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烈日下的磨炼

2016-08-16 09:17 作者:云鹏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高中毕业时正值盛,1975年的7月中旬。

早上回家,整理好自己的行李和床铺,下午就准备下田干活了。

那时,我父亲是生产队治虫员,专管为庄稼治虫,我就与父亲商量,午后让我去打药水。

父亲劝我,中午天气太热,最好不要去,可我也许是新鲜,也许是毕业后急于投入生产的冲动,执意要立即去。生就倔脾气,父亲拗不过我,背起药水桶就径直去田里了。

不喜欢戴凉帽,光着头,赤着膊,只穿了红背心和短裤。太阳毫不留情的炙烤着我,皮肤很快晒红了,晒痛了。药水桶沉沉的,背带在两肩上深深地勒下深痕。脚下的水也滚烫滚烫的了。汗水不知流了多少,晚上回家,发现背心上满是“盐霜”。顾不了那么许多,当时真的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在家乡好好地干,要在“三大革命”(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锻炼成长

那年头,有几句顺口溜:青年人要在农村“磨一手老茧,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干一辈子革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积极的角度说,青年人的确需要经过“三大革命”的洗礼,在劳动中好好地磨炼自己,让自己真正成为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从消极的角度看,那时的我们,你不这样做,还有其他出路吗?没有,真的没有。特别是我,别无选择,其他同学好歹在高中里还入了团,政治上比我红。

罱渣,那可是力气活,虽然我只有十六岁,但我凭着一股韧劲,也一定要干。

我与印根龙搭档,两个人约好早上4点左右就撑起木船向东荡进发。到了目的地,我们就脱掉所有衣服,跳到河里,齐颈深的水。用赤杈把渣一杈一杈的往船舱里放。两个多小时后,船舱满了,就准备撑到田头,再往“湖塘”里戽。

撑船,我们是新手,即使是空船,也难驾驭,沉沉的一船渣,那就更难了。使劲过了头,船行弯了,会向左右两岸撞去。用劲太小,船就几乎不动。好不容易,一个多小时才撑到三里左右的田头河边。

上渣,那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水草与淤泥混合在一起,很沉很沉,还要向上举过头顶朝塘里甩。一船舱的渣,还有大半船时,人就已经浑身没劲了。

太阳升高了,炎阳散发出的热量折磨着我们两个年轻人。

口干了,到船帮旁扒开水面的水草,捧一捧河水止一下渴。

太累了,就到滚烫的船头泼上水,在那里躺一会,伸几个懒腰。左一次右一次地取下搭在颈项的毛巾擦汗,甚至还一遍又一遍地跳到河里浸泡,就图那短暂的清凉和快乐。但是,渣还得继续向塘里甩。那已经不是劳动了,简直是挣命。接着,我俩商量,还是继续去荡里罱渣。虽然技术熟练些了,但力气不济了,气温偏偏又更高了。

不管如何,都得坚持。心里真的觉得自己必须经受住磨炼,那么多劳力不是都这样劳动着吗?为什么我们就不行?人在遭遇困难时,要有信念,要有毅力,还要善于比较,与那些长期战斗在艰苦环境里的人比较。

就这样,一个上午,硬是把两船渣艰难的戽进了塘里。

回家后,又咕噜咕噜的饮了两大碗水,草草的吃了点饭,双脚都没有洗,挂在床边就呼呼地睡去了。

下午,可是再也不能接着干了,其他壮劳力也是如此,因为天气是疯狂的热,再干就真是玩命了。

父母也很心疼我,劝我不要再干这样的力气活,毕竟还小呢。可我不听,第二天早上又接着干了。一个夏天,除了有时在大队里搞一些宣传,写一些标语以外,都是与烈日在较量着。皮肤本来就不白,这一来就更加黝黑了,以至于有时到沙沟,遇到一些老同学,他们都已经认不出我了。

(写于2011年7月6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58810/

烈日下的磨炼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