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月三,登东岱

2016-04-14 12:34 作者:智伦  | 1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远离尘嚣,走进自然,赏山水美景,听天籁之音——题记

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赏春赏花赏秀色,登山涉水踏春去。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处在朝秦暮楚位置的我们,总有很多机会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观赏到不同山水风格特色。一批户外好者,在一位精明强干的群主带领下,以“亲山乐水,健康户外,环保旅游”为目的,成立了“长利户外运动协会”,走遍了平利及周边的山山水水。

初探仙山之路

4月6日,得到群主消息,本周末户外目标——东岱顶。多次登临西岱顶的我,对西岱顶层次分明的植被,饱经沧桑的原始森林,“一脚踏三县,一览众山小”记忆深刻,特别是站在崖边,脚下是万丈深渊,让人“两股战战,不敢俯视”。站在西岱顶上我数次遥望传说中的东岱顶,传说那是真武大帝修炼得道成仙的地方。我心中的东岱顶,犹如养在深阁中的大家闺秀,让人迷恋着,总希望揭开那神秘的面纱的时刻。

工作之余,查地图得知东岱顶位于竹溪县龙坝镇,于是邀上同事向龙坝镇进发,了解前去东岱顶的路程、交通及就餐环境。到了龙坝镇才知道从镇上到东岱顶所在的汪家坪村尚有40——50里路程,上面只有村落,没有饭店、宾馆、农家乐之类。看看暮色已晚,按时间是没有办法赶到汪家坪了,于是就在龙坝镇问到一处可以提供就餐的农家乐——“王家大院”,拟定初步就餐意向,折回家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再探,现“世外桃源”

回到家里,想想就餐地点与景区相距太远,很是不方便,确定再探路程,寻找最佳路线及就餐地点。

第二天下班后,再次开车出发,携带导航,发现一处可以绕过龙坝镇的路线,此路线可以缩短行程12—13公里,于是决定先走一遭,探个究竟。

沿着308省道前行17.3公里,进入蒋家堰镇下街头,左转过桥,然后右转前行,车辆在村落中穿行,导航也无法准确定位,下车询问去东岱顶路线,村里中青年人多不知道,但都很热情的向邻居问询,后遇到一位70余岁老人指点,才知道当地人管东岱顶那座山叫老阴山,是“敬老爷(这一带对敬神灵的统称),祈求保平安,发大财”的地方。老人在给我们指点了道路后,也不忘祝我们“发大财”,面对保留了淳朴善良友善的老人,我心里涌现出深深地敬爱之情。

按照老人的指点,我们在狭窄而逶迤的乡间道路上曲折前行,道路很窄,大多只能容一辆车单向行驶,偶遇一辆正在装载货物的车辆见我们驶来,赶忙停止装载,后退至一家农户院坝里让我们驶过后再前行装货。车辆绕山而上,偶尔遇到几辆在山上干活的回家的摩托车,狭窄的道路两面长满了杂草,树梢和芦苇在空中伸向道路,不断扫过车身。经过大炉沟,翻过枫树岭,进入小炉沟,到达竹溪河,河岸两边修竹茂密,溪水清澈透亮,“竹溪”得名可见一斑。

沿着道路左转进入另一条乡村道路,道路两边正在拓宽,据当地人说是准备为建景区做准备,上行7公里爬上一段“W”型的盘山公路,眼前豁然开朗,整齐的梯田,满地金黄色的油菜花,仿佛让人感觉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进入村中,我和同事在一家小商店门前停下,别小看农村偏远地区的小商店,它可是当地信息交换中心。在与主人的交谈中,我们得知此处就是汪家坪村,从右手进入沟中,顺溪流上行4——5里再上山走4——5里就可以登上东岱顶了。与主人讲明此次来意后,我请求他们为我们的周末户外登山行提供帮助,并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眼见天色已晚,来不及多说,马上往回赶,考虑到山路路面差,路况复杂,我和同事决定从大路走到龙坝镇返回,虽然多12公里路程,可是路况很好,用时更短些,返回家里已经是晚上9点了。

飞瀑——让人惊叹不已

4月9日,三月三,星期六。这是我们正式前往东岱顶的日子。早六点50分,车队出发,六辆车29人,沿着竹溪河顺流而上,无暇饱览沿途婀娜多姿的竹柳及两岸的油菜花,山秀媚而不险峻,峰千姿百态各显特色,车行近两小时到达第一站——锣圈岩瀑布。锣圈岩是关家沟村与汪家坪村交界地带,岩下是关家村,岩上就是汪家坪村。

锣圈岩,酷似半个锣筐,崖高50多米,崖头有一股清泉飞流直泻,飞珠溅玉般跳到碧潭边缘的巨石上,弹起水花,化作粒粒细小的珍珠飘荡在在空气里,沁人心脾。碧潭旁边,长着两株麻柳树,均有2人合抱粗,高达40多米。两株麻柳树相距不超过3米,树枝有些重叠,虽然树龄上百年了,但枝叶繁茂,主干粗壮。

我到个许多有名的、无名的瀑布。黄果树瀑布、天书峡瀑布、瓮水沟瀑布、西岱顶瀑布、小南河瀑布等等,却没有一个瀑布让我如此惊叹。从岩上落下的白练似的瀑布似秀发,似绸缎,似婴儿肌肤般滑润、晶莹剔透,细腻而又温柔,温柔的让你忍不住去抚摸,去触碰亲近;站在瀑布下面湿漉漉的巨石上,任凭飞溅的水雾扑面而来,这一切都来源于天赐良福,感谢上苍赐予我们如此美景。我们在岩下尽情的按下快门,留下一张张珍贵照片。

