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大钓鱼台游记(散文)

2017-04-03 09:10 作者:潇男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天上有瑶台,人间有钓台。

景色同样美,故事皆精彩。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名胜古迹遍布九州。其中以钓鱼台命名的就有十多处,诸如,山东濮县的庄子钓鱼台,江苏淮安县的韩信钓鱼台,福建闽侯县的东越王王余喜钓鱼台,湖北武昌县的孙权钓鱼台等。而最有名的是富江上的严子陵钓鱼台,渭河磻溪里的姜子牙钓鱼台,北京玉渊潭金代章宗皇帝完颜璟的钓鱼台。本人三生有幸,居然先后流连忘返地谒拜和游览了这三处集人文古迹、自然景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一)

严子陵钓台是东汉古迹之一,位于桐庐市西15公里富春江之北岸的宫春山上。因东汉高士严光(字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赐封“谏议大夫”之官位,来此地隐居垂钓而得名。在全国10多处“钓台”古迹中名列第一位。她也是我长久向往的地方。

九十年代的一个初春,集团公司文联组织诗社会员到浙江桐庐富春江采风,我抢先坐在了面包车最前面的位子,以便先睹为快。车子出上海枫泾边镇后,很快就踏上了旅游名省浙江大地,我们的心情和当日的天气一样晴朗。看窗外,风光如滚动的电影胶卷;听车内,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大家忘记了车子的颠簸和旅途的疲劳,不知不觉就到了风光宜人的富春江小三峡。(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们从七里泷口码头起航,顺流而下向严子陵钓台进发,重点游览了四公里长的龙门峡,即山水如画的七里泷。不巧不成书。我们一位姓谢的文友正好是土生土长的桐庐人,他对这里的人文地理了如指掌。大家在游船上刚一坐定,谢文友便拉开了“话匣子”:“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七里泷,其旖旎的风光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又象一条历史的长河,包孕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故富春江七里泷以“山青、水清、史悠、境幽”为主要特色,享有“小三峡”之誉。

说起七里泷,历史上还流传着一段动人的传说呢。在很久以前,这里江面水稳,渔歌声声,不仅是渔民捕鱼的好地方,也是船筏运输最繁忙的水上交通线。不料有一天,江面出现妖孽作祟,狂风大作,自上而下的江水逆流回旋,无数的船只被波浪掀翻。从此,一年复一年,不知有多少船只在这里翻身,多少人在这里葬入鱼腹。

一天,龙虎山的张天师途经此地,听说有妖作怪,便手握斩妖剑直奔江边。他凝目一望,果见一条青龙在江中翻腾戏闹,当即登上一叶小船直向江心驰去。张天师稳立船头,铜眼圆睁,刷地抽出斩妖剑向青龙头上劈去。随着一声哀鸣,青龙被镇住了,只得苦苦哀求张天师饶命。张天师说:“用你腹中的风,每天把下游的船送往上游,来赎回你的罪过。”青龙满口答应。从那以后每当富春江下游的船只到了七里泷口,就可以息篙、收纤,扯起风帆,而青龙一见白色的风帆,就会吹起风来,龙口风一吹,船便像离弦的箭一般向上游驶去。后人便把这奇丽的景致称为“七里扬帆”,这当然是一个神话传说,然而却又是现实中的奇景。

听着谢文友神龙活现地介绍,我们的游船已从七里泷口进入“天开一线,形若一门”的富春江小三峡。呀!不看不知道,一见真奇妙。这峡谷,峡中有峡,景中套景;这江水,宝石般蓝得发亮,翡翠样绿得碧透,像一匹巨大的绿色锦缎绵延不断地汩汩流过;这青山,峰逶叠嶂,奇树悬生,猿啼蝉鸣,每当骤初过,四壁翠岗飞瀑奔泻,犹如万丈匹练悬挂锦屏之上。“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漫游在这自然构筑的诗情画意的天地里,顿时产生了“欲游小三峡,不用到长江”之感叹。我触景生情,随即赋诗朗诵道:

青山翠峰云如烟,

七里扬帆碧玉盘。

子陵钓台千古风,

一湾春水富万年。

乘船经过富春江上风光最美丽的一段行程后,抬头望去,可见富春山麓,沿江高阁连亘、粉墙黛瓦、飞檐翅角,一片古朴的建筑,这就是严子陵钓台。我们立即舍舟登岸,拾级而上,“天下第一观”扑面而来,石牌坊上的“严子陵钓台”五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额,背面的“山高水长”四字,是书坛泰斗沙孟海先生的手迹。

