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茶读生活

2016-06-08 01:23 作者:立德立功立言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吴勤彬

星期六下午,朋友和我相约茶楼,希望我能帮她困惑的生活解解惑或者指指路。

卡座里,灯光下,两杯青绿的岳西翠兰摆在我和她面前,茶汤盈盈,我们一边喝着茶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从她的断断续续的描叙中,我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也渐渐明晰了她的态度和想法。我凝望眼前的杯中茶叶,刚刚倒入开水时,茶叶全部漂浮于水面,过了一会儿,刚刚漂浮在水面的茶叶一部分开始沉入杯底,当再次加入开水时,绝大部分已经落在杯底,只有少量几片在杯中翻滚。我忽然想到"品香茗叙世间冷暖,论茶道观人生沉浮"这幅对联,我告诉她,其实人生和这杯中茶叶一样,只有两种形式:或沉或浮;对待一件事的态度无非和这喝茶一样,只有两种姿势:端起,放下。

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做起来太难。

当杯中茶水续到第三次后,茶味渐渐淡下来。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家庭生活,夫妻关系亦然,日子往往是越过越淡,最后变成一杯寡淡的白开水,可就这白开水才是生活的必须,才是最解渴的饮品。茶亦解渴,甚至更解渴,可你要给自己时间,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时间长了,甚至喝的都不是茶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不同季节或一日之中不同的时间,对应着不同的茶,像极了生命中或凉或暖的时光。不同的是,生命中的平淡时光占大多数,而心静下来,茶里却总有滋味。《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境也”

她笑问,你很懂茶道?我哪懂什么茶道,我出身贫寒,因而无法接触那些顶尖的高级茶叶,即使参加工作后有了经济基础也是如此,平时都是以牛饮为主。但我从学校读书时开始就喜欢看有关论茶的文章,充其量算是喜欢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古往今来,谈茶论道的人很多,从唐陆羽、皎然、封演、卢仝、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到宋蔡襄、欧阳修、苏轼、黄庭坚、赵佶、陆游及明清时的朱权、许次纾、张岱、张源、陆树声、罗禀、袁枚、冒襄以及近代的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都以其人格及文化修养,不断充实和丰富着中国茶道内容。

当代品茗论道者亦不乏人,如吴觉农、庄晚芳、张天福、陈香白、丁文、寇丹、滕军、梁贵林、余悦、林治等,都结合各自特点对中国茶道作了不同程度的诠释。有的简约,有的翔实;有的质朴,有的华丽;都从不同层面揭示出中国茶道的精神实质。可我总认为,不就是个茶吗?何至于弄那么多古里古怪的规矩和道理?我羡慕那些古代驿站上的行者,累了,渴了,找到一个茶肆,花上一文钱,咕咚咕咚喝几口,然后抹抹嘴,跨上马背,绝尘而去。我觉得这才是《指灯录》里赵州和尚“禅茶一味”的真谛。

面对人生,面对生活,我也一样曾困顿于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极目远望看不见的山;曾穿梭在熙来攘往的车流人流中游目四顾寻不着的河;曾徘徊在灯红酒绿的酒吧街上无处安放青;曾驻足于光怪陆离的画廊橱窗外无处安放灵魂。但我总以为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在困惑和迷茫中,我和她一样,都在找一个地方:早上会被儿叫醒,睁眼就看见花格窗外风景的地方;午后能在湖边柳树下就着阳光,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喝一道飘满香气的特茗的地方;晚上嗅着丁香,和心的人牵着手漫步灰瓦白墙,一举首,月朗星稀,一回眸,便想起戴望舒和他的《巷》的地方。其实,她和我一样,找的不止是这样一个地方,更重要找的是那样一种生活。

很多人会说,这不就是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吗?可现代人整天忙忙碌碌,哪来大把的时间去过这悠闲的生活?在我看来,悠闲与时间无关,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生活的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种节奏,拿捏得住轻重缓急,忙而不乱,这是一种境界。因为从容的最大敌人不是外在的紧张生活,而是内在状态的焦虑。《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我觉得那样的生活,叫读茶。把身体安放在生活里,把心灵交付给读茶,是个不错的选择。杯中茶,席上影,境成最。可能这就是喝茶最美的景况。当读茶遇见生活,把生活的点滴融进茶的芳香,一边读茶一边读生活,这将是一份惊喜,更是一次惊艳。

2016年6月8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4096/

读茶读生活的评论 (共 5 条)

  • 歪才(卢凤山)
  • 雪灵
  • 生如夏花
  • 清淡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