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乡趣事

2016-12-27 13:47 作者:千里日月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山乡趣事

1,面人的故事

“记性少,忘性多.忘记给面人捏耳朵."这是在大荆地区广为流传的歌谣.

      说到面人,还有一个小故事哩!

      在旧社会,大荆某村一农户,晚时节,请邻里几个人帮他家锄地.他们荷锄出门下地.掌柜的(男主人)回头对媳妇说:"今天上午,你要做一顿‘仁’饭,给大伙吃."说罢,扛着锄头也下地里去了.男人走了以后,媳妇在家里先是纳闷,心想,这"仁"饭是啥饭呀!她琢磨着,慢慢似乎明白了.于是她就和好面,坐在案边,捏起面人来.一个晌午,面人捏了一案板,一簸箕.她把锅里水也倒好,生火把水烧开,单等下地的人回来下面人吃.她想,这一顿"仁"饭当家的一定会满意高兴的.

      忽然她听到门外有放锄说话的声音,她估摸着定是下地做活的人回来了.她赶忙掀开锅盖,将面人扑里扑通下到锅里,拉起风箱赶火劲.等做活的人洗完了手脸,她的饭也做熟了.她把饭盛在碗中,端到桌子上,当家的一看,怎么碗里尽是什么似人非人的面疙瘩,立即大声问道:"喂!你今日个做的啥饭?""人饭,你不是说叫做人饭嘛!"男人一听,气上心里,上前拉住就打,边打边骂:"日妈的,你wo耳朵那里去了."媳妇子"哎哟我的妈"一声叫喊,嘴里囔嘟着"记性少,忘性多,忘了给面人捏耳朵,糊里糊涂下一锅,你该打,你该说,反正都是我的错.我以后再要做‘人’饭,决不忘记捏耳朵."男人气的说:"我怎么逢下你这个没向的老婆!"以后再做不下‘仁’饭,我非美美的收拾你不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仁饭"是句方言,意思是像样的好吃的饭,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它的意思.这家女人就吃了不懂得的亏.这是说土语引起的误会和笑话.

       从此,人们就把这家媳妇说的"记性少,忘性多,忘了给面人捏耳朵"当成歌谣流传开了.当人们忘记做某一件事情时就会脱口而出"记性少,忘性多,忘了给面人捏耳朵.",2

2,两兄弟争锅铲

当年山区老百姓口粮少,不够吃,每天做的饭都很稀,上学的娃回家来,总是拿起锅铲子捞锅底(群众叫粘粘)吃。

有两兄弟在同一学校读书。这一天上午放学,老大半走半跑的回到家里,拿起锅铲,把锅底的粘粘(读音为然)铲个一干二净。老二回来也拿起铲子捞,可是没有了。他急中生智,坐到灶口前,拉起风箱就烧火。老大在一旁说;老二,锅里饭已经熟了,你还烧它干啥?老二说我叫它再产生些粘粘吃呀!老二这办法也有效,但产生的粘粘没有原来的多。他心里琢磨着,我也要把铲子弄到手,他终于想出了好办法。第二天上学时他偷偷将锅铲子装到书包里带走了。放学时老大还是疾步回到家里,可是,四处找不到锅铲。他问母亲,母亲的答复是,你好好找呗。他正找着,老二回来了,老二放下书包,拿出锅铲子,取了一个碗,揭开锅盖,将锅中粘粘来了一个大扫除。老大站在一旁,干瞪眼,生气的说你怎么能将锅铲子藏起来呢?老二说这都是你逼的。兄弟二人争吵了起来。妈妈赶紧过来进行和说,别争了,从明天开始,一人一天轮流着来,先老二,后老大,行了吧!兄弟两这才罢休。

