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故乡行

2016-06-13 13:36 作者:颂鹏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故乡

出租车驶过漳河大桥,下高速,上辅路,在一片麦地边停下。我走下车,望着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大地,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之情,涌上心头。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三十多年未见,已是一派新貌。向北望去,那翠绿的山岭,清晰可见。山岭下,点缀着五、六个村庄,掩映在绿树之中,就像那青绿色的翡翠,一簇簇,一片片。村前,是一片宽阔平坦的农田。上天所赐,这在上党盆地,实属罕见。

温暖的风,吹拂着已经返青的麦苗,毛茸茸,绿茵茵,生机盎然。麦尖跳动着晶莹的露珠,在朝阳的照耀下,闪亮闪亮,金光灿灿。浅棕色的田埂,经纬交织,就像那绿地毯上的彩色花纹,美观大方。麦苗轻轻晃动,似在向我点头微笑,欢迎一位贵客的到来。我小心翼翼地走在田埂上,生怕打扰了它们的安静祥和。

向前走,不远处,一片黄色映入我的眼帘。难道是油菜田吗?以前,这里是不种油菜的呀。紧走几步,看见了,果然是油菜田。黄橙橙的油菜花,正在怒放,那就是一片黄色的海洋。微风吹过,翻起了一阵阵黄色的波浪。花瓣上也有那闪亮的露珠。啊,“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的歌词,不正是当前景象的写照?

我赶忙拿出手机,前后左右地拍下这美丽的田园风光,发到我的朋友圈里。

走出油菜地,是一片果园。桃花红艳艳,挺立枝头,像那飞动着的蝴蝶,栩栩如生,灵气活现。梨花盛开,像那一簇簇片,盈满了整个梨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穿过果园,我沿着一条田间小路,向我的村庄魏阳村走去。小路旁,棵棵小草,从地里伸出头来,在微风的吹动下,似在东张西望,欣赏这美丽的田园景色。草丛中开着各种小野花,五颜六色,煞是好看。这不禁勾起了我儿时的一段美好回忆

那是我的孩童时代。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小路上玩耍,边走边采摘路边的小野花,每人手里都攥了一把,一会儿放在鼻子下嗅嗅那香气;一会儿举过头顶,手舞足蹈。玩的兴致,不慎我摔了一跤,正好碰到路边的石头上,前额一阵刺疼。我还没有吱声,旁边的那个小女孩看了一眼,却哇地一声哭了。我正纳闷,只见她从旁边的草丛里找出一种当地人叫“刺激菜”的野菜,用小手将它揉碎,揉出浆汁,捂在我的额头上。我看见了,那绿色的汁和着鲜红的血,流到她的手臂上。我才知道,我的额头磕破了,便哭了。而她却笑了,眼里还噙着泪水,但,笑的那样的甜蜜。

我好奇地在草丛中找那种野菜,还真让我找到了。我拔了一棵,拿在手里端详着,想着当时的情景,想着她的模样。六十多年过去了,她也应和我一样,老了,成了老太婆了吧。

想着,走着,不知不觉走到了村前那条老公路上,当年这条公路,是从市里通往省城的唯一道路,是我们村前的一景。公路上车来车往,我们一帮小伙伴,总是跑到公路上去看汽车,好是新奇。此时,我离开这个小村庄的情景,又浮现在了脑海。

那是五十年多前。我高中毕业考上了军校,需要到省城去集中。前一天,父亲陪我到市里买了长途汽车票,第二天,我从市里坐车去省城。汽车快到我们村时,我便站在车厢里,急切地望着我那从小生长的村庄。当汽车走到这里时,我看见了我那久病的母亲,在妹妹的陪伴下,坐在路边的一个凳子上,向车来的方向看着。她看见了我,便向我招手。当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在车上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车很快开过去了,母亲的身影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竟是和母亲的最后一别。我离开了当时还很穷的小村庄,也永远离开了我亲的母亲。

想到此,不由得流下了眼泪。不住地流,我就任它流。我的思绪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突然,听到了几个孩童的声音:“这个老人怎么哭了?”“他是谁啊?”“他怎么一个人呆呆地站在这里呢?”

我回过神来,看见六、七个小孩站在我面前,用惊奇的眼光看着我。真是“少小离家老大还,••••••儿童相见不相识”啊。

我看了看那几个可爱的小孩,便问:“你们是这个村子里的吗?”

