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析《周易》

2016-11-23 08:52 作者:伦子  | 1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周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源头,对传统思想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几千年来,人们对于《周易》和易学文化的研究从未间断,其中对于《周易》性质的研究,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有人说《周易》是占筮之书,有人说是哲学著作;有人说是历史文献,有人说是政治百科;有人说是道德规范,也有人说是人生指南等等。

《周易》是由《易经》和《易传》两种不同性质的书所组成的。《易经》最初起源于占筮而又基本应用于占筮,是一部系统的占筮之书,属于巫术文化范畴。《易经》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卜筮之书,因为《易经》在用于卜筮的同时就已经在发挥着沟通天人、指导人事、锻炼思维、道德教化、启迪人生的巨大作用。它是一个由复杂的象数符号系统和古奥的语言符号系统共同构成的理论体系。西周时期以及西周之前的“占筮”是否就是孔子荀子眼中的“占筮”?是否就是我们所见的地摊算卦之类?这显然不是。《周礼·官宗伯·筮人》曰:“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筮”即占筮,指用《易传·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一类的操作方法来求卦,再以《易经》推断人事吉凶。可见,在那个文化高度垄断的时期,卜筮是一种用来决定国家大事的重要政治形式,是一种由极少数人操纵的至为神圣的文化行为,是一种古人赖以沟通天人、指导人事的重要方式,是统治阶级用以教化民众,从而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

《易传》是在《易经》形成后,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赋予《易经》以新的内涵,逐渐学会以《易经》来指导社会人生,而不是把它当作一部单纯的占筮之书。后来,主要由孔门后学在战国时期完成了对《易经》解释的系统整理。汉代学者将它们编辑在一起,即为《易传》,又称《十翼》,是一组具有相当深度的哲学作品。它继承了占筮的象数观念,对《易经》的占筮作了理论化的解说。同时也把《易经》本身所蕴含的义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其实质而言,《易传》完全是一部哲学著作。《易经》的卦序、卦象甚至筮法,在《易传》里都有系统的阐述,形成了一套规范。从思想史的高度来看,《易传》发扬了孔子的人道思想,并吸收了道家和阴阳家的天道观,以太极生两仪的宇宙论和“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形式,为儒家创造性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观,成为整个儒家最基本和最高的哲学典籍。从思想内容来看,《易传》的核心内容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的主体性智慧,“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的道德准则,“乾坤并建”的鲜明思想倾向等等。从《易传》对《周易》解说上看,《易传》注重《周易》的筮占功能,反复强调学好《周易》可以知死生之说、幽明之故、鬼神之情,可以断天下之疑、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务。明确地告诉人们《周易》是顺从天意,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周易》产生后很长一段时间,主要功能是占筮,为人们提供行动的准则。总之,《易经》原先是一部占筮之书,但由于占筮在文化垄断时期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它是哲理之书,但也不是一般的哲理之书。它是一部以占筮为源头活水和外在形式的特殊典籍和哲学巨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经典

《周易》位于《四书五经》的五经之首,可以看出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有人曾经说过:“四书易懂,五经难懂。”而孔子又是晚年才喜易,可知《周易》并非一般的教条之书。《周易》整部书都是在讲宇宙人生、天地人,讲探索宇宙、大自然、生命的奥秘,强调要“道济天下”,要积极入世,积极参加社会工作,面对困难,要善于面对,而不是回避,逃离现实。《周易》共有六十四卦,对人生似乎情有独钟,有十个卦都在专门讲述人生、启迪人生。这十个卦分别从各自角度告诉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处乱不惊。“要中正,不偏不倚。”这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环。夬卦说:“中行无咎”,突出中行是决断的原则,意思就是说只要注意时时守中庸之道,就不会遭灾祸,中正即正位,正直,正义,这是《周易》强调的处世准则。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注意到某些人处事不当,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好处事的度的问题。要么一意孤行,要么无所适从。中正之道,既代表着方法的正确,也标志着思想品德的正确,因为一个人要德正才能行正,也就是说人正直,处事才正直。

《说文解字》曰:“卵,孚也。一曰信也。”孚的含义就是信用,信义,诚信。《易经·杂卦》也说:“中孚,信也”,都是指中孚讲的是信用,这是《周易》重要的处世哲学。当今社会,“不与陌生人说话”成为了一种潮流,从小我们就被家长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虽然这样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对安全。但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利于人与人间互助互,更不利于社会和谐。“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从殷商开始,我国就很重视礼,而周更是重视“礼”的时代,孔子最崇拜周礼,赞扬周礼最文明。他曾经说:“郁郁文乎周礼,吾以周”。孔子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恢复周礼。现在的社会是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社会,这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重要环节。我们现在对“礼”的分工很专业了,有礼宾、礼服、礼节、礼貌、礼仪等等。一个不讲礼的人是不会被尊重的,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变是《周易》的主旨,“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的是穷通时就必须改变,这就叫变易。千万不要死守着所谓的原则、制度、观念等不放。“一根树上吊死”,钻到死胡同里就要想办法退出,切忌不要硬碰,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这个道理。仁义是《周易》人生哲理的核心,“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就是强调仁义是做人之根本。什么是仁?《周易》说:“守仁曰仁”,就是说正守其本位,不谋夺非位,叫做仁。什么是义?《周易》说:“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就是说不能贪财,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谓之义。《周易》的义利观是义重于利,这对后代影响很大,尤其对儒家的义重于利有很大影响。当然,时下也有一种观点,说没有永远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一切以利为重,至于义则是利的附属品,这种观点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演绎出“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笑贫不笑娼”的丑恶思想,如果任由这种观点蔓延,什么廉耻、正义、友爱统统都会被抛到九霄之外。(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周易》中提出善德,主张积累,行善是一种美德。积善,是什么意思?善是与恶相对的,善者,良也,好也。积善就是要做好事,不能做恶事。评价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就是要看他做好事还是做坏事。什么是好事?好事就是对他人有益的事。反之,坏事是对他人不利的事。而《周易》的积善观对《孟子》的性善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孟子著名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就突出了人性本善之意。