3,小刘买猪肝

解放初我们县的县委书记是关中西府人。西府人说话口音,把一些字念的和我们这里不同,如“竹竿”说成“猪肝”,由此,引出了一些笑话。

       初的一天,县委书记把通讯员小刘叫到房子。“小刘,你给我买两个竹(把竹说成猪)杆,我要用。”“是。”通讯员应一声,转身就出了县委大门。他边走边想,书记准是要喝酒了。他来到卖肉的铺子。“掌柜的,来两个猪肝,要好的。”“好嘞!”卖肉的挑了猪肝,切成小片,用纸包好,递给了通讯员。小刘猛然想起。人常说猪耳朵下酒是好菜,再买两个耳朵吧。“再来两个耳朵。”卖肉的应一声,将两个耳朵切成丝,包好,又递给了小刘。小刘把猪肝装一个兜里,耳朵装在另一个兜里,兴冲冲回到县委,直奔书记房子。“书记,猪肝买回来了。”他将猪肝放在书记面前。书记一看“唉!怎么是猪肝,你的耳朵哪里去了!”通讯员忙说:“耳朵,有。”他把耳朵又掏的放到桌子上。书记说:“你这小刘啊!我要的是竹(猪)竿,撑蚊帐用的。”“哦,我听错了,你把竹说成猪,我当是猪肝哩!”小刘又出去买了两个竹竿拿了回来。

       这个方言引起的误会笑话,至今还在老干部中流传着,一说起来人们都哈哈大笑。

4,楊百锁老汉拣粪蛋

商州北乡大黄川药王山下杨家村有个令村民敬重的老汉,他就是杨百锁。杨百锁中等个头,长方形脸,脸上经常泛溢着黑红的健康色。长期的担挑,是他的背微微有点驼。平时他总是小腿上匝着白布裹缠子,脚上穿着麻鞋,他觉得这样到山坡上耕地里去干活,往返上下坡,腿有劲,脚把滑。杨老汉说话声音洪亮。他家有三间小瓦房,一头住这老两口,另一头住着小两口。杨老汉从青年时候起,就是勤劳吃苦,会种庄稼的行家里手。杨老汉的勤苦精神,在全村是有名的。

杨百锁是个闲不住的人,地里没有活,他每天早起,挎着笼子,拿着粪铲到村外边,牛羊常出没的地方拣粪蛋子,为庄家积攒肥料。说起他拣粪蛋子,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哩!有一年过春节,正月初上,他提着一个簸纤笼子去走亲戚拜年,下午回来时,走在路上,遇到了一堆牛粪,他想把这堆粪拣回来,可是,怎么拿呢?他想了想,就把牛粪捡起来放到簸纤笼子中,并用毛巾盖上,在手里提着。回到家里,他顺手将笼子放到了堂中的大柜上,正好放在了祖先牌位的面前。这时笼子提的什么他已经忘记了。过了几天,老婆要用笼子,拿起来一看,大吃一惊,笼子中扎是牛粪泥?老婆把百锁叫来好生埋怨。百锁赶紧跪倒先人面前,又是磕头,又是回话:“请先人原谅,请先人原谅”。此事后来传了出来,人们在发笑的同时,都赞扬百锁珍惜肥料的精神。

5,三    响

陕南秦岭深山区,山峦起伏,沟豁纵横。诗人贾岛曾这样描写:“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没有半里平。”就在这样一个大山区里,八十年代以前农民季外出,浑身上下,常常发出三种响声:第一响是,农民脚穿草鞋,进入冬天为御寒,在草鞋中垫上玉米壳,走起路来,唰啦!唰啦的响着。山区农民,因交通不便,加之家庭贫穷,购买火柴都很困难。所以农民常用铁制的“火廉”和白火石相撞取火。吸烟的农民,外出时总是屁骨上别一个旱烟袋,烟袋杆杆上绑一个“火廉”,一走路,随着屁骨的扭动,火廉打得烟杆杆叮咣,叮咣的发响,这就是第二响。第三响是什么?在大山区,过去农民的主产粮食就是玉米,出远门时因无粮票,钱也比较困难,便炒些玉米花当作干粮,用一个小布袋袋装着,带在身边,一边走路,一边吃着,嘴里咬得咔崩,咔崩发响,这就是第三响。

