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甘南行之藏传佛教小记——仪式感

2017-01-03 09:24 作者:窈窕食女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8月10日被闹钟声惊醒,趁黎明前的最后一阵黑暗,领队带着我们23人出发了。山脚下冷飕飕的,我们一个个相互提醒着裹紧了外衣和围巾,静静地攀登。山不高却让人肃穆,路不远却心理准备充分。

我的确满腹疑狐,心理矛盾。遇还是不遇?看还是不看?那个由来已久的藏人丧葬仪式--- 天葬。

任由海拔3300米的压迫而喘息着,我一路悉悉索索稳步追随领队,大约30分钟到顶。天渐亮眼前一片经幡。我们站在开阔地向前是山,身后是谷。右手边是东方,隐约可见天际丝丝微光。左手一块约20平方米的平地,几块大石,就是葬台了。据说天葬都是在太阳升起之前举行的。

郎木寺其实是位于甘肃南部与四川西北交界处的一个小镇,海拔约3300米。小镇中央有一条弯曲的小河将两省的地界明确分隔开来:河的北边是甘肃,河的南边为四川。这条河是嘉陵江上游白龙江的源头部分。因为同属藏族聚居地,小河两边的景致并无任何差异。好些年代久远的大小寺院、白塔依山而建,一派浓郁的藏传氛围。

郎木寺的名气是因为方圆几百里,包括四川若尔盖、甘肃玛曲等地的藏人丧葬仪式全部在郎木寺天葬台,完成这人世间最后的告别,当地藏民这种特有的习俗。旅行者也可以在较近的距离观看,但拍照需谨慎,有村民告诉记者,这里常有游客在天葬时拍照,会打扰亡者灵魂升天,希望游客们能尊重他们的宗教习俗。“将心比心,这毕竟是葬礼”领队也这样如是说。这种情形在藏区的其它地方是没法想象的。

其实,天葬是藏族丧葬的重要形态,也是一种对于死亡的态度。已有上千年历史。按照当地的天葬仪式,村里人亡故后,家属回避,由其他三五人料理。“尤其是最好的朋友去世,过度哭泣或者悲伤,会打扰他的灵魂安然离去,肉体远没有灵魂那么重要。只有帮他做好最干净的天葬,算是送好了最后一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听着领队的讲解,东方的霞光已铺洒下来,登上山峦朝向东方,拍下那绚烂明亮的东天际,太阳却迟迟不露面。是因为今天有天葬?

果然,一阵马达声响,一辆白色皮卡车停在了天葬台边上。两位身着黑色藏袍,腰间系着红腰带,一位穿酱红色藏袍的喇嘛,三位普通人先后下车,但分头行动。

有人从车上抬下被裹的尸体;有人拿下几样大而锋利的工具,有人提着布袋子三两步走到一堆植物边,倒下些粉末,点燃了火,发出些奇怪的气味;很快天上山巅开始飞来巨大身躯的秃鹫,一只只一群群,密密麻麻陆陆续续落在我们近处的山上。有两个人开始把白色的塑料裹住上衣,又在双腿上套起透明的袋子,就像是穿着下水防湿的连衣裤那样;那位喇嘛就在我眼前席地坐下,开始诵经。十几分钟那些秃鹫聚堆儿扑向了天葬台,得知是天葬师已经解尸完毕。而这时有另一堆火点燃,焚烧着那些裹尸布衣物等等。

秃鹫啄食后,头顶都被染成红色,张开翅膀列队又一次向先前驻脚的山上跳跃前行。在山顶休憩几分钟后,便振翅飞向远方。天葬台上还留着些许糌粑,燃烧着的火继续吞没着死者的所有身外之物,那煨桑的烟火还在袅袅,彩色经幡在风中飘荡。

眼见就这样结束了一场送葬,藏族人讲究轮回,天葬前,把亡者遗体卷曲起来,头屈于膝部,合成坐的姿势,用白色藏被包裹,放置于佛堂角落里,用藏毯遮挡,并请喇嘛诵经超度。他说,这个“姿势”是人出生前母体内婴儿的动作,最后也是这样离开,以显示今生“圆满”。

当地牧人送完葬后,个个表情淡然宁静,感谢秃鹫,毫无恐惧。

目睹这一切,心中很复杂且沉重。

远眺东方,太阳已跳出。把它那辉光洒向漫山遍野,山谷里绿色的植被黄色的花儿鲜艳无比;洒向郎木寺寺院,那金顶灿灿,庙宇沧桑;洒向那小镇的座座民房,红色的门白色的墙。

一片朝霞里我们下山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88685/

甘南行之藏传佛教小记——仪式感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