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OS升级—个人精进的永动机(作者:高鹏程)

2017-03-11 14:39 作者:净尘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最近有一本书非常火,是采铜写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我身边不少朋友也都向我推荐和分享了这本书。而我在瞟了眼该书的封面后就决定不再读了,因为在个人能力精进这个永无止境的道路上,结合我自己从小到大的教育及创业经历,我已经建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方法论及践行框架。并不是我郎自大地认为老子方法论天下第一,只是自己的阅读清单压了几十本书要看,与其再花时间系统性学习他人之道,不如看看古文诗赋、历史传记来得更有价值。

窃以为个人精进的本质目的是能够让人站得高并看得远。当然,这六个字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术,很多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很多师长和前辈以各种形式和口吻教导我们这些晚辈做人做事一定要站得高,要看得远。但就像绝大部分我们听过的无用鸡汤,这些只励了我们志的模糊概念,没给我们任何可执行的方法。

我认为,所谓“站得高”就是能够以足够的高度来审视问题和分析问题。所谓“看得远”就是志存高远,为自己树立使命感并即便历经千难万险也能不改初心。而使命感这个课题直接涉及一个人的终极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而这三个问题离不开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挫折和苦难。“我到哪里去”更是一个人的执念或者说心魔,其塑造过程基本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更不可能以外界环境及他人意志为转移。所以“看得远”不在本文中详细展开讨论。那我今天就借此文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站得高”的个人理解。

OS比智商和努力更重要

世间之大,茫茫万劫。我们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着各种信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渗透普及,我们每天可接触到的信息早已远超我们任何先贤和前辈所能想象的极限。在这个信息爆炸年代越加重要的核心能力,就是一个人如何处理每天所接触到信息的能力。我把这种信息处理能力称为一个人的软件操作系统,或者OS。

无比感恩我父辈们的努力,能让我这原本太行山脚下的放牛娃能够有幸经历了中英美三国最好的教育。我在邓公提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北京某校度过了小学和初中时代。我就读的高中是英国一所贵族学校,建校于公元599年。作为一所教会学校是英语世界最古老的教育机构。而建校同年的华大地,最被后世正史埋没的千古一帝隋文帝杨坚改立杨广为太子;而被后世广为传颂的唐太宗李世民和三藏法师玄奘也于当年来到人世。大学本科更是撞了大运考入美国常藤盟校之一的大学,建校于1740年,是美国历史最古老的从事科学技术和人文教育的现代高等学校,近代也因诞生了人类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和沃顿商学院而闻名于世。(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休学创业后身边的很多朋友问到我的学业履历,总会说我是个成绩优异的学霸。但实际上我一直自认资质鲁钝、学习能力或者说元认知力并不出众。在初中时期、印象中最高光的时刻是初二考了全年级不到两百人的第18名,其他时期基本上都在年级30-50名左右徘徊。初三参加北京市东城区数学奥林匹克连全区前200也没有拿到。而高中到了英国,在不进牛津剑桥就是人生失败的目标使命驱动下,用自身的超额努力弥补自身天赋上的短板。连东城区数学奥赛前200都没进的我在剑桥大学STEPII数学加试中考近了全英前30,并且在一个物理建模实验比赛获得了全国第一。

而在美国本科期间,我基本上一直处在一个对自己极其自卑和不自信的心态中度过。记得在我大一开学典礼上,学院院长致辞时让现场新生中的高中毕业演讲者举起手来。在欧美高中毕业时,毕业演讲者是对于一个高中毕业生最高的荣誉。只有学习成绩最为优异,同时在学生社团及体育活动中同样展示出与学习能力同等出色的领导力的学生才可以获此殊荣。而当时我身边三分之二的同学举起了他们的手臂。而我这个撞了狗屎运考入常春藤的学渣也自然成为我那上下几届大陆本科留学生中GPA成绩最低的学生。2008年受亚马逊Kindle阅读器启发一时激动休学回国后,又进入到了一个人生最为灰暗的时期。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在创业最初一年中的我,徒有高谈阔论的创业理想和愿景,却没有任何将想法落地的执行能力。

