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涛选官

2017-03-29 11:36 作者:和平年代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山 涛 选 官

蒋 立 洲

山涛(205年—283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西晋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中他年事最长,嵇康、阮籍由山涛发现,再介绍认识向秀,他是竹林之游的实际组织者和人事核心,或曰“七贤”一把手。他幼年丧亲,家贫日艰。可他自幼好学,年少即有器量,颇受看重。他与其余“六贤”情谊深厚,却又差异显然。他主张老庄之学,崇尚自然,清静无为,更主张儒道合一,经世致用,有所作为;他也聚林饮酒纵歌,肆意酣畅,可他“酒止八斗”,很有分寸,颇有心计;他不逃避尘世,倒是积极入世,不是不作官,而是作好官,四十岁入仕,初任郡里主薄、军曹等,后至吏部尚书,二品大官了,掌管全国官吏任免、升降、调动、封勋等,相当今天的“中央组织部长”“全国人事部长”。位高权重,依然低调做人,贞慎俭约,俸禄薪水,散于邻里,时人谓之"璞玉浑金"。年过七十,仍担重任,清贫而终。武帝赐予重礼,以很高礼仪祭祀,謚号称康。而他尤为流芳青史的却是选官有方。

《晋书、山涛传》:“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意思说:山涛任吏部尚书十多年,常常明察暗访,着力选拔隐屈人才。官位每缺一个,亲自考察数人,各个作出评价,写成奏章,供上选录。由皇帝任命的官员三十余人,遍布京师和州郡,都是当时名士,有学有识,“举无失才”。后人遂以“山公启事”“名贤启事”“山涛识”“山公鉴”等典故词语称赞他荐贤举能,知人明鉴。

唐人张九龄诗曰:“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李商隐诗道:“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宋人黄庭坚诗言:“汲直非刀笔,山公识宁馨。”明人吴伟业诗述:“巨源当日称知己,误玷名贤启事中。”清人蒲松龄说:“一品题而增善价,是不能无望于山公之藻鉴耳。”等等。

不过,山涛选官也有不顺之时。他作吏部尚书时,母老多病,多次请辞回乡侍奉老母,晋武帝不允。他推荐“七贤”之一的嵇康接任吏部尚书,却引来嵇康一封措词激烈的绝交信。嵇康后来因案株连被判死刑,刑前嵇康对十岁儿子嵇绍说:“只要你山涛伯伯还在,你就不会成为孤儿。”足见山涛深为朋友信任。果然二十年后,嵇绍长大,山涛推荐他做了秘书丞。有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四逃之时,正是这位嵇绍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得忠心耿耿,惨烈非常。(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想来,身为西晋吏部尚书的山涛,他选官有四个特点:一是,他选官的目光不是对准皇亲国戚,不是官二代,不是拉帮结派卖官鬻爵者,更不是牛屁轰轰、徒有虚名的骗子,而是对准很有抱负、屈才隐居的博学名士,不计恩怨,选贤任能;二是,亲自下去明察暗访,“民意测验”,甄选对象不止一个而是多个,差额而非等额,留有相当余地,供皇上选择,不欺上瞒下,不独揽任免大权。三是,选官准确。“周遍百官,举无失才,凡所题目,皆如其言。”经得起实践检验和时间考验,没有带病提拔,更没当官几天就漏馅;四是,他一生清贫,俭以养德,廉以为官,以奉母,捐以助弱,誉之“璞玉浑金”,带动官吏清廉从政,难能可贵。

无疑,这些特点值得今日借鉴,推陈出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6017/

山涛选官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