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风云赵同庆

2016-07-07 06:52 作者:外河园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风云赵同庆

修养期间,我已经习惯于清坐书斋,谢绝任何来訪。因为陪坐说话,对于伤口还不时作痛的手术患者来说,真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

从外地亲朋好友的短信中,静下心来,搜寻一张张熟悉的脸孔,赎回很多远去的记忆,任凭那些青往事荡漾于胸。对我来说,心灵的渐次复活,无异于最好的疗养。

第二次阅读朋辈,一个阔别已久的高中同学,也是这个时代别样的一个风云人物,在我的精神礼簿中,是必须要上首页的。

公元1964年秋,我从万一中初中毕业后,被三中招录。当时万县市城区三所中学,各擅其长。业界大致概括为“一中的成绩,二中的政治,三中的文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没有考证过此说是否确切有据,是不是权威。但我知道,三中的文化氛围历来比较浓厚。学校对面就是地方首脑大院,安静而森严,基本上没有什么噪音。只听说有时来了国家领导人,住宿于此,那满塘青蛙居然敢对着干,白天不出声,晚上呱呱呱呱叫个不停,害得我们的干部同志连捕捉。人网恢恢,一个不漏,就像农村民兵抓五类分子一样。而我们学校就不同了,夜晚安然入眠,白天不时有歌声洋溢,学生的业余好比如写诗作文、唱歌打球等等,都可以有限发挥。在我们入学的前几年,三中还培养出一个叫邱丽莉的电影演员。63年她在《水手长的故事》中扮演技术员陈月华,美丽活泼,热情开朗,在那个时代也算是我们这些青春期学子的偶像了。而三中这个摇篮,当年是很有些脸面的。那时的电影演员,在社会舆情中是何等的高贵,何等的令人羡慕。哪像现在,是人不是人,即或五音不全,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糟糠皆可为明星。

学校伙食团旁边是个篮球场,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们常常在这里举行球赛。当时的校园生活比较单调,这道风景线也几乎成为唯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在这龙腾虎跃的场子,我等弱懦之辈只有围观的份。一班的同庆同学,大概与我同属一类。他白白胖胖,非常聪颖,右脸下方一颗黑痣,似乎是他智慧的结晶体。他好像不属于巴人的骨骼,没有狂飙般的烈烈刚性。他只是知识的信徒,有的也只是一脸憨厚纯澈的笑。但他又从来只向真理鞠躬,不向权杖低头。在一年后那个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代,尽管伟大领袖一再号召全民起来造反,说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但他丝毫不为天神所动,既不去摇旗呐喊,更不去冲冲杀杀。他宁可选择避世,也绝对不会去与投宿于同一社会,而且同为寒门弟子的同学们搏弈、火拼。所以什么粗犷、莽撞等汉语词汇,基本上不能轻易抵近他。可以说他的手上,没有沾过那场“革命”的半点罪孽。但他,心中却另有一番风云。

没错,他确实不是巴人后裔,而是扼淮控湖的江苏子嗣。而我,亦从未打探过他的家世,反正百家姓里他是排第一位的。在《百家姓》产生的年代,那是国姓。他又降生于国家“普天同庆”的易帜之年,所以得其贵号。在球场边,我们经常交流一些文学方面的读书心得,共享一块精神家园。一天,他掏出一份书单,是他新近正在读的名著。那上面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基督山伯爵》等。天!在我等连《三国》、《水浒》都还读得夹生半熟的时候,他的视野已经穿越到西欧那片最广袤的土地。

后来,伟大领袖把跟着他闹“文化大革命”的小将们统统放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同学们也就如兽散,分别到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去了。

一天我从陈家坝轮渡码头下船,往家里赶;他则正要乘这班渡船过江。几年未见,他还是白白胖胖的老样子。怎么,广阔天地把大家心都练红了,没把这厮皮肤晒黑?交谈中才知道他在江南一所学校任教,已经转正,而且教的还是英语,每天要爬3个多小时山路,才能爬到位于毡帽山山巅上的学校。我非常惊讶:我们是高中才开始设外语课,学的是俄语。真牛!他什么时候修炼成“精”的?

细细想来也不奇怪,我们这位同学,是属于天才类的早熟少年,在校时他是不显山不露水,默默耕耘的一流学子。知识的母本,是他成功的孵化器,即使是在贫瘠的土壤里,也会勃勃上长。在知识王国里,他是呼风唤的那类人才,要风有风,要雨得雨。恢复高考第一年他就填报清华。考完后,接到通知参加了体检,也上了国家录取线;但当时“左”的思想浊流还没从我们这个红色国度退潮,连国家主席的儿子都上不了北大,他也自然未能如愿。三中老师都为他可惜,然而他却毫不在意,反正自己的实力和水平都摆在那里,再窄的路也会走出人生的前程。第二年他又考,不过他已经不选择那京都黉门,而是进了西南师大。他没有拒绝前行道路上发出的邀请,尽管其分数仍然高出录取线好几十分!

