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日思归》中的人事与物象

2016-11-02 14:24 作者:行者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人日思归》:“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这是隋朝诗人薛道衡的作品。诗人仅用短短二十个字,就将许多浓烈的思乡情感展现于读者面前,让人骤然体会到一种客居他乡的孤独与惆怅,我们似乎看到诗人正自临风,遥望北方,将一腔离乡的愁苦化为几句无奈的叹息,然后又不得不独自体味这不可排遣的忧愁

“人日”指农历的正月七日。古时亦称此日为“人七”,相传这一天,离家的人要回归家中,不能在外居留,否则会身遇不祥。“离家已二年”,并非真有我们初遇此诗时感受到的那么漫长,它实际上是传达了诗人强烈的思家之情。从诗句来看,诗人是离家去南方的,而且是上一年的年末去的,据此我们大致可以判断,诗人身处异乡的时间长则可能几个月,短则也许七八天。但诗人的春节却是确定没能在家度过的,这就不能不让诗人敏感的心经受了一种异乡漂泊的孤独,因之而更觉家乡遥远,人情难聚,不能不发出这何时能回我家园的故园之思。因之也就觉得这也许仅有七八天的客居是多么的漫长,是扳指头数着日子的漫长,是几日类乎两年的漫长。

仔细品嚼,我们可能会发现,这种强烈的阅读共鸣实际上应该缘自诗人巧妙的人、雁、花对比,通过对比,诗人看到了自己想回家乡而不能时的心力不足,或者我们可以说,就是诗人觉得自己在何时回归家乡这个令自己颇觉伤感的话题上,有不能与雁、花这两种自然物象相比的短处——大雁可能还要比诗人早一些时候去到北方,而诗人却还要在更晚一此时候,才能了却这种现在已经发起(花儿尚未开起就产生)的关于家乡的痛苦。这种人事不如物象,有情之人胜不过本能飞去北方的大雁的对比,是怎样令诗人不能接受又不得不暗自承担!这种对比甚至有了一些惨烈的成份,让真正走近了作者心灵的一些阅读者有了不忍猝读之感。幸而此诗只有一点点文字,让我们在声声如泣的吟唱中,品读出了人人可能都曾有过的关于家的恋眷,因而也就长久地记住了作者的名字,记住了这一字似一金的悲凉吟诵。由此我们也会发现,越是人在某些时候有比不上自然界无情或无知的事物的时候,越是文字感人至深,动人心魄的时候。

这种猜测不是妄断,捡索古诗种种,这种认识就会愈加明晰、深切。而且这种人不如物的对比也不仅限于思乡之作,在国运、民生、事业、情等诗篇中也常有所见,限于篇幅,此处不就各个方面做更多引用,略略推荐以下几首,或者爱情,或者乡思,聊作印证:

《折杨柳枝歌》(乐府歌辞,无名氏作):“门前一株枣,岁岁月不见老。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阿婆”指母亲,此诗以树之长寿比人之青春易逝,唱出了战乱年月,男儿征战,或死或伤,或不能速归家乡,女孩不得已而长待家中,帮忙操持家务,不能享受爱情与婚姻的甘美的凄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题都城南庄》(唐诗,崔护诗作):“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去年相遇,两情相悦,其乐融融,心不能忘。今年重觅,桃花依旧,可心中之人却不知身飘何处,空留诗人长久驻足,怅然若失。人不比桃花更能等待诗人的重访。非是桃花有情,实为人事难期。这怅然中含着诗人多少难言的相思!

《蜀道后期》(唐诗,张说诗作):“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后期”意即落后于预定的期限。诗人将秋风作拟人化,读来似觉秋风不解归人意,不待诗人归乡,而先期到达了诗人想去的家乡。在略含对秋风的谴责语气下掩藏着诗人几多的无奈与落寞!

类似作品,于古诗中处处可寻,读读于心有感则可。人不如物,却比物多了多少深重的情感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75340/

《人日思归》中的人事与物象的评论 (共 11 条)

  • 鲁振中
  • 今生依梦
  • 醉雨轩
  • 襄阳游子
  • 雪中傲梅
  • 雨袂独舞
  • 绝响
  • 燕山樵叟
  • 李达
  • 清澈的蓝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