“是啊。”一个小男孩回答。

我说:“我原来也是这个村子里的,我是回来探亲的,你们认识贵生吗?”

“认识,那是我的老爷爷。”一个小男孩爽快地回答。

“你们带我去找他好吗?”我说。

“好啊!”说完,几个小孩蹦蹦跳跳地往村里跑去,还不时地回过头来招呼我“快来啊。”

魏阳村哪里还有一点记忆中的影子?跨过公路,就是一条平展展的水泥路,直通村里。路的两旁,整齐地长着两排杨树,挺拔挺拔,刚刚长出新叶,嫩绿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微风吹过,枝条微微摆动,似乎在向我招手。杨树后边是菜园,菜畦田埂十分整齐。菜地里已经有了绿油油的小苗,有高有矮,但个个生机勃勃。我家以前的菜地也应该就在这里,小时候我常跟着父亲在菜地里拔草、浇水。

来到村口,看见不知何时建起的一座大牌坊,金碧辉煌,牌坊上赫然立着三个金色大字“魏阳村”。牌坊的两边是一幅对联。上联是:背靠青山面向绿水村前良田千亩;下联是:发扬传统开拓新路家中黄金万两;横幅是:齐奔小康。

进了牌坊,就算进了村了。只见先前那帮孩子,大呼小叫地拉着一个老头来到村口,我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哥哥,他也认出了我,两个老人走上前去,拉着彼此的手,喜泪挂在了两个苍老的脸颊。

我家原住在村的前街,后来,我哥哥和弟弟都搬了新址,都是独门独院。要到我哥家,几乎要走过大半个前街。整个街道,和三十年前相比,已经模样大变。原来的土路,都被三合土(黏土、沙子、水泥)路面所代替。邻街的各家院门,都经过翻新改造,还多了不少门面房。老房的对面,本来是空置的场地,不少居家的厕所建在那里,还常常堆了不少垃圾。现在经过平整,全盖起了成排的新式院落。我们边走,哥哥边给我介绍,这是谁家,那是谁家,甚至到了我家门口,我都没有认出来。

原来家门口有两棵槐树的,记得小时候,我们玩藏猫猫,我就躲在一棵槐树上。结果他们四处找,就是不往树上看,把我乐的,笑又不敢笑,憋得肚子疼。如果那槐树还在,应该有一人环抱那么粗了。

哥哥介绍说,这个院子的老住户都已经搬走了,院子出租给一个做生意的人。我仔细看,院门经过修缮,门的两旁都是门面房,大门上还留着春节时贴的对联。上联是:人在福门喜事天天见,下联是:身居宝地财源滚滚来,横批是:福禄双喜。

我们继续往前走。不一会,便到了我哥家。他家的新址,处在村东头的新住宅区内。据说,这里的房子都是统一规划的。看了这家的布局,别的家大体都一样。进院门后,我仔细打量着院子的全貌:北边是五间堂屋,分成两个房间。西边也是五间房,也分成两个房间。东边是一个厨房和一个敞开的储物间。各个房间都是两开的房门和半截墙高的玻璃窗。玻璃窗上都贴着一些窗花,花鱼虫,形态各异。堂屋窗下摆着几盆花卉,有的刚刚抽出新叶,有的已经有了花骨朵。整个院子,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消息传得很快。刚吃过早饭,我弟弟和几个儿时的玩伴,就陆续来看我了。少不得又是热泪盈眶,互相问候,拉拉家常。大家争相要请我吃饭。我说,干脆咱们找个饭店,老哥们在一起热闹热闹,我来请客。推了一阵,还是按我的意见办。有人提议,到“雅味居”吧,大家附和。我们一行人,便穿大街,走小巷,向村后的山上走去。

山不算高,但是那样的青翠,温柔的阳光照在山顶上,格外明亮。满山绿草茵茵,树木郁郁葱葱,我们沿山间小路拾阶而上。小路旁,一条小溪流下,水声潺潺,清澈透底。溪水常年冲刷着的石块,又光又亮。不时有几条小野鱼,从石缝中游出,摆动着小尾巴,那样的悠闲自得。

不一会,便看到了有一处房舍,座落在这美丽的山坡上。房屋周围,生长着各种树木。松柏长青;桃花正红;柳枝吐绿;杨树挺拔。特别是几棵桑树和黄芽树,因多年未见,使我格外欣喜若狂。记得小时候,上桑树摘桑葚,爬黄芽树采黄芽,那么有趣