在西师大学生中,他是名副其实的风云人物。除了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还真可谓德艺双馨。大学四年,他当了四年班长,数度评为优秀学生干部,着着实实过了把“领导”癮。以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把一个大学文艺宣传队调教得比专业还专业,一抹生动的青春气韵,给校园输入无尽的娇美和魅力。81年82年,在西师摄影比赛中,他连连夺冠,其中《得道之后》这幅作品,寓意为电影《怒潮》插曲《无义之人莫相交》:“昔日猛虎去学道,虎在深山乍遇猫,猫儿曾把虎道教,猛虎得道反伤猫。”这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抓拍的惊心动魄之作。那段日子,他忘情地拥抱一个民族国殇之后,久违了的大学生活,享受适才复苏的鲜花和掌声的礼遇。

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们自然是青眼有加。后来在电话中他告诉我,上大学前他结婚时,恩公陈良忠老师和美女老师唐绍华等,还特意凑了些角角钱上门贺喜。这两位老师,也同样是我的恩师。在初学写诗的时候,陈公以及唐老师的夫君秦伟德老师给了我一生中难得的养分。2011年,母校编撰校志,索我一份简历,并望能够写一篇关于母校的千字文。我在《温习三中》一文里自然要回味这些难忘的人事;追述陈公良忠时,特地举了这老先生在“文革”中越批越香的一首四句七言:“近来最怕过周末,触景生情感叹多,且去酒店买一醉,管他明日又如何。”前几天同庆看了,回复于我:恩公打油诗中第二句似为“触景生情愁绪多”,并说“吾记忆犹新”。还有,关于我的一些逸闻趣事,连我自己都忘得干干净净,可他却记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完整抄录了他们当年仿“信天游”给我作的一首小诗:“天上的云啦地上的水,某某某的前途无限美。文成公主你莫哭,男耕女织多幸福、、、、、、”可见我这位同学,记忆力远非我等能比。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都各自异地立业,同学间往来渐疏。

前几年我们这个中华礼仪之邦,到处兴起“同学会”、“战友会”、“老乡会”。情感的漂流瓶,带着大家旅游我们走过的历史。一天上午,一个陌生电话打过来,开头就是一句“老同学还记得不?在万三中的时候,大家都叫我赵胖儿。”于是纯真的同学情谊,再一次被重复,共同的兴趣爱好,很快把我们又连接在一起。不过这时按职场上的称謂,应该叫他赵教授了。他供职于重庆三峡学院,专攻生物学,已是卓有成就的一代学者。

我真没想到这满腹古今中外,时常去找普希金、曹芹聊家常的风流才子,如今立命安身之道,主要是从事动物学教学和生物教学论的研究工作。这里我们采摘几束学生的评价:“我想对您说,您是最棒的老师”“老师知识渊博,而且教学中常常联系实际,教导我们如何做人”。

而且同庆著述颇丰,皆为性灵文字。其中《科技写作简论》、《中学生物教学指导》等著作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这个玩知识百科于股掌之间的老同学,是怎样的前朝今生?人说赵教授是三峡学院的一张脸,在地气充沛的领域,与飞禽走兽为伍,同多姿多彩的生灵们特别亲热。在他看来,山水明澈的生态秩序,鸟语花香,万物竞生的瑰丽自然环境,应该是人类世界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伟大的母亲。而且,他还居然迷恋上我们避之不及的那些物类,把毒蛇的养殖写得那么漂亮,作为农业科技通讯的核心论文。他也告诉过我,他之所以投奔自然科学,是由于政治成本相对较低,更无须担当社会科学那些人文风险。

我读过他的一篇《浅析人类寿命》的文章。其文广引博证,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寿命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长,从好几个方面科学论述了影响人类寿命的多种因素和人类衰老的原因,以及人类寿命工程给生命科学带来的前景。

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其主要课题之一就是将千百年来人们没有弄清的人类寿命之谜解开。现时代国人,谁不想健康长寿?我从90年代初就开始服用什么保健品、营养品之类,先是仙妮蕾德,尔后是安利、完美、螺旋藻,前几年又是线粒体素、金能量。一年要花一两万不说,还真没见什么效果,还是后来到医院才解决问题。现在看来,人,只有在反复的上当受骗之后,才会懂得生活的真谛,也才会真正认识到只有像赵教授这样的严谨研究,才不愧为探析人类寿命和健康的科学指南。读了他一些论文,我突然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他现在把玩的这片领域,同样是无限风光。他正在完善一个有良知的学者,储存于世的人间功德。

我常常在想,人这一辈子,应该沦陷的是什么,应该升华的又是什么?对此,赵同庆同学的风云历程给了我满意的应答。从他发来的照片看,当年胖胖的痕迹已经荡然无存,清瘦得恰到好处;一副学者气派,自树其帜,深邃如哲。当然,这都不重要,可以说,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从来都是不停地修养自己,历练自己。

