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永和大爹

2016-12-03 16:00 作者:郭伟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散文

永和大

∆郭伟

父辈两兄弟,取名和平,永和排行老大,我叫他大爹。两家一院,隔壁而居,家中有事,一呼而应。大爹生于一九三九年五月九日,从去年九月九日诊断为肺癌到今年一月二十一日去逝,我虽多次去医院看望他,但挽留不住性命。他也就一个平凡的人物,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但近一年来我老是想起他,想起他对我人生的关、教育和影响,我不得不提起笔来,说几句关于大爹的事,以志纪念。

受时代条件限制,大爹没读过多少书,也就高小水平,但他聪明,善良,豁达,喜欢读书。成年时,他被选为村委委员,任村会计,兼管办公室主任,官也做得不大。我曾在他家看到好多书,都堆在楼梯口,我以为是堂姐们的课本,一翻,才发现都是文学书籍,其中有很薄一个单行本,叫《智取生辰纲》,我想不是借的就是买的。当时我还没有看过《水浒传》,我拿来读着读着,觉得文中人物性格鲜明,充满智慧和胆略,故事引人入胜,便爱不释手。他近五十岁的年龄,还存有闲书。而后还把我的《西游记》上下册借去,过了两年多才还我,几乎把书读散架了。但我很高兴,说明他爱读书,肯学习。

大爹经历过很多事,“人民公社”,“大跃进”,“集体食堂”,“饥饿岁月”,“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他在经历过程中,利用在位条件,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时计划生育也没那么严格,大娘生下四个女儿之后才生了一个儿子,再怀一胎,还是女儿。但是,一个儿子就很争气,读大学后,留校深造,连读研博,直到英国留学读到博士后,成为我们全村、全乡学问最高的人——真是日月之精,山川之秀钟于一人。主要得益于教育有方,也是阴骘所致,俗话说,好人自有好报吧。

我醒事时,爷爷婆婆年高体弱,母亲也患上了脚杆痛,爷爷婆婆便与我们一起住。曾听母亲抱怨大爹没对我们一家格外关照。但我觉得有点偏颇,就我所知,一方面大爹对我家的劳力不足,除舅舅舅母外,他还是帮过很多忙。父亲远在河对岸十多里远的乡镇卫生院工作,村上也没有一部电话,家中有什么大凡小事,都是爷爷叫大爹来帮着张罗;另一方面,因父亲能拿点现工资回家补贴,生活还不至于捉襟见肘,吃了上顿没下顿,在大爹心目中,还没到必须特别照顾的地步,更说明大爹心中自有一杆称,既是好党员,也是好干部。

当然敬爷爷婆婆则另当别论,大爹家六个子女,本身负担很重,还是经常给爷爷婆婆买衣服,买吃的,有时也请爷爷婆婆到他家吃饭,或送一碗肉汤、鸡汤过来。

解放之初,各行各业人才奇缺,从农村走出了很多干部。有个姓岳的人也生在农村,家里特别穷,有人以谐音叫他“没吃活”。新建刘家河电站需要大量工人,大爹极力把他推荐去了。听说,当时岳叔实在没有一条像样的裤子,大爹当即脱下自己的裤子给他换上,立即开赴刘家河参加电站建设。水电站工程完工后,组织上鉴于岳叔的工作能力,便留下当管理干部,直到退休。岳叔与大爹结成了终身朋友

刘家电站、七道河水库、湘渝铁路、通铁公路、岗溪河钢铁厂、农技站、畜牧站、种子站、林业站、食品站、供销社、代课老师、参军服兵役……特别推荐上大学,那是最热门的,地富反坏右等成份不好的“分子”,或者有私人成见的人,通不过政审,哪里都不可能去。大爹的原则是,只要人品学识兼优,就努力推荐。龚老俵风华正茂,长相不凡,很机灵,口才好,只是在文革早期,其言论和表现有点激烈靠前。在招兵时,部队首长一眼就相中了他这个高中在校生,但有关人员怕担责,不愿意出具鉴定意见。大爹力排众议说:“娃娃还小嘛,一时失足,可以教育,不能误了别人一生前程”,硬是出具了“政治可靠”的鉴定意见,让龚老俵如愿所偿地走进了军营。事实证明,龚老俵不孚众望,经部队教育培养,表现优良,很快便入党提干。龚老俵为人谦和,凡事合规合情,充分展露了他的才华,转业后被分配到省民政厅工作,为人民群众做了很多有益之事。

