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平小道

2017-02-04 08:23 作者:小小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平小道

梁孟伟

1969年黄叶飘零的时节,他和妻子开始奔走在这条小道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十年后的1978年,他为中国设计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带领全国人民走进改革开放的天。

秋天后面是春天,小道大道紧相连。现在,当我们生活现代社会里,就会忆及已经远去的总设计师;当我们行进在康庄大道上,总会回望江西南昌的那条小道!

于是我们来到新建县的望城岗上,踏上蜿蜒曲折的“小平小道”,感知世纪伟人的那段心路历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小平小道”红沙路面,道旁小树簇簇,碧草如茵,一头连着新建县拖拉机配件厂,一头连着南昌陆军学院。从1969年10月到1973年2月,在这条长15公里的小道上,邓小平和夫人卓琳走了三年零四个月时间

1969年秋,邓小平下放到江西省南昌市郊劳动。他住在南昌陆军步校(现为南昌陆军学院)将军楼,走到新建县拖拉机配件厂上班,每天步行半个多小时,中间有三公里的路程,还得经过一个汽车站。工厂的干部、工人考虑到小平同志的安全、方便,就在工厂的后墙开了一个小门,沿着田埂铺出一条通向他宿舍的小路。这样,小平每天上下班只需步行十多分钟。

除了星期天,小平和卓琳都风无阻地到厂里上班。一进车间大门,见到大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工人同志们早”,于是,脱去上衣,挽起袖子,聚精会神地干了起来。

当时的车间主任考虑到小平同志已是65岁的老人,就安排他干点较轻的活儿。先是让他用柴油清洗小配件,可老人的手不停地发抖;于是又改让他看图纸,可老人眼已经花了,不太看得清楚。于是小平便主动提出干一点体力活,就是站着用带有打磨功能的工具,将比较粗糙的小配件打磨光滑。夫人卓琳也在同一个车间,就在小平同志工作台的对面。

早上八时上班,晚上六时下班,从事着一名普通工人的劳动,体味着一个平民百姓的生活,使小平真切地了解到社会基层和普通群众的状况,更陷入了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

他到厂不久,车间里新来了一位大学生。小平对这位大学生非常关心,经常了解他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一次,这位大学生向小平感叹:“这年头知识没多大用处。”小平语重心长地鼓励道:“知识是一定有用的,迟早能派上用场。”

一天,车间一名工人让小孩去买豆腐,小孩一不小心摔烂了豆腐。这名工人心痛不已,把小孩狠狠地打骂了一顿。那个年代,凭票供应的一块豆腐算得上一个家庭难得的美食。默默看着眼前一切,小平内心极不平静。下班回到家,他感慨道:新中国这么多年了,老百姓还过着这样的日子。难道我们干一辈子的革命,就换来这样的社会主义?

1971年6月,因受迫害致残的邓朴方获准来到邓小平身边。时任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车间主任的陶端缙回忆,有一天,小平问我家里有没有坏了的收音机,可以让瘫痪在床的邓朴方帮助修理。我说,我一个月四五十块钱的收入,要供养四个小孩,有的在上学,家里还有老人,哪有闲钱买收音机啊!听了陶端缙的回答,邓小平怔了一下,然后慢慢地说,我知道,像你们这个年纪的工人结了婚、成了家,日子是蛮难的。但这种情况不是靠哪个人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只有靠发展生产。只有生产发展了,情况才能得到改善。

就这样,小平生活在人民中间,倾听着人民的心声,与人民建立起鱼水深情。当他家里装水的盆子漏水以后,他就拿到车间,让工人师傅给他焊一下继续使用。一次,看到做菜的师傅准备把切落到地上的一块茄片扔到垃圾桶里,他劝住她并说把它给洗一下就可以食用。

小平同志身上不屈不挠、勤俭节约、民如子、忘我工作的高尚品格,赢得了全厂职工的信赖和爱戴。在小平同志的工作台旁,工人师傅们为他准备了一条凳子,可小平在工作时从来没坐过。因为小平同志尿频尿急,工人师傅特地为他在车间门外修了一个厕所解急。车间负责人每次上下班总是提前和推迟20分钟进行安全检查,并表示:“万一有人安放炸弹,就先炸死我。”每次下班前,工人张瑞龙都主动端来半桶热水,让邓小平洗手洗脸。一次,小平同志突然头晕眼花,瘫软在地,工人师傅赶紧将他扶到工厂唯一拥有的拖拉机上,把他送往南昌武警医院。

现在,小平同志已经永远“落户”南昌,住在人民中间。一走进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铜雕像《小平与工人们在一起》。三五工人中间,小平如话家常,娓娓而谈;眼波流转,深邃如斯,充满着对工人们的亲切关怀,更蕴含着对中国前景的深切担忧。序厅的主背景是一张放大的《人民日报》样报,上面刊载着邓小平女儿毛毛写的文章《在江西的日子里》。

我们不忍打断小平与工人的谈话,轻轻地走进陈列室。从木床、瓷缸茶具、破旧的电视机,我们得以窥见一位革命先辈朴素的生活;从用旧了的铁锹、榔头,还有破旧的毛巾,我们感受到小平工作的认真刻苦。在车间,我们看到小平用过的工具,戴过的草帽,撑过的雨伞,穿过的工作服和解放鞋,我们仿佛觉得小平就在身边。走进小平住过的将军楼,一楼的餐厅厨房,二楼的阳台卧室,是那样的朴素简单,唯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些书,《毛泽东选集》,《列宁选集》,《资治通鉴》,《古文观止》,《三国》等等。

邓林摄影展厅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这不是一部史诗,不是一代伟人的画传,也不是摄影家艺术技巧的展示,这只是,女儿心中留下的对父亲永不磨灭的记忆,是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图片大约有一百多张,题材多是生活照片。一幅小平83岁时仰望天空的画面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他思考着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命运,这种超前视野印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印证着一个民族的觉醒,我们实在需要仰望天空环视宇宙的一代伟人。

当得知小平小道陈列馆将于2008年12月18日开馆时,远在北京的小平夫人卓琳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前来,便托人带来一封信,表达她本人和全家的衷心祝贺。信中,卓琳概述了小平同志对江西怀有的特殊感情:从1931年2月,小平第一次踏上江西的土地,到传奇般“三落三起”、两次缘结江西……卓琳深情地说,“在新建的3年,是一段难忘的时光。在这里,小平同志每天参加劳动、看书、看报、听广播,密切关注形势。参加劳动、与工人师傅们的朝夕相处,以及在江西一些地方的参观,使他了解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和当时社会基本状况……这些,对于他复出不久即领导进行全面整顿,以及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定新时期路线方针政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卓琳在信中最后表示:“江西、南昌、新建,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地方。拖拉机厂工人师傅们的深情厚谊至今仍然温暖着我们的心。而从‘小平小道’上延伸出去的,则是一条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4420/

小平小道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