一个以知识为人生路标的读书人,在他学术成果挂满枝头的时候,其立命安身的情感世界,也有了更多的接纳和包容。文化艺术的血脉,依然在他身上流淌。大学毕业后,他担任三峡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秘书长,以青科协名义举办了很多培训班。他又还参加影协,办起摄影培训班,培养了不少影楼老板,把一座长江边的山城文化,从提篮小卖带到缀满婚纱锦缎,令熙熙攘攘的新新人群眼花缭乱的时代景观。从文明进展的历史看,一个地方,总要有那么几个人出来引导时尚引导观念,改朝换代,分泌出一些现代气息。无须回避,他自己也赢得一笔笔可观的经济收入,成为当地知识分子中寥寥无几的雄富之一。但,这只是他在生活客房里的附加值,他不会把自己典当给商品社会。

可以说,我这位老同学,在他的涉足的领地,几项全能,门门达标。在“三年天灾”“十分人祸”的年头,他都从未落魄,在社会需要瓜分精英和智慧的时代,更值得奋斗。“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无钱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据说这是师从弘一法师的丰子恺说的句带有禅意的话,我至今认为是很给力的至理名言

同庆也是一个内心时空特别晴朗的人。在他设计的日程里,少不了串门于亲情友情。你把情感的钥匙交给他,不会生锈。他依旧是当初的坦荡品性,同你回味流逝的岁月,漫步沉淀的小径,也探讨凡尘中的得与失。我长时间因身体不适,日常生活比较枯燥,在他不断激励下,也逐渐心荡神驰,有些风光滋润了。

我的几篇微不足道的文字,他转过去后总是认真圈阅。如果说他给出的评价太高,我知道那还带略略带有一些老同学的奉和谦恭,但他说他儿子赵亮亦非常喜爱,这就让我深深的感动了。我已经几十年不在报刊上发表东西,除了编务繁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己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无论思想还是文采,都令我等望尘莫及。再者,如今写书人比读书人还多,现代生活喂养的价值观,已经把我们的追求和信仰连根拔起,又有谁来顾及你那几行枯燥乏味的文字?所以,在崇尚自我的时代,青藤爬满想,还有这样的后辈晚生能够花点时间来读我们,真是甚幸甚幸!

该说男人们的葱茏世界了。

我和同庆都是性情中人,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热爱生活,也热爱生活中的优秀女性。摈弃那些世俗的理念,对赋予我们青春活力的美丽女性的赞美,我们从来都毫不吝啬,哪怕穷得一无所有。去年万州几个文朋诗友来到敝宅,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其中一位美人蕉式的女子,自然逃不过同庆那辨色力极强的眼光。看后,竟然勾起他几十年前的一截故事。

大约是80年代初吧,那还是中国刚刚玩开放的时代。他在街面上看到一位丽质少女,高挑峻俏,婉风流转,穿一件浅淡的露肩长裙,新潮得飘然若仙,清雅迷人,把一条街的目光全给收了去。同庆这“少年维特”跟随在她后面,于万头涌动的人流中追尾几条街。直到傍晚人入灯市,方才离去。回到家中,他便为新婚妻子做了同样的一款裙子。后来在西师,他与同班一苏州美女创作了大型诗歌联唱《春之歌》,将“叶琳裙款”搬上舞台,由他剪裁,班上女同学缝制。靓丽的青春曲线和出色的表演,一下子轰动了这著名的渝都学府。

是的,被他追尾的那个少女,就叫叶琳,后来成了著名作家和画家。同庆这故事,不仅惹人动容,也激发了我的写作欲望。因为我在手术前,叶琳也曾发来微信给我很大鼓励。所以我打算写一篇《叶琳究竟有多美》的散文,大意是说叶琳的画作比诗作美,叶琳本人又比她的画作美,而她的心灵又同她本人一样的美丽。但是同庆精辟的形象描述和细腻的心理写照,那样富有诗情画意,简直要让我泪崩。模拟他当年的情景,我被他那些绘声绘色,恣意挥霍的鲜泽语言骤然绊倒,自愧不如,不得不撂笔。就我那些蹩脚文字,敢去玷污上帝的女儿?

重情重义,是赵同庆不变的秉性;激情昂扬,又是他最合身的标志。这些,也都是他陶醉于世,注册于人类群团的生存美学。对于美好的生活,他从没选择过躲闪。在我的印象中,同庆这个风云才俊,镜子一样透明,与他交往,勿须设防,就连他收容的那些同样有神经有感官的可爱风物们,都会有一种安全感。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没有恨,只有魂牵梦萦的友情交集,只有发自心底的爱,而且爱得深沉久远,爱得如痴如醉,任凭那清籁的琴声,在地平线上无边无垠的悠扬弥漫。

(张永柱2016,7,4于湖北外河园书斋匆匆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50610/

风云赵同庆的评论 (共 8 条)

  • 雪灵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哇哇
  • 歪才(卢凤山)
  • 大嘴乌鸦
  • 雨袂独舞
  • 紫色的云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