复盘我个人的成长历史,以并不出众的智商和学习能力,如何逐步成长为今天可以独当一面的创业者,或者说企业家。我认为就是历经不断的挫折失败和辛劳琐碎之后,我修炼了一套自己独有的信息处理和决策系统。而这套可能比正常人平均值高效了一个标准偏差的OS系统,绝对意义上造就了今天的我。为了最大程度启发团队成长,我将我自己的OS系统开源给诸位艾听袍泽。

OS的三种境界

第一层境界就是从海量的信息、事实、观点和现象中去剔除屁股决定脑袋的偏见、一币两面的假象、以及视角差异所带来的错觉。当一个人升级到第一级,他将能快速过滤掉每天接受信息的至少95%。

第二层境界就是从大量事实和现象中总结出认知和智慧。这一级的积累则需要系统性和逻辑性地对于事实及现象进行探索、归纳和抽象。其实我们从小到大在各级校园中学习的就是对于信息现象事实的各种处理能力。而当我们离开校园后,这层境界的修炼离不开广泛涉猎和广结善缘。我们古时的先贤在日复一日的彻夜挑灯夜读和煮酒论英雄的畅谈中积累对世界万物的认知和智慧。而我们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超级APP们和朋友圈的碎片化阅读、以及各种虚拟世界的点赞打赏之交使得我们越来越难的在离开校园后持续且高效地获得认知和智慧。

第三层境界就是从无数相关的甚至不相关的认知和智慧中抽象提炼出道。而大道至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诛仙》开篇借老子道德经的那句传世之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层境界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结构、而非在某个领域的专精。同时,需要能够将不同学科和领域的认知及智慧融会贯通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在后工业时代未来大学的教育模板应当是美式博雅通识教育(Liberal-arts),而非现在普遍的专业化专科学制。

每种境界的突破和升华是一件非常非常烧脑的事情,需要一个人不断地阅读和思考、需要一个人持续地带着通过现象看本质的默认视角去审视周遭、需要一个人不断地以减法思维去沉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这三个核心能力在我看来就是大家所说的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逆向思考

窃以为很多伟大的企业家总是以逆向思考的思维模式,明确终极目标后反向倒推最优的实现路径,以及推倒在实现路径中各个节点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思考各矛盾的对应解决之道。而这些解决之道就构成了团队在实现宏伟组织愿景过程中每个节点所践行的执行战术。这种逆向思考的思维模式和其他人云亦云的观察家或者友商的洞见和判断必然大相径庭,并以“思维过于跳跃”被批判甚至嘲笑。窃以为现世商业社会最出众的独立思考家就是Elon Musk。如果稍微研究一下Tesla Motors和SpaceX两家颠覆型企业的成长和演进路径,你就会发现在真正领会到Musk对Tesla和SpaceX的企业愿景之后,一切看似不可思议不合情理不符逻辑的产品和市场策略,并不是狂想家“富贵险中求”的孤军冒进,而是绝世围棋大师步步精心计算下的闲庭自若。绝大部分的人云亦云只是结合主流观点和当下思维框架的站在现在看未来,而如Elon Musk这样的独立思维大师往往是站着未来看现在。思维视角的本质差异使得他人眼中的另辟蹊径甚至是通往错误终点的崎岖小径,在他们眼中往往是到达正确终点的唯一平坦大道。

独立思考的顶层哲学

2006年我本以机械工程系专业考入学校工程院,但大一第一学期选修的一门叫Late Imperial China的近代中国史不仅彻底改变了我的求学方向,也更为我的个人操作系统注入了顶层哲学框架。虽然之前高中在英国读的Alevel课程,但是主修理工相关学科的我始终没有得到运用英文来进行学术类论文写作的训练。而课程开始后的第二个月,当我拿到首篇论文作业成绩的时候,让我大吃一惊。我竟然拿了A-,比我之前的预期高了不少。讲师的批注中给予了我不少赞许,并写到“You would deserve an A if your writing was more nuanced”。我当时很不解这个批注的意思,于是在下课后单独找教授请教。

