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少帅幽禁地风情今依存

2016-05-06 20:08 作者:万山红遍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溪口镇是浙江省奉化市的一个美丽的江南历史文化名镇。它北临窦山,东靠武岭,西依四明山,南濒剡溪。山环水绕,绿树遍地,空气清新,气象灵秀,是人们传说中的“世外桃源”,而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令世人瞩目,因此很早就想去那里观光。1990年10月,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溪口的山水、景观和胜迹。溪口虽小,却曾经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风暴之地。蒋介石、蒋经国皆出生于此,并曾在此策划了许多历史事件。张学良将军西安事变后,也曾被软禁于此。中国历史在溪口这个小镇留下了深重的痕迹。正因如此,所以我们行程的第一站选择了溪口。

溪口是一个建置千余年的山乡古镇,这里风光秀美,四面环山,三里长街依一脉剡水溪流横贯东西。武岭头与剡溪南岸的笔架山对峙,形成溪流溢口,故名溪口。素有“四明第一山”之誉的雪窦山景区地处四明山东缘,海拔600多米,山岙灵秀,岩壑雄奇,瀑布绚丽,林泉幽深。山上乳蜂呈窦,水如乳从窦出,故名雪窦。在入山亭、御书亭、含珠林、锦镜池、相量岗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尤其以雪窦寺、妙高台和千丈岩瀑布引人瞩目。

到了溪口,我们首先急切地参观了少帅张学良的幽禁地。张学良(1901.6.3—2001.10.14),字汉卿,人称其“少帅”,因其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东北军司令,陆军一级上将。1936年12月12日与杨虎城将军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据导游介绍,西安事变是张学良的命运转折点,张学良囚禁蒋介石13天换来54年幽禁岁月。张学良曾说过,把蒋扣留在西安,“是为了争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假如我们拖延不决,不把他尽快送回南京,中国将出现比今天更大的内乱,那我张学良真就成了万世不赦的罪人。如果是这样,我一定自杀,以谢国人。”为此,张学良毅然亲自送蒋归宁,向世人表明了他一不争权、二不争地,为了实现共同抗日而置个人安危、生死于不顾的耿耿赤诚。有人说他是一个“成功的失败者”。从东北易帜到西安兵谏,处处均是他不计私利、从大局着想的实证。他把这种正直、善良的品性升华为深沉博大的国主义精神,并终其一生,坚守不渝。

“忽见墙边杨柳色,望空已成断肠花”。在西安被张学良和杨虎城关了13天的蒋介石,心里不知有多气愤。尽管蒋介石一直宣布抗日大局为重,不忘跟张学良将军的“金兰八拜”之交,但他回到金陵后不久,就命戴笠1937年1月13日由南京把张学良押到溪口镇,幽禁在“雪窦山招待所” (中旅社旧址,1934年由上海中国旅行社投资建造) 。

该所地处雪窦寺西侧坡上,青砖黛瓦平房一幢,面积438平方米,平房3间,客房6间,餐厅1个,对外称“张学良先生招待所”。房子朝南三间是张学良用房,从里到外,依次为卧室、书房、会客室。朝北几间为特务队长、张学良副官、护士等人住房。对着大门一间为原中国旅行社经理钱君芷住房。钱君芷无事可做.蒋介石要他陪伴、照顾张学良生活。蒋介石还为他挑选了上万册书,安排老进士讲给他四书五经,餐厅作为课堂,乒乓球台拼合成课桌,老进士天天上山摇头晃脑地为他“上课”,讲解四书五经,论说三纲五常。张学良和老师相对而坐,特务队长刘乙光和其他4名特务以及钱君芷则坐在两侧。后来,张学良实在不愿再学,上课时经常和陪读的特务们一起打牌、聊天。陪他听课的特务也如坐针毡,不知所云,都巴不得早点“下课”、“结业”。这位老先生还算明智,看到学生如此不愿听课,来了个一去不复返,这才算把张学良“解放”了。这期间,房前有特务值班,房后有宪兵把关。雪窦寺里还住着一个宪兵连,“入山亭”有一个宪兵班轮流放哨。蒋介石还给张学良规定,东不许出镇海口,西不可过曹娥江,只可在规定范围内活动。张学良一出房子,身后就有宪兵跟踪。当时他的妻子于凤至和秘书赵一荻轮流陪伴在侧。张在心胸积郁之余,打靶、鸣炮、种花植树,在雪窦山的水涧岩栽了紫玉兰、法国梧桐,在雪窦寺栽了四株楠树,不过1956年8月的那次大台风,刮倒了两棵,后仅存的两株,当地人士奉赠雅号为“将军楠”。

