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晚了33年的到达——我对观音寺有个结

2016-05-30 19:09 作者:利祥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晚了33年的到达

——我对观音寺有个结

世界上有观音山、观音堂、观音寺……从古到今以观音命名的这些山、堂、寺什么的,已经消失的、仍然存在的和正在修建的,到底有多少,估计很难有人数得清楚。

陕西省略阳县有个叫观音寺的地方,既是村名也是镇名。我对这个观音寺有个结。

33年前的半道而返

遥想33年前,那时的观音寺叫“乡”而不叫镇。33年前的天,我的妹妹刚刚在这里上班才几个月,我还在外地教书。父母年岁大了,他们都住在城里。母亲老念叨着妹妹的工作地点,一直生长在中原地区的母亲,没有走过太大的山,她猜想着观音寺有多么远,去一趟有多么艰难——母亲对路的概念都是用两个脚底板来做标准的。母亲就妹妹这么一个女儿,她担心妹妹在乡里找对象。有一次,她对妹妹说:“你要是在那里安了家,这一辈子我也见不到你,你也见不到我。”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妹妹是个懂事的孩子,赶快安慰母亲。(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暑假快要结束了,妹妹要回她工作的地点,我便决定随她一同去。那时不仅没有“村村通”,连“乡乡通”也都还没有做到。要往观音寺偶有便车,适逢夏季的暴和连阴雨,多出道路或被冲毁,或被垮塌的山体掩埋,所有进出观音寺的机动车辆都无法通行。

顺着机动车的大道走,从县城到观音寺乡政府一共有150里的路程;沿着乡间小道走,便会近出不少。

那天中午过后,我和妹妹坐了几十分钟的大巴,经309省道一路向东,到何家岩下车。之后,朝着北面的高高的山顶上爬去。羊肠小道在这里是最好的路。两边是凹下去的田,中间的埂就有些难走。“埂”在字典里解释为“田间稍稍高起的小路”。走着这样的小路,我不禁想起中国人造词的精妙。

有一段能走三轮车的路,走着走着成了断头路。妹妹一时也失去了方向,她拨开刺丛,下边是陡峭的山崖,她手脚并用地向下挪动。看不出有人走过的任何痕迹,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随时都有可能被踩落下去。我让妹妹赶快上来,并说这绝对不是路。我们望了半天,看到了一户人家。我们问了路,穿过了这家人的院子,向前继续走去。

我问妹妹是否走过这条路。她说跟着别人走过一次。我说今后来来去去,再不要一个人走路了。

在一个岔路口,是该往左还是往右,妹妹记不清了。远远的半山腰处有一座房子,看着好象有人影在晃动。我把双手放在嘴前,做成喇叭状,大声地问道:“喔呀——往五郎坪从哪条路走?”我“喔呀”的意思是提醒对方,引起他的注意,我要和他说话了。妹妹说,五郎坪是我们要经过的一个地方,是前边的一个村子,当地人都知道。从动作看,半山腰的人在回应我的问话。至于回应的内容,我一点都听不清;我敢断定,我问话的内容他也没有听清。我猜想他的回话可能是:“喔呀——我听不清!” 只有碰运气了,我和妹妹选了一条自认为正确的路往前走。

一条长长的、狭窄的小路在两座大山之间的夹缝中蜿蜒,八月下旬的阳光在抖擞着一年中最后的精神,杂草和林木使我和妹妹显得那么渺小;山谷空旷而寂静,似乎要用这种方式显示自己也有威严。突然,有个光着脊背的人在我和妹妹左侧只有几米远的灌木丛中直起腰来,与我们已经面对面,他挥起拿着镰刀的右手拭去额前的汗水,左手抓着一把刚刚割下的青草。猝不及防出现的割草汉子,惊得我长大了嘴巴,很快判断他不是坏人之后的同时,我若无其事的“咔”了一声,用咳嗽掩饰自己的惊慌。我又一次郑重地对妹妹说:“以后再不能一个人走这样的路了!太危险了,如果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方出现一个歹徒,你呼救都没有用!”