我这个教授是个约翰逊聊法的高手,一见面就说从第一堂课中我的发言口音能判断出我是全班仅有的两个英文为非母语的学生,所以他很欣赏我在Penn这样一个大家热衷于选择容易学科拿高GPA的氛围中依旧做出了一个挑战自我和求知的决定blablabla。步入正题后,他告诉我历史学术论文中所有的文字叙述有三部分构成,来自当时历史环境及人物的一手论述(primary source),来自后世的二手叙述(secondary source),以及笔者自己观点的论述。无论哪一种论述的行文措辞,都要考虑到任何角色在不同视角、立场乃至时代精神所产生的固有思维倾向性。这也是为何任何历史学术课程的读物都是广泛集合各学派历史学者著作、当代形形色色人物的日记传记等等。具体到每段行文的写作层面,每每引用一个一手或者二手论述,最好要同时引入一个与其对立的二手或者一手论述进行比较性分析。如果能做到这种写作及思考模式,就是更nuanced的历史学术研究。当时这个对话虽然也就短短的三五分钟,但实则醍醐灌顶。

在上大学之前的学生时代、痴迷于历史的我更多是出自于探究某些现象来由的好奇心,以及沉迷于从后世评判家的角度去给历史事件、人物及宏大叙事盖棺定论的上帝视角。而大学中的历史学术研究则是完全在训练一种受益终生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是信息处理模式。即在广泛涉猎、旁征博引、交叉剖析中,从海量的信息中通过快速的换位思考去定位斯人斯时斯地的特殊性,借此剥离假象偏见和错觉,并通过层层的逻辑关系递进,推倒出自己的结论。而这种思维方式的一种核心顶层哲学,就是nuance,对应中文最合适的翻译就是“灰度”。

在常青藤三年的历史求学中,我所沉淀出的历史灰度哲学观可归纳为两点:

​•​人没有优缺点,只有特点。观察视角的不同,会将同一个特点判定为优点或者缺点。就如同硬币都有两面,屁股决定脑袋;

​•​同样一个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于历史进程的意义和价值,绝大多数情况下完全取决于评判审视的时间维度。历史没有绝对的善恶更没有绝对的黑白分野;

独立思考之术

作为顶层哲学,灰度是独立思考的道。在大道明确之下,如何能够不断提升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呢?窃以为,独立思考在术的层面无外乎两件事:广泛涉猎和广结善缘。

广泛涉猎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阅读。正如黑格尔所言,“所谓常识,往往不过是时代的偏见。要超越这个时代的偏见,唯一的办法,就是阅读,阅读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典著作。没读过几百本经典,不足以谈独立思考”。我觉得我们从小到大不断被灌输的理念就是“读书是人生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黑格尔的这句智言更准确和智慧地定义了阅读对人的价值。当然,黑格尔也有他的个人色彩偏见,就是对人类历史最伟大经典著作的推崇。我不认为只有读已故先贤才可以使人独立思考。窃以为,任何读物只要可以将读者代入到作者的人生经历或者思维逻辑中,通过他人的视角去认知万千世界、体会人生百态、感悟世态炎凉,就可以同样实现黑格尔对于经典著作的期待。诚然诸多历史经典、例如《韩非子》、《吕氏春秋》、《史记》蕴含着后世史书难以企及的思想,但可能由于年代久远等原因,无法更好地让广泛读者获得代入感。而现世文学由于代入成本更低的世界设定和行文语言,或许可以更高效地给读者带来共鸣和激发思考。近年来,几部通俗小说读物给我带来的思考完全不亚于任何主流文化机构所认可的经典读物。例如,刘慈欣的《三体》、燕垒生的《天行健》、孙晓的《英雄志》、以及海宴的《琅琊榜》。

