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过年—重温妈妈的“味道”回归精神的“老家”

2017-02-08 15:13 作者:雅琢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贺鸡年》陈剑涛

灵猴西游已成佛,金凤呈祥风暧。

霞光万道千山舞,玉箫一鸣百家乐!

年是喜庆的节日,年是文化的艺术,年是生活的沉淀,年是时间转换的标志,“一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以喜悦、期盼的心情迎接新的气象。年根底下,中华大地如同一个艺术的舞台和情感磁场,号召着思乡情切的游子从不同的起点,朝着相同的终点—家,牵引!门口挂上一盏盏红灯笼、张贴上一副副新春联。这是年的脚步。

年味儿年年在变,又年年在传承不变的传统,过年是一年中最煽情的主旋律。或许是因为人们奔走他乡远离亲人,肚里郁结着对故乡的牵肠挂肚。亦或许,是那久违的乡音和那山村的甜水清风,还有那乡里乡亲的民俗风。年味儿,不只是红灯笼的照亮以及红春联的张贴,各种鞭炮烟花的燃放点缀天空氛围的烘托,更是千百年来源自血脉的传承,是聚在一起的嘻闹和团圆,是全家围坐在一起寒暄的热乎劲,是声声问候的温馨,满满祝福的暖流,是妈妈做的那热气腾腾年夜饭菜的味道、、、、

记忆里,小时候过年,有着一年里都吃不到的美味、穿不到的新衣、喜庆的鞭炮声还有那守岁至明的执拗;家家户户焕然一新的景象,贴年画,杀年猪,烟熏豆腐干子、猪血圆子,腌制咸鱼腊肉,做甜酒、打糍粑、采购各种糖果点心,还有那小时候最期待的压岁钱。过了年就是拜年,这是最激奋人心的,乡里乡亲串门拜年互道祝福,到那家串门拜年都会坐上一阵子聊上一会儿,喝杯小酒抑或是一杯茶水一支烟几个糖果几把小吃点心。更增添热闹的是耍花灯、舞狮子、挽龙灯等等,那就是令人难忘的“年”。(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那种浓烈的

意思和激情的心态了!很多人在感慨,“年味”淡了!或许是年纪大了的原因吧!多年来没有踏在家乡的土地过年了,碰触不到久违的乡音乡情,在城市里努力找寻着过年的涵义和氛围。有人说:过年,是中华优秀文化在庄重仪式下的历史传承,是仁义礼智的一次集中体现。其实这是人们对于家乡、家人、家族的特殊情感和对于祖先的崇敬,当人们离开老家,尤其是过年的时候,这种乡情、友情亲情观念会变得更强烈。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耳熟能详的俗语,分明在提醒“过年”和“回家”是紧密相连的。年味,就是在时间流转的特殊节点,回到家里的幸福滋味。这滋味,来自过年回家时让心灵得到的慰藉、在皈依中感受的温暖;这滋味,来自过年回家时通过乡邻情愫的追忆和文化血脉的凝聚,不断丰满的心灵家园;这滋味,还来自于家乡人“办年”那匆忙的脚步和信仰般的执著;这滋味,也来自于家乡人为和顺人与神、人与祖、人与人等重要关系,而举行的各种民俗活动。这滋味,来自于妈妈的味道,那一手最熟悉而又最合胃的饭菜。一句话,隽永的年味,源于老家看似零碎却完整神秘的年节“仪式”,仪式感越强,年味就越浓。

对于常年在外拼搏的人来说,最强烈的体验可能是人生的“漂泊感”和“无根性”。回家过年,不仅是实现一次家人团聚,更是情感信仰的满足和久违的乡俗的重温。在春节这种特殊的民俗场中,“家”能释放出神奇的力量,什么也阻挡不了人们回家的脚步。最让人怀恋的是妈妈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才是过年的主导,妈妈的“味道”不是说做的饭菜一定有多好吃,是因为掺和了关心与陪伴,渗入了血浓于水的骨肉情,所以是最好吃最暖心的味道。有她你会觉得自己还是孩子,有她你会觉得有个最大的港湾,有她你会觉得有个太阳月亮让你温暖明亮,有她你会有了牵挂,她牵挂你,你想着她,你祝福着她,她时常为你祈祷。

年是喜庆的节日,年是文化的艺术,年是生活的沉淀,过年是回家的号角。家,不只是千里外的一座房子,几扇窗。它是充满和希望的堡垒,是饱含儿时成长足迹的地方!那些看似普通的房屋、青山、溪水、稻田,都永远印刻在我们脑海,是心中最为美好的情愫。

回家,过年——回到温暖的老屋、回到宁静的家乡,回到妈妈的味道中,一种身心的释放,一种融于血脉的记忆,回到精神的“老家”也就过上了一个安逸的年!

作者 陈剑涛 李水华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5381/

过年—重温妈妈的“味道”回归精神的“老家”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