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寒食那一抹忧伤

2017-04-07 10:20 作者:紫丁香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寒食那一抹忧伤

-----赵立学

“风梨花寒食过,谁家坟上子孙来。”自晋文公重耳为纪念介子推下令“禁火寒食”以来,世人崇敬介子推的气节,世代流传形成寒食节。当然“禁火寒食”在当今与健康无益,早不再遵巡,人们最重要的是祭扫坟墓,当然还有郊游、荡秋千等习俗。

寒食节与清明节连在一起,清明的前一天是寒食,在老家这一天叫“过寒食”,过寒食的隆重甚于清明,老家上坟大都集中于寒食一天。一大家族人也许身居四方,但都会在这一天尽可能赶回老家去上坟,摆祭品、烧纸、磕头,寄托哀思。而在城市里,人们扫墓大都在清明,这是民间习俗的不同。

在农村过寒食,水饺是一定要包的。早饭后父母就开始准备和面、调鲜肉饺子馅,早早地把饺子包完。午饭时一家人吃顿香喷喷地饺子,然后一定要留出足够数量的饺子用做下午上坟祭品。可能原来农村条件艰苦,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可口的饺子,所以现在沿袭习惯,饺子仍旧作为上品来供奉故人。饺子的数量要看坟墓埋葬故人来定,一般每人至少要供奉一碗,重要的亲人,譬如自己父母要三碗,每碗要三个饺子,饺子不能重复使用,所以饺子数量要认真算好,饺子和碗要带齐,不能马虎。这些都是父母来做,他们叨念着这是给咱娘的、给他姥姥的等等……我们只是等他们准备好,跟着去就行。除了饺子,水果也是祭祀必须的,香蕉、苹果、西瓜;有的还要准备一瓶酒。

上坟要准备的另一件重要的东西是纸钱,又唤作烧纸,这是必不可少的!寒食烧纸生意最好,家乡的小卖店会把纸摆在路边,堆得高高的,买的人很多。烧纸是黄黄的草纸,每包都是厚厚的。烧纸买回家,父亲会拿出大额的百元钞票一张,首先正面朝上,放在成包的烧纸上,从一角开始按一下,紧邻着换个地方按,直到把整个纸面都覆盖,然后把烧纸翻个面,把百元钞票反面朝上,再逐一在纸上覆盖,最后纸面全部按到,不能留下一点空隙,这叫做“印钱”, 只有印过钱的烧纸才能真正成为纸钱,才能烧给先人,这也体现了对故去人的真诚。印完钱以后,就要花纸,从第一张开始顺时针转纸,逐一花开,然后一沓一沓的分开,便于到坟上逐一烧纸送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下午启程回老家,路上电话约好了小叔一起去上坟。半个小时的车程赶到了山上,小叔早已在等待我们。山上已经有好多人在上坟,烧纸的青烟隔不远就飘在空中,他们都是原来的邻居、亲戚。妈妈这几年回老家次数较少,他们看到妈妈的到来都很亲热,很远就喊妈妈的名字,走近了问寒问暖,责怪妈妈为何不经常回老家,诉说想念之情,那份真情让我们感动。事后妈妈也感慨的说还是老家的人亲啊。沉甸甸地乡情温暖着大家,这也就是故土难离的原因吧。

坟地设在原来自己家的地里,现在也都由村里分给了别人,老坟都已经平整,上面种着小麦,只有一座新坟堆着土包,上面插着花圈,那是节前家里的一个爷爷刚去世,埋在了这里。在地里找准坟的位置是要靠经验的,叔叔会找附近的参照物来定位。告诉我们那里埋的老爷爷老奶奶,这里埋的是我爷爷奶奶……一家人故去的都在附近。自己家的坟地已经有新压的纸钱和烧过的纸灰,叔叔说可能是我小姑先来过了。凡是来上坟的都要在坟上用土块或石块压几张新纸钱,留着日后故去的人在阴间使用,也以示子孙来祭奠过。小姑家早搬到了县城里住,她在老家有好几处坟地要上坟,可能上午就赶过来了。叔叔把祭品逐一摆好,和妈妈点着纸钱,把酒洒在地上,叨念着:爷爷、奶奶、爹、娘、叔叔、婶子来使钱等等,诉说着思念之情,告诉他们现在家里的情况,大家都好,让他们放心之类,就像他们真的能够听到,说到动容处,思念的泪水会不自觉流下……烧完纸钱,大家都恭恭敬敬的磕三个头,感谢生前养育之情,告诉他们日后再来看他们。儿子还小,但也规规矩矩地跟着磕头,看后甚是欣慰。家乡有更多的习俗需要他们传承,这是家族之幸,也是民族之幸,是社会之幸。

寒食上坟,让一家人更加团结,更加亲近。它能消除家人分歧、化解家庭矛盾。在浮躁的社会,它让人知道自己的出处,明白自己的根在那里。“家祭无忘告乃翁”,亲情延续,温暖永存!

寒食上坟有感 赵立学

2017年4月6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8064/

寒食那一抹忧伤的评论 (共 7 条)

  • 鲁振中
  • 荷塘月色
  • 从余东风
  • 襄阳游子
  • 独步
    独步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佳作,介之推确实很伟大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