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缕上海远古文明的曙光

2016-07-20 17:47 作者:海上遥远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从高楼林立的普安路,乘坐沪青盈专线,在318国道的崧路站下车,走过水泥的崧泽桥,就到了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

当我一踏进展厅的一瞬间,就立刻感应到上海远古文明的那种神秘气息。从上海的第一人、第一井、第一房,到七千年前的碳化原始稻谷;从象征部落权力的石斧,到打磨得精美溜光的石钺、石锛;从红、黑、灰的各色精美陶器,到原始人制作的,小巧可的陶猪,都默默地向我们述说着,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上海先民用灵巧的双手,聪明的智慧,与艰苦的劳作,创造出何等灿烂的,原始文明。

当我面对着玻璃柜内陈列的一个上海先祖头骨,又面对着用现代三维技术复原的,上海先祖的脸庞,细细地瞻仰他浓密的须发,端祥他眉宇间的容貌神彩,仿佛是穿越了六七千年长长的时空遂道,去与他面面相视,去倾听他粗粗地喘息,去向他询究远古上海种种的,蒙胧迷团。

是现代科技赐予我,一次与他面面相视的神奇机遇。

在他的眼神里,我仿佛看到他对母亲的敬畏,对母权至尊的,五体投地。在他的眼神里,我仿佛看到他在群婚中深藏的爱恋,对美好的憧憬,对未知的向望,对未来的企盼。在他的眼神里,我仿佛看到他游移的眼神,始终在族群的幼童之中,久久地猜寻。

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上海还是一片蛮荒的滨海原野,原始人的生存力十分脆弱。哪怕是一次狩猎中的野兽撕咬,就可能遭受大出血而死亡;哪怕是一枝小小树枝的擦伤出血,也可能引起破伤风感染;哪怕是一次平平常常的出汗,也可能遭受风寒,引起高烧持久地不退……而致人于死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而这位上海先祖倒下时,正值现代人的英年,三十岁。

也许他是倒于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无医无药、积劳成疾;也许他是倒于烈日酷暑、冰天地、狂风暴、怒洪滔滔?恶劣的原始生存环境,早早地耗尽了他的生命,令他无力回天了。

从遗址博物馆出来,我仍久久地,难以将这位先祖的挂念丢下。乘座公交车向东一个半小时,车途近百公里,才回到繁华的上海市区。就是这么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上海陆地的沉积,却整整绵延了数千年的漫长时光!

我感慨时光是那样的漫长,又是那么的短暂。

当年那个近海的小小原始村落,到现在已经成为内陆青浦县的一个大村,拥有六个生产队。许多村民都参与过崧泽遗址的考古发掘,有的还留在遗址博物馆工作。因上海城市化建设的扩展,现在的村民都住进了高楼,成了市民。

今天的上海人不堪想象,如果没有楼房、没有电梯、没有空调、甚至没有冲洗设备;如果没有汽车、没有地铁、没有医院、没有公园、没有商业中心…… , 总之没有一切的现代科技文明,我们将如何去面对生存,如何去过活?

所以说,我们应感谢原始的先人,正是他们一天天的艰辛劳作,一步步的不懈努力,一个个的智慧创造,沥尽沧海桑田的漫漫岁月,才造就了上海,今天文明的辉煌。

所以说,崧泽遗址的原始文明,不仅仅初耀着远古文明的曙光,它还恩罩着现代文明、与未来文明的,亘古光芒。而那位上海崧泽的远古先祖,则是开启这道文明曙光的,原始功者。

-------------------------------------------

题图:系崧泽遗址博物馆内洗手间的标识,左为男字右为女字,源自于崧泽遗址出土陶器内的原始文字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53105/

一缕上海远古文明的曙光的评论 (共 13 条)

  • 淡了红颜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襄阳游子
  • 雪灵
  • 心静如水
  • 歪才(卢凤山)
  • 沧海一笑
  • 清澈的蓝
  • 云朵儿GAO

    云朵儿GAO贊,好文采!

    赞(0)回复
  • 杨国鹏

    杨国鹏文章实物与想象结合,抒情与议论结合,抚古思今,感慨人类的艰难繁衍,讴歌先贤的聪明才智,劝慰人们珍惜现在美好生活,是一篇积极向上的佳作。作品语言朴实流畅,想象自由奔放,说理水到渠成。推荐共赏!

    赞(0)回复
  • 海上遥远

    海上遥远回复@杨国鹏:谢谢先生,不好意思过奖了。撰写为的是预防老年痴呆啊。

    赞(0)回复
  • 海上遥远

    海上遥远回复@云朵儿GAO:谢谢老师,老者不怕显丑,请多多指教。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