 你只要听到这三响就知道定是秦岭山区的农民来了,这个判断是不会错的。这里说的三响已是过去的事了。自农村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土地下放到户,农户开展多种经营,农村经济大大发展,就是这样的大山区,也基本解决了温饱,大部分农民的生活,都比过去大有改善。现在农民已不穿草鞋,穿的是黄胶鞋和布鞋,冬天也能穿上袜子暖和多了,走起路来当然就没有过去那种“唰啦”的响声了。如今山区交通大改善,工业品,生活用品,运到了山区的沟沟岔岔,村村寨寨,点火用的火柴已司空见惯,吸烟的农民,不是用火柴,就是用打火机,屁股上再也听不到叮咣的响声了。这些年农村搞科学种田,细粮面积大大增加,家里有了细粮,吃米饭、面条、馒头已很普遍,即使外出,因腰包有了钱,不用再带干粮,可以买的吃,所以,那种带玉米花,嘴上咔崩响也不存在了。

    三响虽是一个小小的民俗趣事,但它却反映出大山区农民物质生活的巨大变化,小中见大,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响将永远成为历史上存在过的东西,再也不会出现了,而我们应当认真对待的就是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还应为之奋斗,再创美好的未来。

6.一场误会

---王金良的故事

四十多岁的王金良,受单位派遣,准备到京城去出差。

他把一切准备停当,告别本单位的同志和家中妻儿,坐车先到了省城,当天晚上就乘省城去北京的特快列车出发了。他把手提包放在行礼架上,靠在座位上,闭起眼睛,心里想着,这一下又要迷迷糊糊度过这颠簸的晚了。

夜色苍茫,火车呜呜鸣着长啸向前奔驰着。

第三天,王金良的家庭,接到一封电报:王金良在某某车站身亡,请来人处理丧事。

王金良的单位派两个同志立即前往,他们来到某某车站,见到尸体,死者面部已血肉模糊,无法辨认,从手提包和证件看,死者无疑就是王金良,警方告诉来人,从现场情况判断,此人是跳车摔死的。

王金良的尸体就地火化,来人带着骨灰,回到了所在县城。

王金良的家属哭得死去活来,本单位的同志又感悲伤,又感迷惑不解。王金良是大家公认的好同志,出差前也没有什么异常表现,他怎么就跳火车自尽了呢。。。。。。

半个月时间过去了。

正当人们还沉浸在悲伤和疑惑之中尚未摆脱的时候,一天晚上,王金良的家庭有人敲门,妻子问:“谁呀!”门外回答“我呀,怎么连我的声都听不出来”“你你你是谁?”妻子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惶恐不安,“我是王金良,快开门呀!”“你已经死了,你不要来吓唬我们”“啥,我死了,这是哪儿的话,我活的好好的,怎么就死了呢,真是莫名其妙”“你已经死了,你是鬼,快离开这儿”“我是人我没有死,你开门看看”“不,你快走,求求你,快走吧!”

王金良怎么叫,怎么解释,妻子就是不开门,他无可奈何,只好拿着行李到单位上去。他来到单位的大门上,“咣!咣!”敲起了大门,门房的赵师问:“谁呀”“我,王金良,请把大门开开”赵师一惊,王金良不是死了吗?“你胡说,王金良已经死了,你到底是谁!”“赵师,不骗你,我没死,我真是王金良,快把门开开吧!”王金良在门外央求着。

赵师毕竟是个男人,有些胆量,心想管他是人是鬼,开开看一下再说。门打开了果然是王金良。

“赵师,你看我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大活人嘛?”