张学良的居所虽然房屋宽敞,设备考究,但其却好似猛虎入笼,苦闷而焦急,时常带着一种大爆竹“天地响”到千丈岩瀑布去放。他把爆竹点燃用力向瀑布抛去,一声巨响,震天动地,群山流水呼应,余音回荡,似可释消胸中烦愁,然终于事实无补。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掀起抗日高潮。中秋节,张学良指名要到妙高台过节。特务组织准备了三桌酒席,张学良和赵四小姐、队长、队副一桌,宪兵特务们两桌。这天,平常不喝酒的张学良将军却喝了一点酒,他激动地挥手说:“我带你们打日本去!”并写信给蒋介石,请求抗战,蒋介石不同意,叫他“好好读书”。接着戴笠便上山住了两天,暗中观察张的动态。根据张学良日记所记,11月7日上午9点钟左右,张学良将军住所烟囱失火,房屋被烧毁。张学良移住雪窦寺,11月9日,军统局把他转移到黄山,张学良将军第一幽禁生涯就此结束(以后又被转移到其它几个地方,1946年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去了台湾)。时人有“梵宫小涧西,少帅昔幽栖。观瀑峭崖挂,听禽深树啼”的咏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接着我们游览了雪窦山风景区——雪窦山、雪窦寺、妙高台、千丈岩和蒋母陵园等。

雪窦山山峦连绵起伏平缓,树木多阔叶种类和松柏,虽不挺拔茂密,但却覆盖所有山岭谷地。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翠峰寒瀑,气象万千。南宋仁宗皇帝曾游此山,醒后不知其名,遂命天下画工画名山相对照。雪窦山“双流效奇、珠琳挺秀”、“默契圣心”、即拍案认定那就是他梦中所游的神山。南宋理宗皇帝秉承先帝旨意,追书“应梦名山”赐之,雪窦山因此名声大振。文人雅士更是络绎不绝前来览胜探幽,吟咏不绝,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赞美诗篇。蒋介石年少时“始上雪窦山,见妙高峰爱之”,于“民国十六年建别墅于其地”,自题门额“妙高台”。民族英雄张学良将军曾一度被软禁在雪窦山中的旧中国旅行社内,对雪窦山风光也赞叹不已,流连忘返。雪窦山中的雪窦寺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就有比丘尼结庐于山顶事佛,名“观音瀑布院”,后逐渐扩建,至唐宋时规模达到鼎盛,宋时被称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是佛教界公认的“未来佛”弥勒佛的道场,也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雪窦山风景区的中心是雪窦寺,它三面环山,是历史悠久,名扬海内外。根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出版的《佛学辞典》“四大名山’’条目载:“近有主张于四大名山外,加奉化雪窦弥勒道场为五大名山者”。而弥勒佛的原型——布袋和尚契此就出生于奉化,且在奉化后林寺出家,死后葬于城北封山(即今锦屏山)的中塔禅院。1986年4月,重建的大雄宝殿宏伟壮观。