在天黑之前我和妹妹赶到了两河口区政府。我问妹妹一个下午已经走了多少里路了。她说走了40里。我问到观音寺乡政府还有多少里。她说还有60里。我想到了返程:如果下雨,就得找地方停下来,再下连阴雨呢?在雨停了之后的三五天内,上山下山一定很滑,田埂上的稀泥巴会把鞋子吸进去,无论穿不穿鞋行进都会异常困难。我对妹妹说,马上就要开学了,我怕下雨影响了学生的上课,这次我就不去观音寺了。我和妹妹商定,当晚就住在两河口,第二天早晨,她去观音寺,我回县城。

观音寺乡归两河口区政府管辖,区政府为我们安排了客房,草草吃过晚饭就休息了。次日凌晨,天还未大亮,我隐隐约约感到写字台旁边的角落里有一团东西在似动非动。我拉开电灯——噢!原来那是一直乌黑的大母鸡,鸡的粪便还竖在那里。我不能肯定,这只大母鸡是被它的主人偶然一次放在了这里,还是在这里安家已经有些时日了。如果是后者,那倒是我跑进了鸡的窝里,把鸡给打扰了。

返程给人的感觉,思想上轻松,动作上快捷。不过,还是有一个岔路口让我停了下来。后边跟来的几个行人告诉我,如果从左边的小道往上走,就会进入没有人烟的原始森林,很不容易再走出来。我没有冒失前行,看来是对了。从实际看,何家岩到两河口应该没有40里路。双腿测出的距离,过于的劳累,很可能会被我们的头脑放大。

妹妹与观音寺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的妹妹都已退休。在观音寺呆了一年多时间,我的妹妹就调往别处了。自从那次要去观音寺而未达,观音寺的样子就无数次地在我心里被我想象过:大山脚下,一处不太大的近乎方形的院子,孤零零的;进得大门,靠着后围墙盖着一排平房,正面对着大门,左手还有数间平房;院子是空荡荡的,地面由细沙土和碎石子铺成。

那里是妹妹工作的起点,她常常讲起那里的事情。我知道了这个乡有4道沟组成,生活着三四千人。她说,有位村民,到乡政府要求解决问题,乡政府无法满足他的要求,他就把乡党委、乡政府的牌子从墙上摘下来扔在地上。乡政府的领导也知道,对这种人也没有办法来硬的,就与他慢慢交谈。看着交谈得差不多了,这位村民的情绪比较稳定了,乡政府的领导就顺势说:“哎,大家看,人家把牌子摘了,人家还会重新挂起来!”另外几人也在旁边敲着边鼓。这位村民看看躺在地上的两块牌子,又看看周围的人,一边嘟囔着,一边弯下腰搬起地上的牌子,又挂了起来。

妹妹下乡到村里就在村干部的家里吃饭,村干部到乡里开会,村干部的饭钱就记在妹妹的账上。妹妹在那里度过了一段新奇而又充实的时光,也为她的人生留下了许多有趣而又难忘的回忆

再进观音寺

最近,我因工作关系有个机会要到观音寺去。从出县城、上高速到下高速,用了30分钟;从下高速,经两河口、仙台坝到观音寺,用了60分钟。被我想象了33年的观音寺,汽车90分钟就到了。过了仙台坝就开始考司机了。接连不断地爬坡连带转弯,每转一次,都好象是大山在配合着那狭窄的柏油路在捉弄司机。司机象在捉迷藏,没有蒙眼睛仍然看不到弯道之后的路,心甘情愿地被捉弄,一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样子。我晕车的女同事,在出城时呕吐了一次,此时忍不住要吐第二次,司机才暂时停下他与山路的游戏。

哟呵,原来观音寺政府的院子不在山脚下,却在一座山梁上!当年的确只有平房,如今是一幢气派的大楼,中间挂着国徽,背部靠着一个小山包。政府的侧面是卫生院。卫生院斜对面有一处面积相对较大的空地,空地上有两间水泥板的平房。平房顶上横着一块大牌子,写着“汽车客运站”。我心想,有这么多客运汽车吗?怎么还有“站”呢?走近“客运站”,两件房屋的门都紧闭着,其中一扇门上又有一个贴着的牌子“观音寺村警务室”。两块牌子,弄得我有些糊涂。

观音寺古今

从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清廷在观音寺设分县,曰黑河县。咸丰至同治年间改名沔略分县。光绪年间又复名黑河县,置县丞。清末取消县丞,置观音寺巡检。中华民国初沿清制,复设分县,民国4年起,县丞改名县佐,隶属略阳县署。民国20年(1931年)撤销分县建制。