登顶——惊喜连连

沿着汪家坪进罐沟,一路上两边到处是金色的望春花,顺着中间的山脊螺旋形向上攀爬,路似乎比西岱顶柔和很多,崎岖的山路上腐叶一层一层的,人走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响声,路边映山红正含苞待放,肥沃的土地上到处都是萱草,可惜萱草未及开花时。我们走走歇歇停停,歇息中我惊奇的发现一大簇仙草——鹿衔草,《本草纲目》又名秦王试剑草,这种草具有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治虚弱咳嗽,劳伤吐血,风湿关节痛,崩漏,白带,外伤出血等等,多食能延年益寿,被许多内行人看做仙草。前行至到衬腰岩下,岩面缝隙中依序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板,说是有腰疼病的人们若在这里放了石片,神灵就会保佑将病治好,随行队员大多好奇不知为何,也有队员摆上自己的石片。衬腰岩下出现大片箭杆菜(谐音),几个勤快的队员动手采摘下来,以备晚餐之用。

造物主总是给你惊奇,让你惊喜。登山的路如西岱顶惊人的相似,过了衬腰岩左转上到山垭,再沿着主山脊登石阶而上,石阶路终端连接的是两米多高的石墙,顺着石墙往前走,有石门区分内外,里面是一块面积不小的宽阔地。从残存的石墙土墙来看,有厨房、寝室和室外活动场所等不同的区别。而且,从上往下层层外延,一次容纳个三五百人怕是不会显得拥挤。后听本村人介绍,这里是以往供人们躲兵避匪的寨子。

残存的建筑外边长着两株壮硕的银杏树,这就是传说中的老阴山银杏夫妻树了。一棵约有2人合抱粗,枝繁叶茂,苍劲有力;另一棵约有3人合抱粗,不幸的是从一人高之处折断,架了一道木桥似的向地面倒下。银杏树虽然倒下,树干露出巨大的空洞,但没有倒下的部分又生出很多新的枝条。站在树边,我们都为倒下的银杏惋惜,同时也为没有倒下的银杏树点赞,她就像迟暮的老妇人,忠贞的死守候在丈夫身边。银杏树的不远处,有从地底下冒出的一泓清泉,称作龙眼泉,泉水甜爽清冽,游人至此,酣饮过后,精神倍增。建筑群后面,眼前出现了一座小庙,紧贴山体,约有10余平方米,小庙无顶,只有墙体,庙右侧一株硕大威武的古栎树宛如门神般守卫着庙宇,古树有3——5人合抱粗。绕过这座小庙上方是长余高石头砌成的护坎,中间留出一两米多高的半拱门,拱门上端全部采用立石砌筑,虽有裂隙,看似石块随时有坠落危险,实则坚固无比,这种利用重力和摩擦力原理制作的拱形非常牢固,不会轻易塌陷。穿过拱门,拾级而上就到达东岱顶正殿了,庙内有两间房并排,每间约有10多个平方米,前面是天井院落,大门门头上方写有“鼎岱东”三个大字,十分醒目,后面是大殿,外墙正面上刻的几位神像神态栩栩如生,十分醒目,里面神龛占了大过三分之一的空间,庙里共有九个尊神,分别是两个财神爷,两个土地爷,观音、菩萨、接生娘娘、送子娘娘、催生娘娘各一个。小庙周围有三块长方形石碑,碑文上记载着清光绪年间湖北省竹溪县、竹山县,陕西省平利县、旬阳县四县700多位集资建庙的香客名字。殿前一株古柏傲视群山,树龄已580余年。

据《竹溪县地名志》载:东岱顶位于龙坝公社财神垭西,海拔1560米,范围7平方公里。因其与陕西省平利县的西岱顶隔河相望,故名东岱顶,相传真武大帝曾在此修炼得道成仙。绕到正殿后面,的西岱顶依稀可见,放眼望去,群山逶迤,层峦叠嶂,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再绕到北边,蜿蜒的山梁连绵远去不知其尽头。

精致的晚餐。

经过5——6小时的上下山往返,15点30左右返回营地——汪家坪。主人正在厨房准备我们的晚餐,部分爱好摄影的友友在用镜头捕捉美丽的画面。

菜上来了,有萝卜干炒肉、炒小蒜等大部分是当地自产的,压轴的是队友们自己采摘的箭杆菜,主人厨艺不错,第一次吃着带点点苦味的箭杆菜,感觉蛮爽口;盘子很小,部分友友提意见,我心里也犯嘀咕“怎么这么小的盘子,这么少的菜?”,难道真是“天上九头,地下湖北佬?”,心里嘀咕着我们被宰了吗?旁边有熟悉当地风俗的友友介绍说这里习惯就这样,菜的份量少,但菜的品种多,这如我们习惯大盘盛菜,大钵装汤完全不同,我们有的是大气和豪气,而这一切似乎显得小气。放不下心的我去厨房问主人得知还有好多菜,方坦然许多。主人盛出自己泡制的木瓜酒供友友们享用,新鲜萝卜炖汤在小汤盆里换了一次又一次,主人不停地往汤盆里添汤,算起来也是一大盆了。主食是洋芋米饭,主人上了一次又一次,想想真是如我们本地一次盛上风光体面大为不同,但是这里主人骨子里仍旧是朴实而厚道,不在乎吃了多了、喝了多了,不为细节而斤斤计较,在表面的小气中亦透出大气和豪爽。随相距百里,待客之道不同,目的却一样“让客人吃好”。

返程了,仍旧想再在锣圈岩上面看看飞瀑,去中游看看“鲁班桥”,可是时间不容许我对自然的贪婪。期待着、期待着下次再去畅享自然山水。回家一查,三月三,真武大帝寿诞,真是有意义的一次登山。

二〇一六年四月十四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31075/

三月三,登东岱的评论 (共 1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