赵师看着王金良“可是。。。。。。”他没有再说下去,他让王金良坐下来,把近来发生的事告诉了他,王金良明白了,难怪妻子不给他开门。王金良想给赵师说个清楚,赵师说:“夜已深了,你该休息了,明日我送你回家,把情况讲给大家听听。”

第二天,王金良在赵师的护送下回到家里,妻子这才破涕为笑。

单位上的同志们也都感到惊奇,他们都来到王金良家里要弄个明白。大家坐在一起,王金良讲述着所发生的事情。

原来在他去北京的那天晚上,他在火车上迷迷糊糊的睡着了,等他醒来,发现手提包不见了,他到身上一摸,钱还在,心想证件在手提包中,这一下丢了,怎么办,自己是往回走,还是继续去北京,没有证件,能不能办成事,就在这时,他猛然想起自己在北京有熟人,求他们帮助,也许不会有多大问题,于是他决定还是往前走。他笑着说:“昨天晚上回来,我叫门,老婆就是不开,说我已经死了,是鬼不是人,弄得我蒙头转向,不知是咋的一回事。”大家听完王金良说的话,一下子都明白了,原来死者是一个小偷。大家笑着都说真是一场天大的误会。

7, 义湾的故事

孝义湾是州河岸上一个河弯子。

很早很早以前,这里住着几户人家,其中有一户人家姓代,人们都称这家的主人为老戴。老代家有五口人,老两口,小两口,还有一个孙子哇。代家在这里是一户殷实的人家,当时日子过得很不错。

人常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谁能料到代家的儿子,在社会上染上了赌博的恶习,经常出去耍钱,代老汉虽然多次规劝、训斥,甚至打骂,但都无济于事,儿子仍然不改,还是我行我素,照样耍钱。时间长了,代老头没有办法,只好任他而去,家里也不指望他了。逆子欠下的赌债,人家讨上门来,还得代老头给人家偿还,代家的家道,从此衰败下来。

代老头有一个小孙儿,十来岁,人聪明,又懂事。这娃看到自己的父亲如此放荡不管家,他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但他还年幼能有什么办法呢?这娃不甘心,他下定决心,要尽自己的能力,为家里做点事情。他跟着爷爷,学做庄稼,地里的活样样学者干,他帮奶奶、母亲干家务,像喂猪、喂鸡、扫地、担水、劈柴等活他就主动去干。她看到爷爷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衰弱,他琢磨着要替那不争气的父亲在爷爷跟前尽孝道。家里的饭做好了,他给爷爷端去递到手里,让爷爷吃,他经常给爷爷打洗脸水,泡脚水,冬天,太阳出来了,他扶着爷爷奶奶到阳阳坡上晒暖暖,晚上给他们把炕烧得热乎乎的让他们睡;夏天,他常常坐在爷爷身边,给爷爷搧扇子乘凉。他出门回来,总是先去看看爷爷奶奶,和他们说说话,才去干别的事。邻居们都夸这娃真乖,真孝顺,是个人见人的好孩子

岁月流失的很快,不觉然几年时间就过去了。代老汉的孙子也长成了大小伙子,代老汉积劳成疾,经常看病吃药,孙子娃看到爷爷的身体状况,怪心疼的,尽管经济越来越紧张,但它还是想方设法给爷爷看病,他多次背着爷爷到十多里地的小镇上给爷爷瞧病。后来爷爷卧床起不来了,他给爷爷接屎接尿,帮爷爷翻身,给爷爷擦身子,喂饭喂水,只要他能做到的尽量去做。

代老汉终因久病,医治无效,离开人世。在老爷爷的安葬问题上,孙子娃和他父亲,当着亲友和邻居的面还干了一杖。因为家里没钱买棺木,他父亲提出,买不起棺木就用芦席裹着下葬算了,孙子娃坚决不同意,他坚持一定要想办法买棺木,叫爷爷风风光光的走,两个人为此争吵起来,孙子最后说:“父亲,你如果用芦席裹的办法安葬爷爷,那等你百年之后,我也用同样的办法来安葬你。”父亲听了感到震惊,他既害怕又羞愧,只好同意儿子的办法,在亲友资助下,买了棺木,代老汉风光的走了。

