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家的工作经历

2016-07-19 11:52 作者:李映泉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家的工作经历

李映泉

一、家史追踪

我家世居会宁中川乡下,其先祖清末光绪年间从通渭李店迁入,累受贫寒。要说彻底翻身做人,乃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

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的那次大饥荒中,爷爷一家人,包括他父母亲、大哥、三弟、四弟等好几口人被夺去了性命。也许是老天不该断我李氏一门之香火,爷爷一人幸存了下来,并且活至2002年93岁高龄上仙逝。

当年为了活命,家徒四壁,孤独无靠的他,还不到成年,就不得不含泪离开家乡,给一些豪绅、富户人家扛长工、打短工,过着含辛茹苦,颠簸流离的生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约在抗战爆发那年,爷爷才从外面闯荡回来。他发现本村地主张治城将其庄园平没并霸占,遂与之争涉,强行要回庄园。之后重新置田、娶妻、生子,传承我李氏一门,发展到如今已四辈人,四十余口,属当地人丁之旺族。

在抓养父辈们的阶段,爷爷更受尽了饥寒、劳苦。由于当时地少人多(父辈姐弟要八人,才租人家二十来亩地),他常常起鸡叫,睡半,往返于会宁城到通渭华家岭、马营等地之间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当脚户,替人贩粮为生。好不容易熬到全国解放以后,生活才慢慢好了起来。他先是给彭河生产队放了几年羊,文化大革命期间给队里看了几年麦场,1973年回家休息。

二、父辈经历

新中国开始不久,父辈们渐渐都大了。鉴于旧社会家里穷,又目不识丁所遭受的欺辱和苦 难,爷爷一定要叫后代们念点书,有出息,不能再做睁眼瞎,死受罪。他决定,除了两个最大的、快要出嫁的姑姑而外,其余父辈都依次进了学堂。这在解放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由于父亲是爷爷的长子,故特意供他;父亲念书也还可以。1960年左右,他考进会宁简易师范(今会宁一中)。可运气不佳,正赶上了三年大饥荒,家里断粮,学校又无供给,他只好辍学回家。

1963年后,全国经济有了好转,我家的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可父亲已年过二十,又加基础荒废,故失去再上学机会。其余几个叔叔,除五叔念到高中毕业,三叔基本未念而外,二叔、四叔、六叔分别念到高小、初小、初中毕业。

此后不久,他们也到依次进入农业社参加生产劳动。1963年起,父亲在彭河生产队当了两年记工员;1965年至1969年任高庙大队文书;1970年又回到本生产队当会计。由于核算工作突出,又带出了优秀的会计接班人赵俊邦,1971年大队、生产队均同意并报上级批准决定,让他创办彭河小学。创办初期,父亲一人,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不久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他的事迹在全大队各学校乃至中川全公社引起了很大反响。 1973年底,他本人及彭河学校受到中川公社党委、革委会的联合表彰,其内容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彭河三年制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成绩显著。特发此状,以资鼓励。”当年父亲获奖的那块镜框,现仍挂在老家的墙上,见证着他那段光荣的岁月

1978年7月,公社张书记来队上亲自找父亲谈话,让其担任大队革委会主任(大队长),由高中毕业不久的五叔接替彭河学校教学工作。从此,在干了整整七年教学工作以后,父亲又回到大队当干部五年。1982年,因上级机构改革中针对他的学历低、又是非党员等因素的影响,他卸任归田,务农至今。

总之,父亲是父辈们中工作经历较长,也较丰富的一个。从1963年当生产队记工员算起,到1982年大队长职上卸任,总共在村社干部岗位上干了十九年,从事了记工员、会计、文书、教师、大队长等五个工作性质截然不同的岗位。

父亲干大队长的那几年,正是农村公社化体制急剧变革,改革开放日益逼近的几年。他积极稳妥、卓有成效地组织、指导和实施了本大队的包产到户、联产承包过程;亲自丈量、分配了全大队几万亩农业社耕地的承包下划到户工作,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

其次,1975年,五叔在中川中学高中毕业,在生产队劳动锻炼两年以后,1977年起,接替赵进邦,任高庙大队文书;1978年秋,他离开文书任,接替父亲担任彭河小学教师。由于那几年上面频繁的机构调整、撤并,致使他从教整整五年后也遗憾地卸任归田,务农至今;彭河民办公助学校存在十三年后也成为历史。他在此前后曾工作七年。六叔初中毕业后,1974—1975年在华家岭——通渭碧玉——秦安等道班当养路工人;1976年在会宁县民兵连训练中曾当司号员;1980年—1985年签正式合同招进兰州省建七公司当工人,后因家务忙,离岗归田,前后工作九年。现务农、打工为生至今。

此外,二叔、三叔、四叔工作经历不多,也不长。如:二叔高小毕业后,1966—1969年在彭河生产队当记工员、会计四年后,一直在家务农至今;三叔不识字,只在1969年参加过白宝(白银—宝积山)铁路建设一半年,回来后一直务农、牧羊至今;四叔初小毕业,1970年冬参加会宁河畔公社到白草塬引黄工程建设几个月后,也回家一直务农至今。

三、我辈概况

从父辈下来至我辈,工作经历大致相仿,情形似乎还不如父辈。1988年7月,我从甘肃省财政学校毕业分配平川区财政局工作至今二十年,期间虽历经数个股室岗位,然而从未离开过财政局,其职务也从未达到科级,仍只是个股长(站长)而已。个中原因复杂,但我从实质上不喜欢财务工作,以致办事能力不强,没有开拓创新精神,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唯可自慰的是,在任区财政局会计函授站长期间,曾获得财政部中华会计函授总校授予的1998—1999学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几个弟兄情况也是如此。二弟、排行四弟分别从初中、小学毕业后,外出打工;1993年8月一同招进靖远矿务局王矿当工人,并分别于1999年3月和2001年7月辞退回家务农打工。2005年8月,二弟又续进王矿当工人至今。排行三弟,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1984—1985年随六叔在兰州省建七公司当工人,现打工务农。三弟(排行五弟)初中毕业后,1986年秋先在张掖入伍,1990年复员回家;1991年招为西北民族学院校警;1994年在白银铁路保安公司押车一年,后一直外出打工。他是我族中唯一当过兵的人。排行七弟中专毕业,2001年后一直辗转于会宁丁沟乡的南门、杜家梁小学,会宁中川乡的老鸦小学任普通教师。

其余六弟、八弟、九弟,初中毕业后均外出打工为生。

十弟已上会宁高中,将来唯一有望考上大学,前途当不在我们之下。

四、小辈未来

以上不论祖辈、父辈还是我辈,工作经历均一般,尤其我辈更是如此,实在羞于提及;然而作为我的写作计划或内容之一,还不得不予以述及。丢开好坏暂且不论,毕竟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一段经历吧。

目前,我们的第四辈正在茁壮成长,且有几人已升入平川、会宁各地高中,明后两年相继面临高考,学业不错。我们正期盼着能从他(她)们当中走出几个学历更高,更有出息的国家工作人员来,以重振我李氏之门风;为国增光,为祖先增光。

原作于2007年10月11日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财政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52831/

我家的工作经历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