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明说

2016-03-31 14:38 作者:广东傅学军  | 2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每年仲与暮春之交,即至后的第108天,也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其实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日,也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要求。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壮族、侗族、苗族、瑶族、黎族、羌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是基本主题。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的他再也无法行动。大家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便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知道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的时候,非常感动

19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他即位后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但介子推却打点行装,同老母悄悄地隐居去了。晋文公事后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人谈何容易。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然而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待火熄灭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礼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后来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节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开始,清明就具有了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上坟扫墓等仪式大多在清明节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约从唐代开始,清明节又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由于清明上坟扫墓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踏足原野、转换心情,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时期,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这实际上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清明祭祀的方式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扫墓时首先要清除坟墓上的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人们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极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按照汉语词典的解释,清明除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外,还有清澈明净、清醒明白、政治开明等三个意思。所以说,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或节日这么简单,它还涉及环境、心理、政治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27602/

清明说的评论 (共 21 条)

  • 春暖花开
  • 诗心云卿
  • 韦少和
  • (ノ蔓鸢✿
  • 白云飞
  • 夏之菲雪
  • 风残炫舞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从余东风
  • 生如夏花
  • 襄阳游子
  • 潇潇
  • 老夫子(熊自洲)
  • 荷塘月色
  • 折腾
    折腾 审核通过并说 不错,以后多交流,可以加我为V友taomao17 邀您进入交流群
  • 醉死了算球
    醉死了算球 审核通过并说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按照汉语词典的解释,清明除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外,还有清澈明净、清醒明白、政治开明等三个意思。
  • 淡了红颜
    淡了红颜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
  • 雨袂独舞
    雨袂独舞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问好!推荐阅读!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 醉雨轩

    醉雨轩欣赏,赞,推荐!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