孙子孝敬爷爷的一段佳话,从此传了开来,一传十,十传百,四邻八乡都知道了,人们从此把这个河弯子叫孝爷湾,后来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觉得孝爷湾的“爷”改成义字,更为公正合宜,更能提升当地的声誉,孝义湾就这样一直叫了下来。

8,亲家母

我有一个亲家母,小脚,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在前半辈子过艰苦日子里,她养成了极其细发(土语是节俭之意)的习惯,后半生日子好过了,但她的老习惯还是没有变。他的儿女们说,家里的啥破烂东西,他一样都舍不得扔,破旧家具及日用品,如桌椅板凳,坛坛罐罐,锅碗瓢盆,还有破旧衣服、被褥、鞋袜,连柴禾棒棒,柴草渣渣,都不愿扔掉,而是堆放在屋里,时间一长,屋子里堆放的满满的,弄得只有一尺宽的一条小路,勉强人可以通过。对于孩子们说的这些情况,开始我还不大相信,后来我借机会到她家里看了一下,果真如此。我对她说,老亲家呀,你收拾这麽多破烂干嘛呢,能卖的卖掉多好,不能卖的或烧,或扔掉,不能老是放在家里把地方占着。她却毫不介意地说,我看总有一天都能用上的,我舍不得,不卖,也不扔。我说她不听,谁说她都不听。后来她的小儿子在村里听到邻里们的议论,心里很不舒服,才下决心拉着架子车,强行把老太太屋里的破烂和废品,拉上倒在村边的河道里。母子两为此还嚷了一仗。可是谁能想到,老太太秉性难改,事过后不久,老太太又一件一件,把那些破旧东西拣了回来,依旧堆放在屋子里,屋子里又成了原来那个样子。我知道后对她的孩子们说,算了吧,任她去做吧。一个人一生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和不良习惯,叫她一下子改变了,不是那么容易的,你妈就是这样的人。她可能这辈子改不了了。果然我这个亲家母到临死前一直是她那个细发的样子。

说起亲家母,使我想到我家隔壁的张老太太。这个张老太太生前在人面前,总是说她没有钱,没有钱,表现出一副可怜相,人们都信以为真。可是在她死后,儿女们在她的枕头底下的席下边,翻出现金达1000多元。儿女们都感到惊讶。这可能是她天长日久 舍不得划,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像亲家母、张老太这样过日子很细法,恨不得把一分钱分成两半个划的人,在八十年代以前的社会里,为数不少。人这一辈子,活法有多种多样,像我的亲家母这样的活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9,交 猪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民养的猪由公社统一收购,收购站规定了各村交猪的时间,到时候社员才能交猪。

这一天是我们村交猪的时间,张老汉一家人,搭早起来,老伴给家人做饭,张老汉忙着给猪打食,他在心里盘算着,今儿个把猪食做得质量高一些,让猪美美的吃上一顿,到了收购站,说不准还能增加几斤秤哩!

不大工夫,老板的饭就做好了。一家人吃罢饭,张老汉和正在上初中小儿子,赶忙把已经吃得肚子圆兜兜的猪,捆绑在架之车上,拉着上路了。我们村距收够站二十多里路,虽说是平川,可是乡间道路坑坑凹凹,空人走都不怎么舒坦,拉上个载猪的架子车,那是很费劲的了。张老汉父子两轮换着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东拐西拐,约摸两个多小时,才拉倒收购站,他们已是汗流浃背,人困马乏。到收购站一看,好家伙,交猪的人排着长长的队伍,他们只好跟着队伍慢慢的等着。等着等着发现猪在车子上不安宁,四蹄乱动,这猪要干什么?张老汉静静的看着。忽然车子上冒出一股子臊气,原来猪洒尿了,张老汉在心里骂着,瞎东西,为啥不能多憋一会儿,又把二斤秤跑了。