正当我们凝视钓台山门之际,谢文友风趣地说:这可是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据说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曾赋诗感叹:“钓矶平可坐,观其恨来晚”。意思是说,如此秀美绝伦的山水,怎么就让严先生捷足先登了呢?未免耿耿于怀。宋代才女词人李清照亦赋诗曰: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当我们在登山石径上气喘嘘嘘时,突然一个古色古香的亭子横在眼前,名叫“双清亭”,上书亭联为:"登钓台南望,神怡心旷;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们个个精疲力尽,坐在亭子内石凳上喝水休息。这时,谢文友又像说书人一样侃侃而谈起来:据历史记载,严子陵,浙江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学。刘即帝位,征召其为谏议大臣,拒之,归隐富春江衅,耕钓以终。相传刘秀称帝后,曾3次遣使才访得严子陵入京,与之畅叙友情并同榻而卧。睡间,严以足压在刘秀腹上,刘亦不以为然。次日太史上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刘秀笑道:朕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耳。自汉以来,严甘愿贫苦,淡泊名利的品质一直为后世所景仰,全国称其钓台处有10余处,以此最为著名。

高处的钓台分东西两处,东台为严子陵钓台,西台为谢翱台,两者相距80余米。我们在谢文友的带领下,先谒拜了东台,这儿有巨石如笋,传为严以此支撑垂竿,石亭为乾隆年建,甚古朴。侧有平台如矾,在此远眺,青山拥春江,俨如画卷。接着。我们不辞辛苦,又游览了西边的谢台。据传,南宋遗民谢翱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90年)在此面北痛哭,奠祭国英雄文天祥。继之泛舟江上,以竹如意击石,唱《楚辞》为文招魂,并撰《西台恸哭记》以述其事。谢死后,葬于钓台之南。后人对谢义举相当敬佩,因称"东西钓台,名垂千古"。

本着先难后易的原则,我们趁着体力充沛时,先游完东西钓台后,再返回江边谒拜新建的严先生祠堂。这儿丰厚的人文历史让人瞠目。只见祠内东壁立有宋范仲淹所撰《严先生祠堂记》石碑,文中"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之名句流传至今。东西"富春江诗文碑林"长廊,荟萃历朝诗文,云集全国书家挥毫立碑,蔚然而成大观;并有李白、白居易、陆游、范仲淹等古代文豪石像20余座错落存于山麓密林之间。

诗文的文化底蕴到底有多深,脍炙人口的诗文到底有多少,在入口处的一块简介牌上有着洋洋洒洒的记载:据统计,从南北朝到唐宋明清直至新中国,就有1000多名诗人、文学家来过此地,诸如李白、孟浩然、范仲淹、苏轼、陆游、李清照、朱熹、康有为、郁达夫、张大千、陈毅、郭沫若、巴金等来过钓台,并留下了2000多首诗文佳作。李白诗中描绘的“钓台碧云中,邈于苍山对”;郁达夫诗作《钓台题壁》中的“曾因醉酒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两句均出自于此。1949年年4月,毛泽东同志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词中的“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就是用严子陵隐居垂钓富春江畔的故事,劝柳亚子先生留在北京参加建国工作

(二)

世事难料。九四年秋天,好事又不期而遇。当时我携公关部长去西安出差,周日,一个当地的朋友要陪我们去转一转,并说:西安市内外的名胜古迹你们大都去过,今天咱到偏僻山沟里去看“姜子牙钓鱼台”。此话一出,我拍手叫好!因为我从小就对姜太公钓鱼充满好奇。我六、七岁时,就听乡里有文化的老人讲过“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并说她的鱼钩是直针一条。那时我就感到很奇怪,没有弯钩怎么钓鱼呀?还有一次,跟大人去集上听大戏,演的是“封神演义”折子戏,一位白须老人坐在河边垂钓,口中念念有词:“钓钓钓,钓钓钓,大鱼不到小鱼到,来了个虾米瞎胡闹。”父亲告诉我说,这个老者就是姜子牙,别看他总钓不到鱼,他可是钓鱼的老祖宗。为什么说他是钓鱼的鼻祖,追问半天,父亲也说不清。这个谜一直藏在我心里几十年。