同时、阅读也并非唯一的涉猎途径。任何能够让人产生代入感和思想共鸣的文化体验都是涉猎的有效方式。正如同《破风》这部电影不仅淋漓尽致地揭示了竞技体育对于人格品行的塑造能力,也更展示了精良的影视作品可以给观众以更好地时间投入产出比带来思想碰撞和反思。总之、涉猎是为了使人思考,没有绝对的经典著作,也没有最好的涉猎形式。一切皆取决于如何代入受众并产生共鸣。

至于如何做到广结善缘,每个人脉交际大师都有各自自成体系的方法论。我自己将广结善缘定义为“漫无目的地交有独立思考之友”。对于社会上绝大部分人,唯有在学生时代才可以本着漫无目的的原则去交朋友。随着逐步成长和步入社会,时间精力的缺失、现实工作的压力等都迫使人们的社交行为越加的目的化功利化。越来越多的人际关系的信任建立和情感维系是基于工作关系上的各取所需甚至是利益交换。而我一直秉承一个观点,即朋友之间不仅仅交换情感、而更应当交换观点。所以,自我自己创业以来并没有因为行业选择的原因将自己的朋友圈子越收越小,反倒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在各行各业的朋友或者说相识越来越多。甚至很多时候我会和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工作行业甚至性格品性和我截然迥异的人成为相识,即便大家之间永远可能做不成一单生意,也可以一两年也不见得能见一次面,但只要择机再会坐下来一杯酒下肚后就可以交换各自的独立思考,就可以成为求同存异共同成长的朋友。如同孔子之“君子和而不同”,庄子之“君子之交淡若水”。

这种广结善缘的品性也让我收获了很多额外的惊喜。我在2011-2015年的创业年间,两次广结善缘的经历也让我出乎意料的收获了两位人才对于团队的青睐,事后这两位创业袍泽也成为了公司战略转型和业务落地的征途中最为关键的几位人才之二。而本着广结善缘的理念所结实的数位相互欣赏的挚友选择创业后,我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他们的天使投资人,截至目前也收获了不错的财务回报。正所言“品性决定风水,性格决定命运”。另外,我个人在广结善缘时还有一个原则,就是要“内圣外王”。我对此的理解是唯有成就他人方可成全自己。或者说就是利他优先于利己。虽说利己是人性的本质使然,但我一直笃信一个人的思想高度甚至事业是与他身边最相互成就的那十位挚交的思想高度和事业成就所高度相关的。而脱离以利他为原则的待人处世之道,任何人都是不可能建立任何相互成就的信任关系。电影《破风》中的三位男主角郑知元、仇铭、邱田的情节不断印证一点:每当他们陷入利己原则的自私时,都会带来于团队于己双输的局面。唯有坚定不移的利他,三人相互破风交替冲线,才可以收获各自所真正追求的人生状态。与人为善、终有福报。

总结

世上没有绝对的天纵英才,要成为弘毅致远的精进之士,不外乎通过不断广泛涉猎和广结善缘沉淀的独立思考,和使人不囿当下长期贪婪的使命感。独立思考使人站得高,使命感让人看得远。而使命感这个命题涉及到一个人的哲学终极三问,实在大大超出本人阅历视野所能驾驭之内。而独立思考这个软件系统OS,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时间和努力修成正果的核心能力。感恩一路以来父母家人师长对于我的不断教导和栽培、以及过去9年创业中的所有挚友朋友相识的启发和共鸣,能让我这个资质鲁钝之人掌握了高于社会平均值一个标准偏差的OS。希望这篇坦诚的分享也能给各位朋友们一些启发和思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期待你们分享你们自己的精进之道。我们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1854/

论OS升级—个人精进的永动机(作者:高鹏程)的评论 (共 7 条)

  • 雪灵
  • 崔勇(笔名:清心)
  • 鲁振中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雪中傲梅
  • 红尘使者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