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了,他们距过秤点越来越近,张老汉悄悄地嘱咐儿子,你仔细看着,猪尾巴往上翘,你就用脚踢,不能让它拉屎。儿子点头表示明白。不大工夫,猪尾巴果然往上翘,儿子一连踢了几脚,可是猪毕竟是牲口,那能理会主人的用意,还是翘着尾巴,噗里噗通拉了一大堆,张老汉一看,又在心里狠狠的骂着,“你那儿拉的是屎,你拉的是钱!”

到了过秤点,把猪推上磅秤,过称员一看秤说“196斤,不够标准,要卖就是等外猪,不卖就拉回去吧!”张老汉心想,等外猪要少卖不少的钱,还是不卖的好。他们把猪又绑在架子车上,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家中把猪解下来,张老汉狠狠地向猪屁骨上踢了几脚,边踢便骂,“你他妈的真不争气,要是多憋一会儿,不撒尿,不拉屎,那不就购标准了吗!你害的我们白白的跑了一趟,还得再养你一段时间呀!”

10, 囚犯要吃妈妈的奶

这是多年前的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山南县上湾村一个姓李的小伙子,因盗窃杀人被判了死刑,临刑前罪犯要求见母亲一面,监狱答应了。

罪犯在探视室见到母亲,立即跪下“妈妈儿子对不起你,我很快就要死了,这是最后见你一次面,我想吃你一口奶,求妈妈答应”。

妈妈答应了,他上前抓住妈妈的奶,狠狠的咬了一口,妈妈哎幺一声惨叫“你这娃咋这么狠心呀!”“妈,不是儿子狠心,儿子走上犯罪道路,都是你惯成的,我恨你!”他当着狱警和妈妈的面诉说他由一个

不懂事的毛孩子变成罪犯的经历。

。 他小时候,看到母亲有爱占小便宜的行为,就学着干。记得有一年秋天,他从生产队的地里,偷了三穗玉米棒子,胆怯的带回家,母亲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说我娃小小年纪,还真有能耐。他受到母亲的夸奖,尔后就多次偷生产队里的东西,在学校里,偷同学的笔记本、铅笔,虽然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母亲总是夸自己有本事。

小学毕业后,他再没有念书,便在社会上流窜。一次他从集镇上偷回数十元钱,带回家里交给妈妈,妈妈很高兴,她说有我娃这本事,咱家受不了穷,得到妈妈的鼓励,他越发干得不可收拾了。他跑到县城去行窃,一次被人家抓住,送到拘留所,这是他第一次进拘留所,人家对它进行批评教育,然后通知村干部把她领回家。回到家里,母亲并没有責怪他,反而说,不要怕,咱该扎干还得干,小心点就行了。他又一次得到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仍然干着偷盗之事。他偷过商店、供销社,他偷过国家供电的设施和器材,他多次进过拘留所,他成了屡教不改的惯偷。他最后一次偷供销社时,烧了人家的房子,还杀死人家一名职工。他罪大恶极被判死刑。面对铁窗,他十分害怕,也十分后悔,他想着自己走过的路,终于明白了一点,他成为罪犯,妈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恨妈妈,这才导致了咬妈妈奶的一幕的发生。罪犯说完立即离开了探视室,他边走还边喊“妈妈。我恨你!”罪犯被枪决了。妈妈回到家里,感到十分羞愧也上吊自绝于人世。一场悲剧结束了。

人们议论着,一个孩子的成长,作为家庭,作为父母该做些什么呢?

地址:陕西商洛市工农路22号

电话:0

邮编: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87327/

山乡趣事的评论 (共 6 条)

  • 鲁振中
  • 浪子狐
  • 雪中傲梅
  • 襄阳游子
  • 绝响
  • 雨袂独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