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去了延安

2016-09-13 13:17 作者:橙黄橘绿时  | 1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前些天,女儿要休几天年假,嚷嚷着要和我们一起出去转转。我们做了无数个外出计划,但最终还是决定了去延安。

     作为一个陕西人,一次都没有去过圣地延安,这着实有点说不过去,但我们母女俩心里也没有太多的遗憾。只是,家中的另一个人,整天想着去延安,说是想去那边,看一看那里的民俗风情,想去那里,听一听说书,想去…… 正逢哥嫂要到延安去,给在延安工作的侄儿去定婚,这不,我们就义无反顾地去了,不但去了延安,还比哥嫂他们一行,早到了两天。

     下了火车,一阵阵热浪像是提前就准备好了似的,攒足了劲,热情地向我们迎面扑了来。前来接站的侄媳妇,戴了时尚的遮阳帽,着优雅合体的短衫,干练的深色短裤,带我们上了空调车。哦!原来,延安也会这么热!跟着侄媳妇,听她普通话中,夹杂有浓浓的陕北口音,顿感,这个陌生的城市,因为侄儿和她的缘故,恍惚一下子变得亲切了起来。

     要吃饭了,毫不犹豫地选择吃这里的小吃,仿佛只有这样,才不枉到延安来这么一趟。一大碗麻汤饭上来了,我舀了一小勺尝了尝:淡淡的油、淡淡的香、淡淡的爨。忍不住舀了好几碗,还对侄媳妇说,别怪姑姑我饭量大,怪只能怪你们的麻汤饭太香了。侄媳妇笑着说,姑姑快吃吧!还有烤得翠黄翠黄的烧疙卷,炒得味道长长的洋芋擦擦呢。那小吃街里的炖羊蹄,就更不用说了,一说起来,就还会想起,那爨爨的蒜香,醋香和肉香搅在一起,直击人的食欲,使人还想再去那里的小吃一条街啊!至于我吃的面皮和煎饼,侄媳妇一下子就要了四种,子长的煎饼 ,志丹的凉皮 ……。这可让我过足了隐。哎呀,胃实在太撑了,仿佛现在这会儿还撑着呢。其实觉得自己平常也不是太贪吃的人哦,怎么一到延安就变成了这德行呢?!

     去了延安,才知道三四个人想一起坐延安的出租车有多难。延安的出租讲的就是拼座,你一下子三四个人一起坐,那是几乎没人会拉的。延安最宽阔的街道百米大道,几天以来,我们都不知穿行了多少次,可我们还是弄不清具体的方向。原来,延安沿河道而建,延安人是不讲方向的,但,当那个一大早,我独自站在延安市小学那宽阔的操场上时,我望见了太阳在百米大道的那头,从眼前高楼的背后冉冉升起,就这,也不代表百米大道就是正东正西走向的。

     去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吧,来圣地一趟,这些地方是必去的,它们又都在一条线上。在王家坪革命博物馆,说不上来为什么 ,自己很喜欢当时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那块大印,还喜欢当年用作造纸的马兰草以及那条像是后来才修建的市场街。在介绍马兰草造纸那里,我们遇到了前来进行公益讲解的,十岁的小姑娘段志颖,她吐字清晰,思路敏捷,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家人当时就让我给他和孩子照了一张合影,并给孩子的意见本上恭整地写了几句话:十岁女孩段志颖,讲解娴熟又轻松,参加公益多实践,栋梁之才看年轻。随后,他认真地落了自己的名字。从市场街轻轻走过,却原来像是从历史的隧道里慢慢穿行,历史就像一层纱,轻轻漫过心头,漫过此刻并不轻松的心情,漫过炎炎日里这分分秒秒的感慨和悸动。是啊,临出门前,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这几个黄色的大字,似乎是专对老区像段志颖这样的孩子而言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杨家岭到枣园,看中共办公条件的改善。等见到马国玉的剪纸后,便不由自主地喜欢。原来,剪纸通过装裱,会是这样勾人心弦。马国玉,这位安塞女子,用她小小的剪刀,构图饱满,剪法工细自然,诠释出一种民俗文化艺术的精湛。

     清凉山,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望着当年的新闻工作者窑洞里的生活条件极度艰苦,却又信心满满,工作生活快乐无边的状况,我一时真不知自己该说些什么,不知道说什么,就什么都不用说了,这样挺好。

     因为我们住的地方,离鲁艺旧址很近,便步行去了那里。1931年,由西班牙一位神甫出资在桥儿沟修建,1934年竣工的一座天主教堂,迎门而立。它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为当时延安唯一的一地道西式建筑,周围还有一些窑洞。我们去时,那座天主教堂,看上去既肃穆而又神秘,其间,两只灰色的鸽子还在教堂顶飞来飞去,周围的窑洞正在马不停歇地修建中。稀稀落落的几个游人,去展厅看这座新文艺圣殿发展与壮大的过程,心里像压了块石头般沉重,但很快就变得很轻松了。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鲁艺,不愧为中国革命文艺的摇篮。

     上清凉山,登宝塔山,望凤凰山,虽是炎炎夏日,延河边的三山上,依然有不少游人来来往往,叹清凉山上,号称延安的布达拉宫建筑的宏伟,赏宝塔山上,宋塔历史之悠久,望凤凰山上,革命豪情的气上云天,心里只有一个概念,延安,延安,只因为这里是延安。

     去了延安,女儿是睡觉的时间多,逛的时间少,我们俩是逛到中暑才罢休。不去延安,还没有遗憾,去了反倒有太多的遗憾。在宝塔山下,想的好好的,上去后,找一下路遥笔下的那颗杜梨树,结果,都下山了,才记起了那棵树。上清凉山,自己误入歧途,错过了清凉山上最具有诱惑力的风景。也许唯有遗憾,才会给自己下次去延安,留一丝牵挂和期盼吧。

        (姜溪 2015年8月于咸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64768/

去了延安的评论 (共 1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