走到房舍门前,一幅对联把我惊得目瞪口呆。上联是:好酒好菜有滋有味客饮千杯犹觉少。下联是:雅园雅景无人来百回不嫌多。横批也是这个饭店的字号:雅味居。这是我二十多年前,为我的一位郑州的好朋友的饭店题的对联,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进了院子,使人眼前一亮,正北方向,一排三孔窑洞,分别取名为月亮湾,阳光轩,兰天阁,一色灰砖砌成的窑面。宽大的两扇门,依旧是当地习惯的木门。门的一边是一个大的木质花格玻璃窗。园西边是三间瓦房,青砖青瓦,也是木质花格玻璃窗。东边显然是厨房,操作间。靠大门的南边是储物间、卫生间。园子中央,一个圆形花坛,各种花卉正在发芽。园子各房间之间,用青石板舖成的小路连接,空地上铺设着草坪。整个院子布置的朴素大方,有条不紊,路净草绿,一尘不染。足见主人的勤劳和高雅。

我们被请进中间的阳光轩窑洞。进了门,就被这里的陈设所吸引。窑洞很宽敞,摆了一张大餐桌,可容纳20余人,显然是一个豪华包间。餐桌很别致,红色桌面中央,镶嵌一块青石圆盘,桌上放置的是透明的环形转盘。整个桌面由四个雕刻着各种花纹的大树墩支撑。花纹五花八门,有植物,有动物,雕工一般,但也栩栩如生。椅子全是当地产的藤条编成。窑洞的正面墙上,绘着一幅大型农民画,是农民劳动的场面:阳光明媚,天空湛蓝,白云飘逸,人们在播种、除草、施肥、收割、晾晒。画面生动直朴,惟妙惟肖。窑洞两边的墙壁上,挂了一些字画。房间布置可谓土洋结合,别有风味。

落座后,开始上菜。菜肴很丰富,是当地传统的八碗八蝶。过去,这里的农村办红白喜事,一般讲究一些的,都是八碗八蝶。那时比较穷,并没有多少荤腥,像红烧肉、扣肉之类的,都是用土豆和淀粉做的,形状很像,但吃起来就不是那种味道了,但人们还是吃得很欢。当然,现在不同了,你看这八碗八蝶,八荤八素,货真价实。菜的味道果然有滋有味,既有农家风味,也融入了现代烹饪技术。酒当然是山西的老白汾了。大家边喝边说,兴高采烈,真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啊。

这时,我又想起进门时看到的那幅对联的事,请人把老板喊来,才弄清了其中的缘由。

老板是个30来岁的年轻人,他的父亲20多年前曾在郑州的“雅味居”饭店打工,后来做到大厨。前几年,因我的好友年岁大了,就把饭店关了。老板父亲回到村里。那时,魏阳村的农家乐旅游已经兴起,他父亲看中了这个环境,正好有三孔窑洞,便经过改造重建,在这里开起了这个饭店。经我的好友同意,就用上了“雅味居”的名号,而且把那幅对联原封不动地用上了。几年来,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闻名。地虽偏僻,但慕名而来的客人很多,大多是城里人来此旅游的。据说,我的好友也来过几次。正巧的是,他现在就在这里。我听了以后,喜出望外,忙请人把我的好友找来。

不一会,门外进来三个人。我一眼就认出了我的好友,急忙走上前去,手紧握在一起。随后,老板介绍了他的父亲,然后又介绍说,旁边的那个老太太是他的奶奶。我看了好一会,似乎觉得很眼熟,只是想不起她的名字。只听她说:“合计,你不认识我了?我是忠苗啊。”啊,忠苗,那不是用刺激菜给我止血的那个小女孩吗?我走上前去,紧紧地拉着她的手:“想起来了,想起来了。哎,我们都老了!”

大家重新落座。少不得又是一阵回忆往事,拉拉家常,问寒问暖。真可谓无巧不成书啊。历历往事,仿佛就在眼前。

饭后,大家兴致很高,不顾年迈疲劳,一行十几人结伴向小山顶爬去。站在山顶,眺望前方:翠绿的山岭,幽静的村庄,彩色的田野,蜿蜒的河流,壮观的路网,尽收眼底。你看那,满是皱纹的老脸上,个个洋溢着甜蜜的微笑!

2016.6.于南京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5351/

故乡行的评论 (共 1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