在《周易》里,尚中思想被置于最高位置。夬卦九五爻辞曰:“苋陆夬夬中行,无咎。”“中行”指九五爻居于上卦中位,行中道,所以无咎。所以“中”是《周易》的至上追求。劳思光说:“就‘中’观念讲,则是与‘变化’观念相配者。就各状态(无论是人生历程或宇宙历程)之相续而论,有变化观念出现。但分别就每一状态论,则每一状态中又皆有一个可供选择之“中”。与‘变化’观念比观,‘中’观念即含有‘变中不变’之义。盖无论各状态如何变易不息,每一状态中皆有‘中’在。此‘中’被视为得正,故为‘吉’。《周易》对“中”的理解,与孔、孟、《中庸》在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中”的本意不是折中,而是“无过无不及”之“中”,而这个是否过或不及的标准,就是天地万物自然的理则,就是天道;而儒家向来讲求推天道以尽人事,所以遵循天道,尚中守中,便是人道。在《周易》里,“中”并非是抽象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处于流变状态之中。在《周易》看来,每个人都是处于大宇宙生生不息之流转、社会人生无穷之变迁的背景之下,宇宙及社会的时、空、物三要素结合起来,对人构成了“遇”的意义。既然宇宙万有一种“时”的存在,它们的变化都是在特定的“时”之下的,那么,作为万事万物最佳呈现状态的“中”亦是“时之中”。因此,对人而言,人们在当下所居之人文分位上,要想达到“中”,就必须秉持“时”的理念,做到如艮卦《彖传》所说的“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使自身刚健奋勉,既要契合于每一时点或时段,又能偕时不断向前推进,才能“其道光明”。所以乾卦九三爻《文言》有云:“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只有应时行其刚健奋勉的大有为精神,并随时通权达变,才能达到“中”的境界。

自古以来,圣人贤士都以仁义来严格律己,孟轲“舍生取义”,谭嗣同“杀身成仁”,他们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仁义”二字,可见,这如千斤巨石之重的两个字是支撑人的两块基石,做人,就要做仁义之人。“仁”是大圣人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孟子对仁的理解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那么何谓恻隐之心?如果你看到东风无力百花残,原本绚烂的事物在一个湿冷的记忆中离去,只剩满地残破的躯体,你是否心中有所触动,戚戚然若有所失;如果你看到有人衣衫褴褛,眼神因为饥饿而黯然无光,双眸深深地凹陷,你是否顿生怜悯,不禁要伸出援手。如此,就是恻隐之心在暗中怂恿,而人之为人,是不可离了这颗恻隐之心的。没有恻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仁”,人,就成了高山上无法融化的冰,冷漠代替了热心,社会也就永远处于冰冻状态,没有情感,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何谓羞恶之心?《诗经》有言:“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所以人之为人,要懂羞恶,顾廉耻。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也正是指的这一点。

《周易》一书中包涵了太多的事物,其中的道理也非一日可以体味得到的,也许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研读,这是一部人生之书。《周易》里的一句:“乐天知命故无忧。”赋予了我生生不息的情感。我认为“乐天知命故无忧”是一种隐透出旷达智慧的人生境界。李白有言:“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大禹也说过:“生者寄也,死者归也。”若说生是来观光的,那么死就是回去;它固然是一种生命的末梢,却亦是另一种生命的伊始。因此,在为人于世间,恰是乐天知命最相宜。我认为成就一番事业要有真才实学,也要有天赐良机,要善于把握机遇,把握好时间与空间。霉运未必是霉运,“凌云万丈才”亦未必会“虚负”;反之,把握得不好,好运未必会带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幸福。甚至会带来“一生襟抱未曾开”的人生悲剧。须知物极必反,因之见微知著,察往知来,方能转祸为福。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79654/

浅析《周易》的评论 (共 15 条)

  • 心静如水
  • 醉雨轩
  • 水墨雨嫣
  • 鲁振中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襄阳游子
  • 歪才(卢凤山)
  • 雪中傲梅
  • ε底底з
  • 今生依梦
  • 荷塘月色
  • 莎随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周易》一书中包涵了太多的事物......
  • 雨袂独舞
    雨袂独舞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问好!推荐阅读!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