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6-06-17 00:52 作者:冷月☆孤雪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过二天父亲节到了,但我父亲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是没有机会在和父亲一起过节了……

母亲住院到现在,大半年了。没心思写什么东西了,一言以蔽之,总是被红尘中这样那样的琐事缠绕,等静下心来下,已是晚上九十点钟或次日凌晨了。身心疲惫的我只想倒头大睡,或躺在床上看看《唐诗三百首》,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沉沉入睡。

今天突然想到写点东西,缘于在和朋友小酌几杯回家后,教孩子背诵《江花月》,想到了过逝一年有余的父亲,心里非常想念父亲,心甘情愿作这样一篇忆父之文,其实在心底,自己早就想写这样一篇东西了。

不知不觉中,我已快到不惑之年,在这几十年中,从出生到蹒跚学步;从牙牙学语到步入学堂;从绵亘的大山到不可想象的县城;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到广州;从愣愣少年到抚养子女、赡养老人,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也有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总的来说,惆怅与忧伤、失望与想齐飞。为梦冲刺过,为忧伤拼搏过,这其中,有后悔之事,那就是父亲走之后才翻然悔悟的。

这翻然悔悟的那就是父亲生前对我的淳淳教悔凝结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而我却不当回事……

在儿时的记忆中,家乡是云贵高原的大山里,直到现在,对家乡也是一往情深。家里很贫,只有草屋三间和几亩薄地。东篱尚有草屋八九间,方宅十余亩,可是比我们家好多了。虽然没有悠悠南山,但也有片刻的惬意。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长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父亲为了儿女的成长,整日奔波上私校,在家呆的时间很短。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应该有十年。这十来年中,是母亲撑起了这个家,不得不说,母亲虽然识字不多,但为儿女的成长是付出了很多的。直到八十年代初父亲考上公办教师,我们家农转非,母亲解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和父亲相处的日子才进入儿时的记忆中。

父亲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很深的独到理解,对子女的教育也很严格,父亲经常对我们说“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但我们哪能听得进去,只想争分夺秒的玩耍。这必然要挨父亲的板子或皮鞭的,但打多了,也不起作用了。在心里是反对父亲的。反对他的暴力和野蛮。记得有一次,父亲教我背白乐天的《长恨歌》,我硬是一个星期才背了一半。这其中不知道挨了多少次臭骂,肯定是记不清了。记忆犹深的就是父亲说“你现在不努力读书,以后怎么办”?那时的我是不会理解父亲的苦心,一心只想着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各类小动物。等到自己明白父亲的心时,已是多年后的事了,现在想来还是很后悔。如果父亲在世,当会在父亲面前忏悔了。现在教自己孩子学的诗词,全部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一些皮毛,每当教孩子一首诗词,父亲的形象就会在自己脑中深深的刻上一画,自己的心灵就会颤抖。随之就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这也许就是家风的传承。

不管怎样,我对孩子的教育恢复到了父亲教我们的程度,只是少了对孩子的打骂,多了些对孩子的护和耐心。

我现在所说的全是父亲教育孩子的东西。为什么一想到父亲就想到教育孩子呢?其实很简单。第一,父亲是一位教师,教师总是首先把教育放在首位。第二,在父亲的教育理念中,德育总是排第一的,这几乎成了以后我们七兄弟姐妹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标杆。仅此两点,父亲形象在我心里总是高大的。父亲不苟言笑,这让我很难解而又易解: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很少笑,总是很严肃的,我是一点也回忆不起父亲的笑容来,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几次。家境贫困,抚儿育女,严格教学已占据了父亲的全部,他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父亲的笑容一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好象也没笑过几次。

对于父亲为什么很少有笑容,在成家以前我是懵懵懂懂,不全理会,到成家以后,逐渐理解了。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要让父亲晚年过得舒服,不惹父亲不高兴,不想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在我身上发生,但生活中总会做到不够好,有时难免让父亲不高兴。一想到自己惹父亲不高兴,很是懊恼。特别一想到父亲的离开,我就会撕心裂肺,泪花闪闪。记得当我抛开病重的母亲赶到医院时,父亲那颗跳了76年的心已停止了跳动,看到父亲慈祥的面孔,我真是欲哭无泪。我后悔,我真后悔父亲离开时我不在他身边,没有听到他临别时的片言碎语和淳淳的告诫。无论什么名誉、地位、幸福、尊荣等等,都比不上父母在身边,即使天天被父亲教训学习不好,即使整天被骂“不成器”,我也希望留在父亲身边……

这就是我的悔……

2016年6月17日凌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6236/

悔的评论 (共 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