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森林中的“爬山虎”

2016-03-22 11:10 作者:随心所欲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大森林中的“爬山

作者:段德珍

说起“爬山虎”,老一辈林区工人都知道,不是森林里穿山跃涧,百兽之王的东北虎,而是当时林业工人对集材拖拉机的昵称。就像农民把田间耕种的拖拉机称作铁牛一样。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正值林区木材生产掀起高潮,集材拖拉机是那时的主要生产工具。1969年我初中毕业,随着“上山下乡”的热潮来到来深山里的翠峦林业局翠林采伐小工队,当了一名集材拖拉机助手。

季是木材生产的黄金季节,我们每天顶着星星兴致勃勃的开着拖拉机上山集材,天漆黑才下班。

集材是林业木材生产的一道工序,就是把伐倒的大树打完枝桠以后,用铁绳索带锁住一头(或大头或小头)再用绞盘机上的钢丝绳把索带连接起来,把一根根原条木头绞集到拖拉机的搭载板上,然后师傅们开着它轰轰烈烈拉着一大捆原条就下山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茫茫的林海原中,红色的拖拉机行驶在绿色的松林中,给大森林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拖拉机挺胸阔步拖着长长的原条,像威力无穷的巨龙,在林海中劈波斩浪地航行。把原条拉到楞场卸下后,开架杆机的师傅再用绞盘机把原条绞到空中装上运材车上运到山下贮木场。

早先林场采伐集材,用的最原始的集材方式,就是把放倒的大树截成四米或五米长的原木,用老牛或马套子(爬犁),把一根根原木捆在爬犁上从山场运到山下河边楞场。一趟最多拉几根,也就一立方米左右。

有的山高坡陡的林子,马套子上不去,林业工人研究出用冰沟“集材”的办法。

就是在初冬上冻时,顺山坡挖六七十公分深的沟槽,用雪化成水,一遍遍浇在土槽上,慢慢的就冻成冰沟,把木头推到冰槽里往下滑行河边楞场(待天开河后水运)。赶马套子、放冰沟、流送这些活我父亲都干过。

那时我家就住在林场河边,亲历目睹过那时工人放冰沟、上楞、流送等干活场面。

1964年,翠峦局停止水运开始汽车运材。

我到小工队时,已是拖拉机集材。我开的是红色的T—50集材拖拉机(50马力),是松江机械厂研制的。

它具有坦克车一样的越野性能,爬坡、过沟如履平地;它后面装有绞集木材的绞盘机,通过绞盘机上的钢丝绳能把周围的木材绞上来,背到车后的搭载板上拖走。

一趟能拉十立方米左右,最高时一天能拉上百米,是马爬犁的八九倍。而且原条运到加工厂根据质量合理造材,又能提高了出材率。

它的履带板不受季节限制常年作业;它力量大跑的快,使木材产量成倍增加,我们都叫它“爬山虎。”

当个集材拖拉机手,不仅要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还要有吃大苦、耐大劳的拼博精神。寒冷的冬天,早上黑乎乎的,我们得提前起床,冒着风寒,去车库发动机车预热,加油、添水,为完成生产任务做好准备;晚上,别人都躺下睡觉了,而我们还要检修、保养好机车,不误次日生产。

驾驶拖拉机时,无论是下坡上坡过沟都要十分注意,以防翻车、打误(因车深陷在水沟里或被障碍物卡住不能走)造成机车部件损坏。更不能横冲直撞,把驾驶楼撞得“破狼破虎,”我开的那台机车可是全队最完美的了。

拖拉机最怕的是天集材,集材道上有的地方是一尺多深稀泥,拖拉机的履带有时就被水中的石头掩脱轨很难回原,一旦履带大“脱裤子”人就得赤腿裸膀下到泥水里连接履带板。

水冷刺骨,蚊子呼人,咬得你脸上身上都是红包,用手去拍就成了大泥人,那滋味就别提了。

再就是钢丝绳用久了会产生铁刺,常扎得手直冒血,我的脚、腿被履带板砸伤过几次,虽瘸也坚持上班,从未因伤下过火线。

还有一次是我车的驱动轮不能用了需更换,为了不误次日生产,我连骑车去20里外的场部去取,在返回时因天降小路滑,不慎摔进几米深的路基下造的鼻青脸肿,汗水泥水把浑身湿个透,近半夜时才回到小队。

那时人们的干劲格外高涨,各包车组比着干,都不甘落后.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伊春林区木材枯竭,小工队解体,爬山虎退出了历史舞台。

2016/1/4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25032/

大森林中的“爬山虎”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