山不转水转,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从西安至宝鸡,再沿西宝南线行至天王镇附近,然后,由钓鱼台支线沿磻溪河进山沟,大约5公里路程,就到了“姜太公钓鱼台”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钓鱼台景区自然景色非常迷人,河光山色相映争辉。区内峰峦叠嶂,飞流激柱,柏山做屏,芳草为毯,森林茂密,红叶尽染。尤为独特的是绵延10余公里的石番溪峡谷,奇石云集,碧潭相连,小桥幽径,栈道悬空,竹林葱郁,瀑布如练,飞鱼跃,山花烂漫,集奇、险、幽、秀为一体。放眼望去,水面达20万平方米的太公湖,碧波荡漾,水清见底,泛舟其上,使人乐趣无穷,留恋忘返。仰视峻峰,谷内一山巅,形如一幅巨大的姜太公石雕,只见他昂首挺胸,面北而立,身着道袍,后背文卷,长须飘胸,踌蹰满志,一幅仙风道骨,济世救民的政治家、军事家的威武形象惟妙惟肖,

看着姜太公的天然石雕化身,陪同的西安朋友,给我们讲述了千百年来一直受人敬仰,共受神、人崇拜,且极富传奇色彩的姜子牙的故事。听后,使我们个个发出这样的感慨:到了陕西,不来钓鱼台,简直是一大遗憾。

那是在我国商朝末年,纣王当道,君昏臣奸。姜子牙虽有满腹才学,却无人尝识,只好在商都朝歌城中混日子,偏偏又娶了个不会过日子的老婆马氏,日子过得很不随心,卖面不是翻了箩,就是煎饼炸了锅,马氏还常常絮絮叨叨,闹个没完没了。姜子牙一气之下就离开了朝歌城。他早就听说过西伯候姬昌广招人才的消息,但不知是真是假,于是就向西行,来到了陕西渭河南岸一带。他一打听,知道已经过了岐山,快到周原,就决定在这附近暂时先找个地方住下来。他向四周看了看,见这一带地方不是少山,就是缺水,都不中意,就继续向西行走,最后来到了宝鸡县曹家沟里的山神殿滩。这里山虽不算高,也还幽静,水虽不算深,尚有一溪山泉,他心里思谋着,再走也不见得有更好的地方,好在这里离西伯候活动的地方也不太远,就将就着住了下来。

姜子牙住在山神殿滩,觉得地方倒也罢了,但总有点空寂之感。他在朝歌时就非常喜爱当地郊外的青松翠柏,而山神殿滩这一带当时却连一棵柏树也没有。于是他就上南山采了一些柏树籽,从山下老乡家里借了牛和犁,准备在这一带种柏树。他套上牛,犁呀犁呀,艰辛地犁了一整天,傍晚时犁到了西南边的山梁上。这时他站在山梁顶上,极目远望,但见落日余晖,洒满群山,感到格外心旷神恰。他看着看着,忽然看到了钓鱼台这个地方。这时的钓鱼台,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更加优美:河水淙淙,山高地阔,鸟入山林,樵夫返户,真是一个既清雅幽静,又充满生机的好地方。他决定搬到钓鱼台那里去住,就把倒在地上的柏籽揽了起来,准备带到钓鱼台那里去种。他当时见天快黑了,心里着急,没有把地上的柏籽揽净,还剩下一些在山神殿滩里,这些柏籽后来长成柏树,至今还在山神殿滩一带。

第二天,姜子牙搬到了钓鱼台,一看这地方就是好,胜过山神殿滩几十倍。秦岭的两个山峰,一个伸向东,一个伸向西,使钓鱼台一带显得格外空旷开阔。八鱼河水敲打着山石,叮咚而下,流入渭水,兹泉清冽见底,鱼儿跳跃水面,经他种上了满山满坡的柏树以后,这里就更加显得幽静美好了。他后来闲暇无事时就悠闲地坐在滋泉边的那块大石头上,在滋泉里钓起鱼来,等待着西伯候来请他为国家效力。

“听说姜太公钓鱼是直钩,那咋能钓到鱼呀?”我提出了一个大家都疑惑的问题。

“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朋友见我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一种自豪感油然而升,他讲得更加有劲了。

