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犹忆童年时

2017-03-11 23:55 作者:幽而钚郁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失眠,忽然忆起童年,感慨时间过的太快,好多美好的瞬间都只能模糊地存留在记忆中了。

幼时不懂农忙苦,最喜欢的时期是一家人忙碌收小麦的时候,在外打工的爸,半年不回家,农收一定要回家,因为家里少不了人手,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收割机,只用机器下地转上一圈,去壳的小麦已经安安稳稳躺在袋子里了。

那时候家里只有一台打麦机,我记得那是我家和四奶奶家合买的一台,绿色的,形状像一头大象,只不过没有大象长长的鼻子,机器上面有个大口,人要坐在口的旁边,把捆的整整齐齐的一捆捆小麦接连不断地放进去,然后去壳的麦粒就从“大象鼻子”的那个位置出来了,接着就被守在这的人立马收到了袋子里,同时,麦秸秆从“大象尾巴”的位置飞出来,守在这的人立刻用木杆叉把麦秸秆扔到一个空旷的位置,于是我们孩子快乐也开始了,我们被大人指定在扔过来的麦秸秆上蹦蹦跳跳,把空虚的麦秸秆踩实,几个孩子一起跳,比谁跳的高,转着圈跳,看谁跳的美,总有说不完的乐趣。渐渐的麦秸秆就形成了一个小山似的堆,和我家的配房(农村一般都会有坐东朝西的配房,一般比正房要矮、短)差不多要一样高了,于是我们就更开心了,我们争相从麦秸堆爬上墙,再顺着墙爬上配房的房顶,然后排好队,一个一个从房上跳下来,跳的时候我们总是有很多花样:摆个奥特曼的姿势,或者手里拿上两把麦秸秆,一边跳一边撒手里的麦秸秆,这叫“天女散花”……

整个院子里都弥漫着麦糠的味道,呛鼻;整个院子里都飞舞着一些细小的麦秸秆,凌乱。守在打麦机旁的大人在大天戴上口罩,脸上红红的有点黑,眼睛被不时飞到眼里的麦秸秆刺的睁不开眼睛,整个额头布满汗珠,吧嗒吧嗒的一直往下掉也顾不上擦,整个院里都是打麦机轰隆隆的声音,必须要喊着,才能听到彼此的对话……

而我们依然玩的不亦乐乎。然后突然被大人喊住,给1块钱,被派去买冰棍,这也是非常得意的“工作”,正在跳麦秸堆的孩子们都不跳了,聚成一堆去买冰棍,跑到最近的小卖铺,1毛钱1根的冰棍,1块钱给12根,然后一边吃着、舔着就又跑回家了,大人们也就此歇歇脚,暂停工作,每人拿上一根冰棍,总是能把身体的燥热驱走。我看着她们的脸,即使戴着口罩了还是黑黢黢的,脸黑红黑红的……

打麦的工作总是要持续上一整天,机器有限,人手有限,所以总是几家人合作,打完这家打那家,农忙是农家人的大事,尤其是大人,那几天总是相当忙碌,但忙碌之余,几家人一起忙碌时的说说笑笑依然让人回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给地里刚刚播种的玉米浇完水,夏天的这一段农忙也告一段落了。大人们的“假期”也开始了,找个巷口,选个树阴,搬张桌子,聚上4个人,又可以打上半天麻将或者打上半天扑克,那时候总是一小圈麻将桌,围着一大圈的“看客”,“别出那张,出这张!”看客们总是仿佛比当局者更紧张,不时地指点着“选手”,这个人群里总是不时的爆发出很热闹的笑声……

而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依然沉浸在“麦秸堆”的欢乐里,麦秸堆堆放的时间越来越久,越来越沉实了,比房顶也越来越矮了,我们依然乐此不疲的爬上房顶,摆着各种花哨的姿势跳着。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选了一个邻居的高高的正房,麦秸堆只有正房的三分之一高,我和邻居家的小哥,爬上房顶,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之后,他跳下去了,当时我内心极度恐惧,但又不能输了“面子”,于是我也一闭眼跳下去了,空中失重的感觉,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还好安全坠落在了麦秸堆上。现在想想,小时候哪里知道什么是“危险”,什么是“后果”,只不过喜欢逞强好胜罢了。

童年已离我远去好久了,农村里也不再是当初那个样子。农忙时,再也不必几家人一起忙碌,因为一个收割机一个人就可以解决所有事;很少再见村口围的一堆打麻将的人,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空调的冷风;像我童年时跳麦秸堆的孩子再也没有了,因为村庄里已经看不到麦秸堆了,机器收割的同时已经“秸秆还田”了;童年的玩伴也很少再见了,更多的已经成了父亲母亲,即使见面也很少能找到几句共同语言了……

我每天拿着一部手机,埋头穿梭在拥挤的地铁上,即使在喧闹的人群里,仿佛也只有我一个人而已。我常说:关闭了手机,就如同关闭了整个世界。不时传来的新闻,我总是能第一时间了解,我仿佛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近了,却好像与身边的人越来越远了,也与童年那个单纯的年代越来越远了,远的如同记忆一般,可望而不可即,我知道那个时代结束了。

犹忆童年时。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1992/

犹忆童年时的评论 (共 12 条)

  • 雪灵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鲁振中
  • 雪中傲梅
  • 文庄
  • 听雨
  • 淡了红颜
  • 清澈的蓝
  • 江南风
  • 紫色的云
  • 心爱
    心爱 推荐阅读并说 细腻的文笔,凄美的回忆,欣赏,学习。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