由张学良将军幽禁地——中旅社再上一段山路,突起一座山峰,峰顶呈崮状坪台,有万山之表之气象,人称“妙高台”,又名“妙高峰”,或曰“天柱峰”。山峰上下、周围山峦古树参天挺拔。崮顶三面下临深渊,陡崖峭壁,一面缓坡。蒋介石别墅就修建在崮顶的坪台上,别墅为中式建筑,大门为二层飞檐过厅式,中间是三开间两层楼主房,前有天井。大门两边各有一间平房,上是阳台,有水泥走廊与主房相连接。主楼房后又有三间平屋。周围有围墙连成一个院落,建筑面积为436平方米。主楼房二层正门上方刻有蒋介石手迹“妙高台”的门额,现仍悬挂于楼前。二层主楼房是蒋介石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卧室、会客室、机要室等。各个房间都陈列着蒋介石在此居住时的用品,还有一些文件资料。天井中间有一石塔,是清末民初时雪窦寺的方丈石奇和尚的浮屠,因蒋介石非常敬重他,每次到此都要叩拜。别墅大门外为坪台,约350平方米。坪台三面石壁峭拔,深谷难测,似觉凌空。台上崖边有突出的岩石一块,方形平滑,可容一人下坐,称“悬坐石”。坪台前方,远望群山环抱中有阔大水面。山中湖、湖中山。湖水平静闪亮,山上绿树覆盖,十分优美。在此坪台中央俯视,只见坪台不见峰。从山下仰望,只见山峰不见台,是雪窦山胜景中的一绝。在坪台边缘高处还有两座小亭。小亭木柱上各有对联。一幅是:峭壁千寻宜勒马,奇峰九柱待栖鸿。一幅是:百岭澄明马待佛,一台岩深虎听经。这里海拔396米,气候凉爽,周围松樟翠竹蔽日,脚下山岩奇突多姿,是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蒋介石在此居住时,常在这坪台上散步休息。

游览了溪口的山山水水,又参观了张学良将军的幽禁地,感受颇深。张学良被押到溪口时才37岁。这一关一直关到90多岁。终蒋介石之世,一直没有释放张学良。张学良曾送蒋介石一块金表,而蒋介石的回礼就是一根没有“浮漂”的钓鱼竿,双方寓意,是不言自明的。张学良将军一去不复返了,水涧岩小楼因无人居住,在日晒风中颓圯了,至今已无影迹可寻。为了纪念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1987年5月,由当地人民政府拨款,按当年溪口镇雪窦山中旅社住址原样重新修建,1988年张学良第一幽禁地竣工对外开放。该地陈列了张学良的业绩和照片;有刻画了当年英俊风采的张学良铜塑立像,铜像底座的“千年功臣”四个字是周恩来总理对张学良的历史评价;还有反映那时漂亮高雅风韵的赵四小姐汉白玉石雕。

青山依在,绿树常青。雪窦寺后院的两棵楠树倒长势很旺,另两棵至今树干挺拔,刺穿蓝天,高18米,树围1.52米,树叶繁茂,生机勃勃,犹如纪念碑,无言地向海内外游人诉说半个多世纪前那场英雄史事。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可从这两棵树中领略当年历史风云和将军的业绩。将军手植的四株楠木,今虽存其中两株,但其枝繁叶茂,刚劲挺拔,直指蓝天。说到这两棵将军楠时,当地人会简称为“将军两楠”。楠难同音,冥冥之中,正好预示了将军的一生:颠沛流离,屡遭“两难”。 日寇犯境,烧杀抢掠,国仇家恨面前,蒋介石却指令“攘外必先安内”,把将军推入两难境地;西安兵谏,捉住蒋介石后,是杀是放,又把将军推入两难境地;护送蒋介石回南京,明知凶多吉少,去还是不去,同样把他推入两难境地;就是到了晚年,他想回大陆看看,台湾当局马上找他谈话,还是把他推入两难境地!令人钦佩的是,不管何时遇到“两难”,为了国家和民族,张将军都审时度势,英勇果断,不顾生死,力挽狂澜!尽管对张学良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但愚以为“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这两大事件,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命运,却是不争的事实。就像那两株巍然屹立的“将军楠”,谁也无法否认它是大树一样。见树如见人,张学良将军那种气宇轩昂、大义凛然的神态仿佛就在眼前。当我站在“将军楠”前时,心中无限感慨,一边为张将军大义凛然的民族情怀赞叹不已,一边为张将军客死异国,终生难圆回乡之梦深表遗憾!张学良作为中国20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已在人生舞台的中央谢幕了。然而,这个让世人难以忘怀的名字,还有他那特殊的人生,却已经悄然融进了历史。(万汝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36676/

少帅幽禁地风情今依存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