小岭子是个大村,全村先后推出五六十人。大爹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多好岗位,把村上的担子交给留恋故土的人,而把自己推荐出去,但大爹的身影始终留在本村本土,留在了家乡。我曾问及此事,他哈哈大笑地回答说:“家乡总得有人守,总得有人建设嘛。”这种责任意识和担当,不是一般人所能具有的。

我村人多地少,山林更少。大炼钢铁时,把山上和屋堂屋转的好木材都砍光了,全烧成了灰和炉碴,很多光棍汉因没有房子娶不上媳妇。那时,我家乡门前那条大河上还没有电站拦阻,秋季节经常发大水,从上游冲下来很多房料、家具,还有些方方正正的新圆木,上面刻有碗大的字,编着号,并以红油漆染出来,很醒目,听说是某林场的。大爹当时也曾捞浮柴,也用小木船到河中流去捞木料,小型木料、柱子都堆在屋堂屋转或猪牛圈周围。

农民也是很有觉悟的,大家的集体观念很强,只要说木料是国家的财产,都会主动上交,归还集体。清漂的人员下来,大爹到各家各户帮着做工作,找人搬运,直到清漂的人把那些摆在明面上的一些木头全部装车,一车一车地拉走。

那时我还很小,一天,我见富大爹、贵二爹、平安哥他们几个人,把院坝边平整的绿油油的麦地刨开,居然挖出直径比人高的大木料,我感到很惊奇——既不知道木料是怎么进入土里的,更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发现的。原来他们捡到大木料后,当晚深就在地里刨开一个大坑,把木料埋进去,再回填整平,撒上麦子。这必然是在大爹帮着遮掩下办成的——一个大林场少几根木料,没有多大损失。而一个家庭修不起房子,会娶不上媳妇,不能传种接代,这却是天大的事。

那时听得最多的词组是“集体观念”、“政治觉悟”,“大公无私”,不像现在提倡的是“以人为本”,“民生为大”。大爹能“顶风作案”,包庇村民的罪行,可以说是大智大慧,大仁大义之举。

在饥饿年代,大爹救过很多人,在他悄悄安排下,给五保户、缺劳户、军烈属称粮食时,称上红一点,记工分时,往上冒一点,千方百计帮大家度过难关。有个姓邓的大娘多子多女,寡居多病,全身水肿,严重缺乏营养,大爹及时把她送到龙基场乡卫生院住院,吃病号饭,居然活了下来,至今健在。

步入老年的大爹身体较干瘦,花额子很高,还是一副豁达大度,积极乐观的性格。走到哪里,老远就能听到他哈哈大笑的声音,让人很有亲近感,信任感。

大爹喜欢把双手对揣在胸前,挺直腰板走路,或那么站着与人交谈,哪家有事,他都乐于帮忙。大爹从未与村民红脸争执,没有架子,不打官腔,老百姓容易接近,真是难能可贵的。凡大爹帮助过的老百姓,有些人一句感谢话不说,他绝不放在心上。而有条件的人,事后请他吃个便饭,他也从不推辞。那时家家生活都困难,高梁白酒都不是常人所买得起的,喝一两杯红苕酒、棉籽酒,他也很高兴。

傍晚,大爹脸上微红,在回家路上哼着小曲。他的幸福很容易满足,因为他的幸福感很渺小,很朴素,随地可拾,随手可得,这都是基于他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乐于助人的品德,确实不枉了一个“和”字,伴他一生。

2016年8月24日

通江县医疗保险局郭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巴中市散文、小说协会理事

地 址:四川省通江县诺江镇石牛嘴红峰大厦五楼

联系电话: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81966/

永和大爹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