒙混过关;有的让老家好友“中转”信件,搞“信中信”、玩“躲猫猫”。90年3月,部队到东阳参加助民劳动,一群高中生采访我们,我与一位清秀女生互生好感,留下姓名地址做起笔友。交笔友,是那些年较为流行而且新奇的一种交友方式,而当中又以异性交友为主。不像现在的、微信、陌陌等,琳琅满目、眼花缭乱,似乎随时随地随便什么场合都有大堆的朋友,还不那么含蓄。几年来,我和她交流工作学习、谈论理想人生,成为我从军日子里的一道彩虹,伴随着青岁月一起舞动。我曾在《东阳日报》写过一篇《致叶子》的文章,讲述我们的故事。后来因工作调动、成家立业等原因失去音讯,若干年后,她通过“百度”搜索到组织战友会启事,发现我的名字,几经周折联系上我,重拾我们不变的友情

回信地址写“内详”的,肯定要引起部队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反复审查,甚至要拆开信件核实,确定没有其它情况后才能交给本人。我在杭州指挥学校当学员时,到浙江林学院军训,短短七天与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归队后信件如片一样飞来。拿到信不用看地址,从熟悉的字迹上就知道是谁寄来的,真正是“见字如面”。闲暇时经常看了一遍又一遍,仔细品读回味,时而感动、时而感叹、时而露出会心的微笑。有的在信中,夹寄一张照片、一片枫叶、一朵落花、一张贺卡,令人格外惊喜。我都视情一一回信,并把她们的回信精选一部分贴在笔计本上。后来,我老婆有幸看到了这些信,开玩笑地对我说:有个女生对你可是有那层意思,你怎么那么傻呢?如今韶华易逝、物是人非,当年青春的年华、纯真情感,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只能感慨岁月蹉跎、年轻真好!我当中队指导员时,也对战士书信严格管控,特别是军训结束时,重点防范战士们与女学生书信来往,一抓一个准,因为我有相关经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书信是情感交流的载体,那一行行用心写下的文字,流露出写信人的当时心境,承载着书写者的情义无价。想起给初恋女朋友写的几百封信,算是一个浩大工程,有的洋洋洒洒写上十几张纸,是怎样的文思泉涌,为什么有那么多写也写不完的缠缠绵绵?第二个女朋友也是以写情书为主要恋手段,山盟海誓的激扬文字,毕竟抵挡不住分居两地的现实考验,一封分手信让我在偏僻的军营里心如刀割、茶饭不思,霎那间如霜打的茄子——蔫了,好在有中队领导和战友们的关心开导,才迅速走出失恋泥淖。想起当兵探家时,给家人写的信,都会被母亲放在堂屋的抽屉里视为宝贝,有空就让大哥拿出来读给她听,那是一种怎样的温暖亲情。我把一位通信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高中女同学信,按时间顺序装订成册,取名《今夕书会》,隐含金华与无锡之间的书信往来,后因多次辗转搬家竟不知所踪。

时代日新月异,通信发达便捷,书信早已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只留背影依稀。“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怅怅的宋词,凝聚书信年代鸿雁传情的千千情结。《见字如面》节目走红,充分说明了眷恋书信岂止我一个人,而是一批人、几代人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好记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2163/

云中谁寄锦书来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