县丞为县令之佐官。明清县丞为正八品官。清代县丞多不设,在全国1300多个县份中,仅设县丞345人。 巡检,明清时,凡镇市、关隘要害处俱设巡检司,巡检为主官,正九品,归县令管辖。县佐实为县丞改名,但不普遍设置,且驻于县内要地,不与县知事同城。掌理县知事委办的各项事务,并于驻在地方就近指挥监督该地警察及处理违警案件。

道光元年,距今已有195年。195年以来,到观音寺任职的或为县丞,或为巡检,级别最高时达到正八品,大约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副县级,某一时段、某一官员偶然说不定还能挤进相当于今天常委这样类似的重要机构,说明此地处在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在管理上有加强的必要。

今天的观音寺看来很偏僻,那是因为没有省道、国道和铁路通过。古代的秦巴山区,除了人口密集的县城,其他地区的交通条件都差不多,观音寺也就无所谓偏僻与不偏僻了。

既然曾经是分县,就应该会有街道。顺着观音寺镇政府门前的大路向下走去,刚走出50多米,我就置身于街道了。狭窄的街道随便有100多米。临街的住户,有开饭馆的,有卖日用品的,有做家电维修的。街道的下端横着一栋居民楼,那是移民安置点;街道的上端向观音寺村部和小学延去。街道两旁有不少贴着瓷片的2层楼,老式的木质结构房屋只剩一家了,在周围的映衬下,象是丑小鸭,或者说那才叫鹤立鸡群。木质结构房屋的主人开着磨坊,是一位年届80的老人。老人的几个孩子都在外地生活,老屋已有些漏雨,他自己也没有力量再盖新房了。

观音寺有“寺”吗?观音寺作为分县,县衙门在什么地方?在与几位长者的攀谈中得知,以前的观音寺与县衙就在现在卫生院斜对面的空地上。县衙撤销之后留下的院子,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学校。有位老者说,在寺院的旧址上,先后有过别的建筑,但建筑的主人都“降”不住。老人没有往下说,我理解的意思就是建筑的主人家里总出些不吉利事情。久而久之,寺院的旧址就成了空地,最近才有了“汽车客运站”“观音寺村警务室”。

寺院的旧址上曾经有建筑,以后多年一直成为空地。可能的情况是,建筑的主人家里出了意外的大事,主人家请来了阴阳先生,或民间有风言风语流传,意思都较为一致,那就是建筑盖得有妨碍。不管出事与建筑物有没有关系,总而言之,没有人愿意再在此地冒风险了。

观音寺的景观

山顶上或半山腰有零星的住户,这不稀奇;把一条街道都建在一座山梁上,这就成了景观。如果把今天观音寺的街道比作一个躺着的人,那么这个人就是头高脚低——头部是观音寺学校,移民安置点的楼房是脚后床边的挡板。

从观音寺街道朝下望去,深深的谷底中间流淌着碧绿的黑河。河水两岸住着人家,有着较为平整的土地。

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口头上常说的是依山傍水。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地面的干燥,基址的牢固,不易受到洪水和周围土石垮塌的袭击;有足够回旋的空间;光线明亮,视野开阔;坐落的朝向,比如背对什么,面对什么,左有什么,右有什么……这些都是人类选址考虑的重要因素。综合来看,观音寺的先民们不把街道建在谷底而建在山梁上是有道理的。与谷底相比,山梁上吃水困难很多,他们宁愿克服这样的不便。就连辞世之后,于右任先生也有都有着自己理想的归宿之地。他在《望大陆》一诗中说:“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望我故乡……天苍苍,野茫茫……”

观音寺应该是先有街道,或者较为集中的居民区,然后才有县衙门。县衙门的地基比街道高处数十米,象是建在一个舞台上。古代的官员不仅地位高高在上,所建的衙府对民居也要呈瞰之势。

没有了的结

离开观音寺之后,我在猜想着那街道应该是南北走向,根据是街道与从北往南流的黑河是平行的。这猜想真不敢保证是正确的。我手机有GPS并下载了指南针,何况那天阳光又那么好,去了一趟居然连东西南北都没有搞清楚,莫非我与观音寺的这个结还要继续结下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2414/

晚了33年的到达——我对观音寺有个结的评论 (共 6 条)

  • 歪才(卢凤山)
  • 雪灵
  • 心静如水
  • 荷塘月色
  • 白云飞
  • 雨袂独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