话说八十高龄的姜子牙隐居在磻溪河边后,每日置身在滋泉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垂钓。这块巨石,宽2米,长2.36米。从水面至石顶高0.80米。石面平广。钓台北沿,有两道深半拃长约一尺的凹痕,左长39厘米、宽19厘米、深13厘米;右长60厘米,宽深与左同。传说是姜子牙钓鱼时留下的膝印,名曰跪石骭印。东北西南方向,有一白色石纹,粗如拇指,上缠绕盘曲绳纹,传谓姜太公钓竿。我们说,跪钓石上翁,姜子牙在中国钓鱼史上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但使他获此殊荣的并不是钓术有多么高超,而是他的不钓而钓。除了姜子牙,古人也罢,今人也罢,好像还没听说过有第二个人的钓鱼针不弯钩的。当樵夫武吉看到姜子牙的钓针直而不曲时,很是调笑了一番,并教给姜子牙一法:“将此针用火烧红,打成钩样,上用香饵;线上系浮子,鱼来吞食,浮子自动,便知鱼至。望上一提,钩钓鱼腮,方能得鲤,此是捕鱼之方。否则莫说叁年,就百年也无一鱼到手。”姜子牙对此的回答是:“老夫在此,名虽垂钓,我之意不在鱼。吾在此不过守青云而得路,拨阴翳而腾霄。岂可曲中而取鱼乎?非丈夫之所为也。吾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自信与豪迈呼之欲出。后来,姜子牙把武吉收为徒弟,也正是在武吉带引下,西伯侯一行来到了磻溪河谷,把贤人姜尚请到了岐山。以后,他成为奠定周朝的开国元勋,历代受到世人的敬仰。

边听边走,不一会就到了钓鱼台旁。只见一块偌大的石头,牢牢卧在溪水中央,离岸边足有几十米。这时,我看见几个小伙子正在轮番往钓台上扔石子,我有些不解,心想你们要练投掷技术也不要到此圣地练,这可是对姜祖爷的大不敬呀。上前一问,让我心中窃喜,原来他们是在验测自己的生育命运。根据当地百姓的传说,若石子扔在钓石上不掉进水中,必生贵子;反之,则为千金。于是,我马上鼓动公关部长小朱也试一试,因为他爱人已怀孕三个月。也可能是姜祖爷显灵保佑,小朱一出手就把石子稳稳落定在钓台上,博得大家一阵热烈的掌声,小朱乐得合不拢嘴。我给小朱说:“你要真的生了儿子,可别忘了再来此还愿哟!”小朱斩钉截铁地回答:“一定。”

半年以后,小朱爱人真的生了个胖儿子。因为我已解甲归田,他也调到别的单位,后来去没去还愿并不知晓,但他感恩之心是永存的。

(三)

早就听说北京有个赫赫有名的玉渊潭钓鱼台,每次去京城出差都想游览一番,但因那儿是国家政治活动重地,均未赏愿。没想到在我退休的前一年,却实现了我深藏已久的想。

那是中国公关协会在京召开的一次经验交流会,我代表单位去发表一个公关案例。会后在协会有关同志的联系安排下,我们四人乘一辆事先备案的轿车,由三里河东门进入钓鱼台。更可喜的是,担任导游的就是在钓鱼台国宾馆工作的一位山东老乡,我们边听老乡讲解,边看苑内景色,如梦如幻地观赏了一天。

掀开玉渊潭钓鱼台的历史,悠久而辉煌。追溯金代,钓鱼台是权贵显宦的花园,金海陵王曾在钓鱼台开宴赏月,而金章宗则在此筑台钓鱼,为此玉渊潭钓鱼台也有“皇帝的钓鱼台”之称。

钓鱼台相距金朝中都城会城门外里许,因台下有泉涌出汇为池,其水至不竭。水的主要来源,靠西山诸名泉,早在八百多年前,钓鱼台一带风景非常秀丽,已成为帝王、达官显宦们的游乐之所。金哀宗有诗云“金主銮舆几度来,钓台高欲比金台”。

而就玉渊潭钓鱼台的初衷而言,它本是金代旧运粮河边的一座花园。中都城在广安门外西南一带,城外有护城河。玉泉水由西北而来,流经玉渊潭,汇注于护城河。这条河道在辽代称为“萧太后运粮河”。河道弯弯构成水乡一片,不少达官富户抢地建园,皇帝也在这里盖起御园行宫,钓鱼台仅是这许多大小花园中的一座。名字由来据资料考证,玉渊坛由乾隆皇帝钦定人工挖掘为“蝙蝠形”水域,因为“蝠”与“福”同音,寓意着借水势添福引贵,使玉渊潭北岸呈现出南向福水临门的和贵态势。

