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亳清河的由来

2016-02-10 12:37 作者:史光荣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亳清河的由来

史光荣

出生在亳城,生活在垣曲,自然就与亳清河结了缘分

亳清河是垣曲的第二大河流,也叫清河、南河,发源于闻喜东南部、绛县西南部和垣曲西北部交界处的横岭关山下,经绛县转山、闻喜马家窑流入垣曲境内,流经新城、皋落、长直、王茅至古城注入黄河,全程48公里,流域面积510平方公里,几乎占到县域面积的一半。

这是一条支流频现、毛细血管丰盈的河,是一条有包容、有担当的河流。十八河、白涧河、五龙河、杜村河、白水河等九大支流依次归拢,毛细小溪更是不计其数,无论是苍山祟岭飞泄而下的滚滚洪水,还是低洼处涓涓细流泉涌的小溪,无论是黄褐色的浑水,还是清澄的泉水,只要汇入到亳清河谷,就会在激流奔涌中沉淀得清亮,在流淌过程中不断被分流,引渠灌溉利用,最后与允西河合拢,注入滚滚黄河东逝去。

这是一条有历史、有故事、有传承的河,是一条遍及古人类足迹及社会发展史的河流。仅在县域内的流径,就跨越了全县近半数的乡镇和村组,最富绕的地方就是亳清河畔,最繁华的走廊,就是依河而蜒的东济干线,古代的驿站,沿河而设,河东的潞盐,沿亳清古道直达黄河渡口,秋争霸的战车,就是依河而入中原,临河而居的要塞上,历史上曾先后建过五个古城池,如春秋时东山皋落氏的都城皋落城(现皋落)、同是春秋时代的阳壶城(现古城)、南北朝时北魏的青廉县城(现长直)、西魏的亳城县城(现上下亳城)、西魏到宋的白水县城(现白水)和宋以后直到1958年前的垣曲县城(现古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就是这么一条在县境内可谓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河流,每天不知其数地跨过来、走过去,熟知的不能再熟知的河流,大多数的臣民包括我在内,竟然不知它名号的由来。

查遍搜索引擎,只是提到所谓毫清,因河流经商汤故都亳城而得名,就像解释垣曲县名一样,称谓山如城垣、另加黄河之曲。王云洲先生考证说,垣曲之曲与黄河之曲九杆子也打不上,之所以称垣曲,是周边皆山,如城垣之曲也。

那么亳清河之亳清究竟是如何来的呢?

据古人杨守敬考证,今亳清河,乃《水经.河水》之清水。《水经.河水》卷4记载:

又东过平阴县北,清水从西北来注之。

作者郦道元又解释说:“清水出清廉山之西岭,也亦谓之清营山,其水东南流出峡。峡左有城,盖古关防也。清水历其南,东流迳皋落城北。……与倚亳川水合。水出北山矿谷。东南流注于清”。

杨守敬根据这段话,谓之为亳清河,并进一步阐述道:“(清水)出垣曲县西北,横岭山下。……今垣曲县西北七十里,有折腰山,相传谷中旧有铜矿,一水出焉,即倚亳川水也,其水在亳清河西(应为东)”。

这个意思就是说,所谓亳清河,就是清水和倚亳川水合流到一起,合并之后的称谓。取清水一个清字,取倚亳川水一个亳字,合起来取名亳清河。

沿着现在的县城往南走四公里,就到安子岭桥,桥下面几十米处就是古清水上游,现十八河下段,己被有色公司尾矿库截河筑坝,又称西道,与倚亳川水(现称东道)的合流处。

西道上游十八河,源于横岭关一带祟山峻岭,正源在闻喜的上天井村,此为清水也为合并后的亳清河的正源。十八河下游有上丁村,有名清源村,也是取之于清水之源的意思。

东道不及西道流经长,流域面积广,所以亳清河仍以清水源头为源头,但东道支流较多,上溯至下寺村附近,又分为东西二支道,均流经县城及西郊。

西支道是指中条大街以西的几条小支流,主要是从下寺村下段流出的尾矿库溢流道、从下寺村上段流出的公司冶炼厂经西峰山河道、穿越西井沟、火车站、公司医院边的河道。

东支道除主干道直插东北外,也主要有东、中、西三条小支流,西边主要是东井沟、乌呜涧、公司电厂边汇入的小河,在上古堆流入东道,中间主要是铜矿峪山谷间形成的河流,杨守敬所言的倚亳川水就是指这条河道,正源则为铜矿峪最山根的河道源头,东边则是左家湾、瓦舍下来的河水。

东道、西道在安子岭处汇合,形成了宽阔的亳清河床,沿途又汇入众多溪流,形成浩浩荡荡的水流,日奔流。

亳清河,日思夜想的亳清河,奔流不息的亳清河。河边出生,河边成长,进入县城,又几十年地工作生活在河的两岸,留下了多少温馨的回忆

弄清了亳清河的来源与去处,总算又有了一个小小的交待,对自己、为他人,也算了却了一个不解的思念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5368/

亳清河的由来的评论 (共 6 条)

  • 老夫子(熊自洲)
  • 襄阳游子
  • 杨国鹏
  • 雨袂独舞
  • 荷塘月色
  • 饭袋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