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猪生狗养”的故事

2016-05-07 16:39 作者:诗心云卿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当我说:“猪生狗养”的时候,你一定会说:“错了,是狐生鬼养”。你说的“狐生鬼养”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幻想出来的鬼狐故事,而我说的“猪生狗养”可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存在的故事。

在电视剧《老农民》中提到生产队时期不准养母猪,只准养公猪的那些事情,在生产队时期我们村子倒是没有发生过,不过每一家养的猪都比较少倒是事实,那个时候每一家都没有粮食养猪的,大部分人家才养得起一头,最多的人家也只不过养过两三头而已,我家就只能够养一头,多了就养不起,而且都是从小猪崽养到半大就卖了,那个时候人们管半大的猪叫架子猪。记得那个时候,我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每天得找一篮子猪草,否则猪就得饿肚子,当然找猪草也成为我每天放学以后的任务了,找的猪草什么都有,只要猪能够吃就行,我妈妈还经常戏昵我:“小猪吃的百样草,看你这个懒人找不找。”

当然,当时生产队也养猪,有一二十头之多。不过不管是私人养的猪还是生产队养的猪,由于没有粮食喂,营养都不良,都是瘦的只剩下皮包骨。而母猪呢,因为营养不良也就很少下崽了,即便下崽了也是不是死胎就是难以存活的,最终能够养大的却比较少。

其实那个时候,人都没有粮食吃,那有粮食喂猪以及其它牲口。

对于人们来说,在那个饥饿的年代,很多妇女因为没有粮食吃,生育率都比较低,即便是生下了孩子,孩子也都会因为营养不良而夭折了,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因此孩子的存活率都是比较低的。

我们村子和县城相隔着麒麟山,县城在麒麟山南边的山腰上,而麒麟山的北边是一片山坡地,山坡在解放前是我们村那些烧窑的窑工做陶器取陶土的地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做陶器得需要细腻的白浆泥土,而麒麟山下面就储藏着大量的白浆泥土,去掉上面一层薄薄而比较粗糙的黄土之后就能够挖到那比较细腻而适合做陶器的白浆泥土了,因而麒麟山的北边山坡在解放前就被挖了许多这样那样的土洞,在生产队时期麒麟山的北边山坡上还留有一些大小不一的土洞呢。

解放以后,我们村子成立了专门烧窑的陶器社,因为怕南边山腰上的县城下陷,国家就不准在麒麟山的北边山坡上取土了,当然那些土洞也就废弃了,而山坡也就变成了生产队时期我们村的一片山地了,山地里还长着一些大大小小的棠棣树,有的有水桶般粗,有的有大碗的碗口粗,棠棣树之间又长出了许多的树枝丫,枝丫也引来了老鸦做窝。

由于离这片山地不远处就县医院,因此无论是山区还是乡村的人家大部分都会来医院生孩子。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当然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大部分人家在生的孩子死了以后,就连着包裹着孩子的物件一起抱去放去山坡上的那些棠棣树上的树杈间与乌鸦一起在了,由于离我们村子不远和路不远,我们村的人以及过路的人老远就能够看见。

偏偏这片山地的边缘又是我们村子的人去县城的必经之路,据说有人走路的时候就曾经听过婴儿的啼哭,说的阴惨惨的,我们小孩子就从来不敢去,即便那些玩得疯的、玩的野的,而且自称胆子大的调皮男孩子也不敢去。

因为有了死了的孩子放在棠棣树上枝丫间的事,所以我们这里那些不懂忌口的女人在咒骂那些喜欢捣蛋的孩子的时候,除了挨刀挨枪,烂了臭了,马彪(也就是人们说狼,过去我们这里经常有狼出现,而我们这里的人都管狼叫马彪)抬剩的以外,还特意加上一句夹树丫巴的。

闲话少说,离奇的是,那个时候,我们村有一户人家养着一头母猪,母猪都已经养了有好几个年头了,就是不发情,也就是没有要怀猪崽的意思,不过终于有一年发情了并且配上了种,当然这户人家对那头怀了猪崽的母猪是照顾有加,可是母猪在生下了小猪崽以后,由于营养不良生命也就诞尽死了,恰巧他家的老母狗也在前几天生了一窝小狗,可惜由于母狗营养不良,所以一窝小狗也是太弱,还没有等到睁眼就一只只的死去了,于是这户人家在万分悲痛万分的情况下就突发奇想,让那只母狗来给一窝小猪喂奶。我记得当时这家的女主人还到处想方设法的去买红糖来煮碎米稀饭喂母狗的。还记得有一次,这家的女主人在路上碰到我母亲并且告诉我母亲说:“哪怕人吃不吃也要给那母狗吃,我还等着它把一窝猪崽奶大卖了给孩子看病的。”

可是由于猪和狗的习性自然是不同的,猪是圈养,而那个时候狗是放养。所以就经常出现了一条母狗领着一窝小猪崽满路的跑的奇观。我想那些小猪崽也认为自己的生活习性原来和狗是一样吧,不过看见的人却认为是一件奇特事,因此也一时间传为奇闻,当然也成为了当时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一件新鲜事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36748/

“猪生狗养”的故事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