不仅如此,工匠们还按照乾隆皇帝的御旨,在大湖四周堆山石,栽花木,建亭阁殿堂,立宫门,筑围墙,垒起了城门式的钓鱼台,从此玉渊潭钓鱼台又一度繁华起来。对这再度繁华的玉渊潭,乾隆赐以别名为"养源斋",但北京居民却直呼"钓鱼台"。其实,钓鱼台只不过是养源斋园内一部分建筑(城门式钓台)的名称。

乾隆皇帝之所以改名"养源斋",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在五问正厅的前面,有水自泉流出,故名"养源",二是在封建帝王来看,所谓听政就是理民,理民是政事之源。"养源斋"正厅是皇帝听政的地方,所以取名"养源"。

"养源斋"坐北朝南,五楹歇山顶,南面叠石为山,玲珑剔透,婀娜多姿,面积虽小,但气势磅礴。“养源斋”西边稍北有敞厅三楹的建筑为潇碧轩。厅前有一池,碧水粼粼,乃帝王垂钓之所。再往西过桥有"澄漪亭",建于石山之上,亭中有乾隆御笔园景诗句:墙外为湖墙内池,一般凭栏有澄漪,剔疏意在修渠政,何心瓶燃细较斯。在"澄漪亭"的西北,是一重檐四角攒尖顶的望海楼。登楼远眺,玉渊潭秀丽景色尽收眼底。

我们边听边看,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肃穆华丽的国宾馆区。但我们只参观了外形,而没有进入内部。只见,这里包括古台在内,面积达40万平方米,17座雍容华贵的迎宾楼拔地而起。馆内河道环绕,弯曲有致,新辟的北、中、南三个人工湖,引玉渊潭水入内,水面达6.3万多平方米。鱼群在河湖中游戏,人们到处可以垂钓。婀娜垂柳环绕河岸,钻天的白杨挺拔路旁,形式各异的小桥布落有方。假山、假石、奇花、异草、油松、白皮松遮护着幢幢别墅,还有蜜桃、红杏、苹果、香梨及山楂树等果树。每逢阳春,丁香、海棠散发着沁人的芬芳,牡丹、芍药竞相怒放,引来蜂飞蝶舞。

据老乡介绍,这十七栋既保持钓亭台楼阁古建筑风格,又有现代化特色的接待楼,是根据外交工作需要,于1958年10月建成的,被称为“东方第一国宾馆”。十二号楼曾是毛泽东主席的住处,美国总统里根及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在此下榻。第18号楼总统套楼是楼群中最重点、最豪华的建筑,其外形是纯中国皇帝宫殿结构,黄色琉璃瓦铺顶,绿色画栋雕梁环绕,楼高3层,处处富丽堂皇、金玉交辉。而绝大多数外国元首或首脑均下榻于十八号楼。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进行历史性的“破冰之旅”,他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下榻之处便是钓鱼台18号楼。

接着,老乡向我们讲述了有关各国元首下榻钓鱼台时发生的趣闻,其中多数是关于总统们放下严肃身分,对服务人员的“友善故事”。

比如,莫桑比克总统对服务员就非常友好,他特别关心18号楼的服务员学习和生活情况,在访问百忙之中,还抽出1小时教导服务人员英语,让服务员非常感动。最风趣的则是巴西总统卢拉;最具个人魅力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最具亲和力的是已故的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临行前还特意与服务员合影。各国元首平易近人的作风,给我们留下了可敬可亲的深刻印象。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下午下班时间,我们带着满心喜悦,来到了国宾馆宴会厅吃便餐,虽然饭菜很简单,但毕竟是出于国字号厨师之手呀,吃起来倍爽倍香。真乃是:钓鱼台秀色可餐,国宾馆美味迷人,眼福口福兼得,不亦乐乎。

时光荏苒,时隔二十余年,三大钓鱼台的伟岸风姿仍历历在目。这富含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三大旅游胜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三朵奇葩,也是我心中永不消逝的三件珍藏。钓鱼台,我永远爱你。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7128/

三大钓鱼台游记(散文)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