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在农科队的日子里(散文)

2016-08-01 23:01 作者:山水耕夫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农科队的日子里 (散文

一九八零年的天,我刚刚十八虚岁,被当时的生产队推荐到大队(村委会前身)农科队,成为一名年轻的农科队员。

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各项社会变革正在酝酿之中。农村长期实行的集体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因为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被刚刚解除思想禁锢的农民群众广为诟病,正在临近崩溃的边缘,随时都有解散的可能性。

这时候,湖南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研究的“三系”杂交水稻,经过海南岛试种以后,在福建省的闽西山区推广种植。以其生物学意义上的良种优势,颠覆了几千年来种田的传统习惯,极大地提高了长期低迷的粮食产量,让农民看到了科学种田的潜在优势,领略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实惠。因此,后来人们充满深情地说: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是靠“两平”,一靠邓小平(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推广种植杂交水稻)。

正是由于推广杂交水稻的现实需要,为了攻克技术繁杂的制种问题,当时的公社决定由我们大队成立农科队,负责杂交水稻种子的繁育制种,保证几千亩耕地的种子供应。在如此的环境背景下,我作为高考落榜的回乡知识青年,因为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头脑灵活,热情好学,上进心强,被选拔为大队农科队员。

农科队成立当天,我兴冲冲地走到大队会议室门口,听到里面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我连忙走进去一看,发现抽调到农科队的,都是本村各生产队的优秀青年,二十五、六个人组成的队伍,男女差不多各占一半,最大的约摸二十三、四岁,我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只见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上,挂满兴奋激动的笑容;一个个活泼健壮的身体,透射出无限的青春活力;如此年青有为的阵容,不禁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当大队党支部书记将成立农科队的意图说明之后,宣布了农科队领导班子的人员组成,领队及技术总负责是大队团支部书记;队长是刚刚从部队复员的退伍军人;我被确定为农科队的农技员,负责制种的技术服务工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样一支全新的队伍组建完成,一切从头开始。首先是确定制种的耕地面积,将村里一河两岸的五十多亩耕地,全部由大队负责调整过来。其次是派人到县、乡举办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学习有关繁育杂交水稻种子的知识 。我和作为领队的团支书、农科队长参加了全过程的培训学习,结业考试本人获得了满分的成绩,说明我这个农技员完全合格。再来,便是着手进行杂交水稻制种的各项前期工作,如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农具等生产资料,做好五十多亩制种田的灌水溶田,使用拖拉机进行翻耕平整,然后开始浸种、催芽、播种、育秧、施肥等相关工作,一切按照杂交水稻制种的技术规程,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

为了解决购买肥料农药的资金问题,大队特意批准农科队上山砍伐杉木,运到公社林业采购站收购。一群生龙活虎的男女青年,进入到苍莽的大山之中,小伙子悠长的唿哨,姑娘们银铃般的笑声,伴随着一声声高亢的做山号子,震荡着沉寂的山林,飘逸在幽静的山谷,惊飞了丛林中的小。不几天的功夫,小伙子们站在长长的木排上,用竹篙轻轻一点,撑出蜿蜒曲折的溪涧,沿着碧水悠悠的小河,顺着漪澜洄漩的清波,将这批木材扛出大山,水运到下游的林业站,换回了所有的农业生产资料。

这一天,发现黄沙垅的四亩多耕地水源匮乏,无法灌溉,将影响制种田的灌水溶田。经过紧张地准备,大家带好干粮,乘着朦胧的月色,步行十多华里崎岖的山路,偷偷潜入隔壁杨梅大队的竹山,避开护林人员的哨卡,砍伐了几十根粗壮的毛竹,连运回自己的村子里。过几天,汩汩的山泉顺着竹笕流淌,黄沙垅的稻田里泛起一片新绿,兴奋的笑容映红了姑娘们的脸庞。

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会萌生浪漫的故事。农科队自然不可能是例外,何况是少男少女们聚集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故事,也伴随着茁壮的秧苗一起成长。开春后不久,已经退伍两年的队长,终于相中了邻村的女孩,开始筹划订婚的事宜。与队长同时退伍的战友阿良,吹一曲悠扬动听的口琴,与队上最漂亮的小芳谈起了恋爱,最终由于对方父母的反对,两个人只好流着眼泪分手。最幸运的要算有点耳背的阿圆,因为家境良好,出手阔绰,竟然赢得了阿秀的芳心,后来成为他贤慧的妻子。唯一让人遗憾的事情,就是因为我年龄尚小的缘故,当大家都在演绎浪漫的爱情故事,唯独本人独善其身,只晓得每日捧着厚厚的记录本,到各块田里去记录禾苗的叶龄,借此计算父本和母本花期相遇的时间,保证杂交水稻制种的成功。然而,这些怀春少女们俊俏的脸庞、苗条的身材、娇羞的笑容、含情脉脉的眼神,以及在劳动的间隙,偶然看到她们若隐若现嫩白的胸脯,总是在我的境里流连,撩拨起雄性的冲动,让情窦初开的我,禁不住血脉贲张,心旌摇动,激荡起一泓春情的涟漪。

仲秋时节,制种田里禾苗抽穗,稻花飘香,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大家心里喜孜孜的,如同喝了蜜一般甜美,每天起早摸黑,忙着剥苞授粉,想方设法提高制种的产量。不久,从安徽那边传来消息,说是耕地可以由各个农户承包,只要完成国家的征购任务,其他全部归私人所有。这无疑在人们沉静的心中,投下了一块巨石,搅乱了一池春水。农科队的好几个队员,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出门搞副业挣钱,提前离开了农科队。只剩下我们十六、七个人,坚持到了最后,直到杂交水稻种子收割完毕。这一年的杂交水稻制种,获得巨大的成功,每亩产量达到二百三十斤,经济效益是种植普通水稻的四倍,是全县最好的制种点之一。

这一年,我作为农科队的骨干成员,每天起早贪黑,夙兴夜寐,钻研农业科学知识,掌握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总共挣了四千个工分。在当时每日最高工分只有10分的情况下,等于一年出了400多个工日。不料,当时的生产队已经濒临瓦解,人心思变,无人出工,田里的稻子长得细如灯芯,几乎没有什么收成。在年终结算的时候,这些工分转到生产队参加分红,每10分的劳动价值只有一角二分钱,意味着我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只有四十八块钱的劳动价值!现在想起来,都让人不寒而栗,欲哭无泪!

这年的天,尽管上头三令五申,竭力阻止,许多生产队还是顶着压力,私下里偷偷把田分到各个农户。所谓“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农村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本来要在当年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兴办下去的农科队,也随着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的彻底解体,而走进了它光荣的历史。

这一年,在农科队的日子里,让刚刚离开学校,步入农村社会的我,学到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那如火如荼的青春岁月,伴随着难以忘怀的人生记忆永远留存在我的心灵深处。

2016年8月1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55820/

在农科队的日子里(散文)的评论 (共 8 条)

  • 雪灵
  • 襄阳游子
  • 绝响
  • 从余东风
  • 心静如水
  • 周巨龙
  • 山水耕夫

    山水耕夫那如火如荼的青春岁月,伴随着难以忘怀的人生记忆,永远留存在我的心灵深处。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