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鲤鱼地变身“新龙门”

2017-04-11 20:17 作者:徐建中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矾山井头因村头有口古井而得名。童年记忆里,听长辈们讲,井头是个鲤鱼地,别看他三面环水, 但从来不受水涝。长辈们还说鲤鱼地也曾经有“富旺财兴、人才辈出”的过去,但衣食无忧、扬名显赫的大多是旧时的乡绅和国民党的高官,与普通百姓并无干系,所以鲜为人知。

既是鲤鱼地自然就会有不一样的味道。

从我记事的时候,模糊的印象中,井头的中心是楷模小学。说是学校其实校室多是以往大地主家的庄院和旧宅,据老人们说:那时候地主的庄院也是亭台楼阁,前大厅后回廊,甚是气派。后来文革时很多老物件都有损毁。但是依稀记得,小学大门口刻着花纹的两个大石墩子还在,弄堂上头的横梁多是刻花浮雕,十分的精致。也还记得:过了弄堂便是个四合院,院中左右各有一颗桂花树,八月飘香,四季葱翠。往里便是大厅兼回廊,约150平米左右,厅当中应该是个屏风形照壁,照壁的两头是一人抱粗细的立柱,虽然立柱上老旧的楹联已被新词所替代,从前的壁画为樯报所遮掩,但在房檐和屋脊上看去仍有些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的意思。出了大厅便是广场,广场的一边有长条麻石铺砌的路面,路两边有木楼,有平房。平房青砖黛瓦;木楼古朴典雅,整体的建筑虽说不上富丽堂皇,但在当时的十里八乡中也是大有名头。

可是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小学拆迁,所有的楼房屋宇毁损殆尽,加上后来的农房建设缺少规划,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毁坏。但再变地势还在,大的格局未改,只不过现在提起从前的那些雕梁画栋,后辈们就只能竖起耳朵当故事听了。但不管怎么说楷模作为当时矾山为数不多的小学,对那个时候当地孩子们的教育启蒙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说井头三面环水其实一点都不夸张,在村子的后面是大小乌塘,村子的右上方是大湾白,横躺在村前面的便是小龙白。我知道小龙白在当时不仅有蓄水功能,同时还兼有泄洪的作用。每年季发大水的时候,大小乌塘及湾白的水经跑洪道泄到小龙白,然后径直排往下游,所以看似地势很底,但任凭你雾起蛟腾,水势汹涌,村庄都是:急雨河汊绕,临水难成涝。风歇雨停后,浅滩鱼乱跑。眼瞅着门口似有洪波涌起,但是鲤鱼背上的农家村落,却是安然无恙,从来不受水患。

天的小龙白美得醉人,先是塘两岸的垂柳吐出嫩嫩的黄芽,接着下游水塘里的新荷渐渐地探出水面,清澈的水面中,浅水处各种不知名的鱼儿游来荡去贻然自得,岸上雀在柳树上叽叽喳喳,蹦来跳去,更是引得柳枝起舞婆娑。真是:鱼戏新荷动,雀跃柳花开。到了盛,小龙白两边的垂柳已是浓荫匝地,荷色生香。观音苗苗(大蜻蜓)沿着小龙白的四周巡游,象个勤勉忠诚的卫兵日不停地巡护着这片洁净的水塘,不让蚊虫滋扰。绿头红嘴的钓鱼雀潜伏在柳树枝下,全神关注地紧盯着逆潺潺细流而上的小鱼儿,然后找准时机一个猛子扎到水底就能捕到一条鲜美可口的罗钩子。现在想想:那时的钓鱼雀也是属于小确幸的范畴,鱼肥水美,它们基本上不愁吃不愁喝。因为小龙白还是上游鱼塘、水库的一处重要节点,通常的年份里,不需要放养“家鱼秧子"到过年的时候只要把水起干了,每家毎户都能分到十好几斤鲜鱼供春节享用。四十多年前的天和现在相比大有不同,那时气温零下10几度似很正常,我记得一到冬天小龙白的水面就结成了很厚的冰,每到这个时候,我们一般天性好动的弱冠少年们便可以在冰面上打地老鼠(又叫:陀螺)玩滑冰。那时间,即便再冷的天气玩着玩着也就热乎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好多年过去了现在的井头跟从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在井头的北面又添了新贵,那是拔地而起的一幢幢高楼和令人心旷神怡的休闲广场。闲暇时:白天你可以到政务新区办业务或进行一些商务活动,晚上在流光溢彩中你可以和城里人一样到广场上溜个弯、散个步或者健个身,如果这样你还觉得不过瘾,那么你还可以观赏或者直接参与大妈们欢快热闹的广场舞。玩累了不妨找一家土菜馆品偿一下当地土菜的美味。

小山村凭添了大风景,老早时候的小家碧玉一下变成了风姿绰约的大家闺秀。村子里老百姓说:这回小鲤鱼可算是跃上大龙门了。但我这个在城市漂流时间长了的老古董,很多时候却对以前那个原生态的自然美流连忘返,所以每次回到井头,都要在一个远房的亲戚家小住一二日,赶上天晴气朗的好日子,还要拿起鱼竿,戴上一顶旧毡帽,然后随便找个荫凉处坐下,甩开鱼线,独自一个人坐在树荫下垂钓,享受着属于一个人安然和悠闲。抑或还要在这个没有喧嚣少了浮躁的塘埂上、柳树下,眯上眼睛美美地、努力地检索着童年的某一天学着大人们的样儿,拿着根青竹竿子在小龙白四周跑来飞去的动态画面,回忆着少年那个时候的快乐时光。

岁月轮回,光阴任苒。又有一天在大湾白处垂钓,因是居高临下,井头景色一揽无余,就发现:一边是绿树掩映、鳞次栉比的农家屋舍,一边是整洁大气、规置有序的矾山新区,才意识到这一碧玉、一闺秀;一自然、一雕琢相映成趣,拙巧兼优。实际是不一样的韵味,别样的风情。传说中的鲤鱼地仿佛到这个时期才真正有了些:“繁华富庶之地,风清气正之所”的意思。小村庄一下子变成了一方天地的政经、文化、交通中心。于是,心里忽然就横生出更多的期许,就想:矾山这个曾经璀璨的明珠,能否在新矾山人精心构思和打造下继续演绎新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那个时候再来这里垂钓不仅可以品味过去,欣赏现在,还可以期盼着将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9049/

鲤鱼地变身“新龙门”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