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走米花街(散文)

2017-03-15 11:41 作者:樵夫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米花街位于襄阳城内西南角儿,呈南北走向。南自民主路(府街),北到西街。说它是街,很牵强,虽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已铺了水泥路,但它长仅有几百米,一眼能望得见头。街道宽处有5米的样子,最窄的地方勉强能通过一辆轿车。据说,此街早先住有10余户人家,以炒米花或做米花糕谋生,是襄阳城内唯一集中生产米花等食品的地方,故得名。

1979年10月的一天,我怀揣着襄阳地区财贸学校入学通知书,背着铺盖卷儿和一个小木箱,被学兄们用一辆南京嘎斯稀里糊涂地拉进了位于米花街中段的学校。从此,我的一段青葱岁月便与米花街结缘。

第二天,因为需要添置牙膏、香皂、洗衣粉什么的,我和同是宜城一中考入财校的同学俊杰君沿着米花街摸了出来。走到了西街、十字街,进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百货商店,第一次看到了乡村以外“大城市”的缤纷世界。

返校时,我有意观察了一下那条进出学校必经的街巷及其周边的环境。那时,从西街拐进去当街只有几家铺面,多是低矮的平房。街北段东侧与红花园交叉口附近有一古井,井口大约1.4米左右。为便于多人同时取水,井口置有四孔的石盖板,人们俗称四眼井。此井往西过街有一小巷道,俗称四眼井巷。沿四眼井巷往西不过二、三百米便是一片菜地和西城墙。1963年建襄阳地区财校在米花街的南端,校门向东开在中段。我们就读的第二年才改建在南面的民主路。左边是高耸的院墙,里面是襄阳地委党校,一排排的校舍掩映葱茏的水杉林中。

所以,对米花街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就像刻在了我的大脑里,在这里求学的六百多个日那一场场景仿佛还在昨天。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街口一家烤红薯的摊位。每次经过那里,袅袅的升腾的烟,飘荡着熟悉的红薯香味,最是吸引人。烤红薯几分钱一个,不仅舍得掏腰包,而且承载着我们这些游子浓浓的乡愁。

而如今,我已近花甲之年,重走米花街是38年以后了。米花街还是那条街。因为襄阳古城保护的要求,不能新建或扩建建筑物,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商业气息较之浓厚了一些。从北边进入米花街,街口那棵泡桐树昂然挺立,已长成合抱粗,巨大的华盖遮掩住了半条街巷。那家烤红薯的摊位不见了,迎街十数家门面多是商店、饭馆,还有醒目招牌的洗脚屋,一只穿着唐装的蝴蝶犬在街边不紧不慢地溜达,两个穿着时髦的小姐在款款漫步,几个老太婆围坐在台阶上的茶几边悠闲地磕着瓜子拉呱着家常。穿梭往来的自行车、电动车高一声低一声地鸣着喇叭,不时地有小轿车从身边驶过卷起些许尘土。窄逼的分支巷子里,是一排排低矮的平房或二三层高的楼房。不时地有“哗哗”的搓麻声从街边的民宅里传出。街巷西边墙沿一排沥青浸润过的油黑的旧式电线杆,东边路牙石外突兀地矗立着一根水泥电线杆,像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见证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沧桑。而不同的是襄阳地委党校改成了市委党校,地区财校升格成了职业技术学院。由于环城路修建、民主路延伸、西南城门打通,现在进出老财校的道路四通八达,米花街就显得清静多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但就是这条不起眼的街巷,我们来来回回地走了两年,留下了我们稚嫩的想和人生的追求。就是这条名不见经传的街巷里有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财经干部的摇篮——襄阳地区财贸学校,这些年来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财经干部和专业人才。我们从这里走了出来,奔赴襄阳地区的四面八方,以睿智的思想和辛勤的汗水去兑现承诺,实现理想,开启人生的征程。

走到米花街与民主路交汇的地方就是米花街的尽头。老财校通透的围墙里,摇曳出斑驳的竹影和丹桂的新绿。我欣慰地看到,宽阔的操场、高大的礼堂和雄壮的教学楼鳞次栉比令人应接不暇,老财校早已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相信,古老的米花街也必将融入“四个襄阳”建设的滚滚洪流!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2922/

重走米花街(散文)的评论 (共 8 条)

  • 鲁振中
  • 春暖花开
  • 襄阳游子
  • 荷塘月色
  • 红尘使者
  • 岭中人
  • 淡了红颜
    淡了红颜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共赏!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走到米花街与民主路交汇的地方就是米花街的尽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