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柏山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2016-08-05 15:10 作者:贤者无忧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柏山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文/贤者无忧

又新镇柏山村山清水秀,空气清香。在这群山环抱的沟陇中间,整齐的摆放着一排排泥鳅养殖池塘,就像电影的胶片一样,一格格铺在大地。微风吹拂水面,碧波荡漾,阳光洒向池塘,波光粼粼。可以看见有不少的泥鳅浮出水面,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里就是柏山村文书邓开良的泥鳅养殖园。

一只小狗狂吠着向我们扑来,惊吓着我们。此时,从养殖场管理办公室里面走出一位汉子,吆喝着小狗。只见一位头戴草帽、皮肤黝黑、满身的泥鳅味道、双脚沾满泥土的男子汉站在我们面前。他就是53岁的邓开良。

带着我们参观他的养殖园,顺手抓起一把饲料,向塘中洒去,一群群泥鳅兴奋地浮出水面,不断的摇摆着身躯,争抢着食物,哗哗作响,一片沸腾。望着田园中的1000多万尾泥鳅,邓开良就像见到自己孩子一样兴奋起来。邓开良说,去年,基地一共售卖了2多万斤,收入20多万元。今年产量大增,估计会有8万斤泥鳅上市,经济效益可观。说起致富路上的心酸,在一棵树下,邓开良娓娓道来。

1963年,邓开良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一直想跳出农门的他,1979年高中毕业考大学,第一年差2分,高考落榜。深知知识改变命运,渴求知识的他并没有放弃大学求学,他向父母要求复读,再考,由于6兄弟姐妹个个都在上学,家里的经济负担很重。父亲咬牙同意在家看书备考,还要做农活。苦读一年后再考,结果还是差4分,高考再次落榜,没有跳出农门。邓开良很失望,痛哭三天三,父母也很无奈。(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天生我才必有用。1981年,有点文化的他不甘心失败,当年18岁的他带领村里的年轻人,北上远赴山西,从事建筑行业。他刻苦努力学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想在建筑领域施展一番。1982年他组建了建筑队伍,承接民用房屋建筑工程,一干又是五年。建筑队伍很受当地欢迎,自己也挣了些钱。他省吃俭用,除了自己的生活开支外,余下的钱都寄回家里,补贴8口之家生活所需。正当建筑事业干得有声色有色时,又到了该成家的时候了,父母亲催他回来结婚成家。顺的他放下自己的事业回到家里,结了婚成了家。

山青水秀的家乡,主产粮食,但是经济却很困难。他冥思苦想。他常去土桥及附近场镇赶场,到处去转悠寻找致富门路。他发现猪儿市场的架子猪很卖钱。于是他将家里攒下的500元钱,买回了15斤多重的仔猪10头,开始了养猪的营生。他买来书籍,认真学习养猪技术,经常打开收音机,收听农村广播,特别注意收听养猪技术。经过反复试验,他养的猪儿每天可以涨一斤多。就这样他养的仔猪生长很快,油光水滑,很有卖相。40天后,他的猪儿涨到六七十斤,拉到猪儿市场卖了。赚到第一笔钱,他很兴奋。心想这下找到了致富的途径。邓开良养猪赚钱的事,在山村传开,附近的村民纷纷学习效仿。他无私地给村民传授饲养技术,有时还借给他们买猪儿的钱,带动他们养猪,最高峰时,带动了100多户人养猪。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来由于市场行情原因,小规模养殖基本不赚钱了。后来就出现了亏损。于是他放弃了养猪。

邓开良又一次迷茫了。走在山村的土埂上,他想这么美的山水,应该能够养活这里的万千村民,他听说中江县养蚕的人很多。心想,中江和柏山村山水相邻,土质气候都差不多,养蚕应该可以。于是,他又开始了养蚕。先到中江去学习了养蚕技术,然后在土埂上栽上桑树,探索着养蚕。养蚕也很讲技术,他又买来书籍学习,请来养蚕高手传经。他很大胆,将自家的好土地种上桑树、扩大规模。其他村民都不愿将好土地栽桑养蚕。由于他的规模大、产量很高,技术过硬,蚕的死亡率低。蚕茧的品质很好,每担蚕可以卖到六七百元,年年被评为县、乡养蚕能手。看到他致富了,村民们纷纷养蚕,他给予了无私的养蚕技术指导。六七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养蚕也不赚钱了。

37岁的他做了村里的文书,当起了村干部。他的心中时刻装着家乡父老。村里年轻人大量外出打工,田地大量的搁置荒芜。于是他大胆的向村党支部、村委会建议搞土地流转,走现代农业之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他来到成都,找到已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侄儿,请他回村搞现代农业,帮助村民致富。反复讲明道理后,侄儿同意投资200万元搞泥鳅养殖园。镇村的领导非常支持,积极协调土地。很快上百亩的土地流转过来了。他组织施工力量,挖塘、修埂、修建道路,修建引水管道。苦干了三个月,养泥鳅的池塘修起来了。池塘修好了,开始播撒泥鳅苗。泥鳅苗是在外省购回来的,成本很高。于是,他决定自己育苗。学习育种技术后,开始育种。他通宵达旦守候在育种池旁边,期待育苗成功,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他非常难过。于是,在县水务局水产专家的帮助下,不断地分析总结原因,不断的改进技术,一次,二次,三次经过七次失败后,第八次终于将泥鳅苗孵出来了,并逐步达到理想的孵化率。

泥鳅基地高峰时一共解决了五十多个劳动力就业,按月发放工资,从不拖欠。听说他搞起了养殖基地,在外打工的都回来帮他了,他还低价的向远近的十多户乡民提供种苗,免费传授技术,帮助他们一起致富。

“今年的泥鳅长势喜人,到年底会有近十万斤的成鱼投放市场,明年将会更高”。说到这里,邓开良喜上眉梢,一脸灿烂,深情地望着这个养育他的山村。他计划在明后年在又新镇再建几个养殖基地,形成公司加农户的养殖模式,还要开发新品种,比如黄鳝、黄辣丁、三角峰等市场热销的鱼类。一定要带动乡里乡亲致富奔小康。

贫瘠的山水养育着他,作为一个村干部,致富不忘乡亲们。邓开良深着这片热土,热爱着这里的亲善的乡民。他要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二〇一六年八月四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56657/

柏山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的评论 (共 12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绝响
  • 襄阳游子
  • 歪才(卢凤山)
  • 荷塘月色
  • 暮兮颜
  • 春暖花开
  • 心静如水
  • 江南风
  • 雪灵
  • 雨袂独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