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今人忧天胜杞人

2016-05-03 09:48 作者:和平年代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今 人 忧 天 胜 杞 人

蒋 立 周

成语“杞人忧天”的全句是“杞人无事忧天倾”。出自《列子 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说周代有诸侯杞国,有人担心天崩地塌,不吃饭不睡觉,把身死后事托付他人。也有禅语:“世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类似“杞人忧天”之意。告诫人们,庸人才会为毫无根据的东西担忧不止,自找烦恼,自食苦果,天不会塌下来,放心吃饭睡觉。

“杞人忧天”的必备条件是:一是无所事事,脑壳不愿闲着;二是所忧无根无据;三是过于执着,无法解脱;四是看似聪明,实则庸人。其实,杞人所忧的天塌地崩并非凭空想象:大滂沱,几日不止,洪水漫地,老百姓不就骂“老天你塌了吗?”地震发生,山崩地陷更多。杞人只是过分夸大罢了。可见,“杞人忧天”的核心是过度担忧,不可救药。

诗仙李白亦遭如此嘲笑。他的《梁甫吟》诗云:“白日不照吾今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说皇上不体察他对国家一片丹心,反笑他杞人忧天。李白既非庸人,更非无所事事,他要醉酒,要酝酿激情,“斗酒诗百篇”;他想当好官,为国家出力,一片丹心;他跟奸贼斗,以诗刺恶,给皇帝进言;他没凭空想象,奸臣当道,生活荒淫,昏官遍地,内乱将起,果真后来“安史之乱”。皇帝老倌还是笑他杞人忧天,狗咬耗子。不过,嘲笑归嘲笑,诗仙直到42岁,还是应召入京,当上供奉翰林,做玄宗的文学侍从。伟大国诗人屈原则没那么幸运,他忠肝赤胆,忧国忧民,国王并不买帐,结果忿然投江,葬身鱼腹,结局远不如那位忧天杞人。莫非也是过度担心?

本来,历史走到今天,文化知识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们眼界空前开阔,思维空前活跃,死心眼变活了。哪知今人依然故我, 似杞人者有增无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人咳嗽发烧,服药无效,很像肺癌症状,可又不敢检查,生怕成真。于是,脚不迈,门不出,稍有空闲,忧心癌症,或者翻书,或者上网,查找病因,发觉越来越像,心理压力益重,病情加深。由站转卧,一卧不起,不得已去医院一查,哪有癌症?顿时乐翻了天,病不见啦。有的没去检查,身强力壮,一查,疑有病灶,马上倒下。是真是假?是轻是重?能否稳住?可否治愈?还没复查确认,弄个明白,立马缠上癌症恐惧,惶惶不可终日,很快西赴瑶池,比杞人“身亡所寄”,大有过之。如今,忧郁症病人越来越多,有了心理咨询人员和医生,开设专业医院。未必不是忧心过度?

老人和青年父母和子女,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差异显著,形成所谓“代沟”。上辈担心下辈不成才,父母担心子女不立业,爷爷担心孙子保不住家业,操心不完,训话不断,攒钱留后,助力再三。殊不知,晚辈并不买帐,总说老辈爱管闲事,杞人忧天,老少长期不和。

四十年前的76年,举国灾难重重。“四五事件”“唐山大地震”“四川大地震”“四人帮横行”,经济濒临崩溃。特别是周总理、朱委员长、毛主席相继去世,举国悲痛之际,隐隐不安,似有天塌之险。不少善良国人忧心:国家怎么办?未来怎么办?然而,四十年过去,历史证明,当时国人的担忧尽管可以理解,却有过度之嫌。

近年,城镇化速度加快,几年完成了国外几十年上百年的城市化速度,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镇人口达50%以上。习惯传统思维的人惊呼:“这么多的农民进城,不种地不种粮,吃什么?”“要是外国不卖粮食给我们,不又要三年饥荒吗?”如此忧心,不无过度。要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不会饿饭。……

至于,这也担心,那也忧郁,悠悠万事,惟忧为大,更是庸人自忧,与杞人同路了。

人生一世,生老病死,逆境相伴,灾难紧随,忧心乃人之常情,生活中常事。担忧乃生命必需,强大动力。但是,担忧不是唯一,更非目的。只顾忧心,不管必要,实在不必。像杞人那样,夸大危险,过度忧心,不吃不睡,实是患病,忧郁症医生不一定欢迎你。只能积极行动,采取措施,化解危难,变忧为喜,如同住在地震活跃带的人,只有加强预防和监测,而不是惶惶不可终日、等死了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35688/

今人忧天胜杞人的评论 (共 6 条)

  • 心静如水
  • 雨袂独舞
  • 雪灵
  • 襄阳游子
  • 老夫子(熊自洲)
  •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