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7润物无声-读《藏在这世界的优美》

2016-02-06 19:31 作者:朝闻道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润物无声

读毕淑敏的书,绝对是个因无知的阴差阳错。虽然我好像知道李银河是真主,可潜意识里就是傻傻分不清,就是要非常不通的硬把毕淑敏与王小波当成一家人(还请所涉及的都能原谅我的冒昧),以至于毕淑敏这本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藏在这世界的优美》是和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凑单买来的。毕淑敏在《波斯天葬》里有段“人在旅途中,对什么感兴趣,有时看起来是突发奇想,其实每一个决定的萝卜,都拖着深长地根须。我原本以为天葬是佛教的传统,现在才知道,这古老的习俗,来自拜火教。”,用在我之读《藏在这世界的优美》倒很应景。

我读书有个一直想改正的坏习惯,就是每每遇到一本有些挑战性的书会浅尝辄止,打开了读个三四十页未入厅堂,就讪讪然放在那里,实在绕不开了,会硬着头皮再试一下,有的真会柳暗花明就此通读下去,有的就不那么妙,会很尴尬。刚读法律硕士时导师布置的拓展阅读有《国富论》,乖乖买来,读完分工章节就被卡住,及至三年后我毕业答辩也没多大进展,后来大概有三年都被列入当年的读书计划,直到毕业后的第七个年头才终于第一次做到通读。卡壳既然常有,也就准备了一些题目看起来很怡人的散文集、杂文集,以用来调整一下节奏,书是歪打正着买来的,至于开读这本书就是因为这样一个令人遐想的题目很适合加塞来放松。

文如其题,毕淑敏的文笔是优美的也是轻快的,辑录的文章游记或似是而非的游记为主,作者时而写实时而幽默的书写在给我们带来畅快的阅读体验的同时,会不经意间会透露出作者的所感所思,经常以一种举重若轻地方式来讨论民族、宗教、经济、战争、国家、文化乃至生死这样的大题目,将作者掌握的知识和人生体会像细润物无声般于潜移默化中实现写读的互动,引领着我们去发现藏在这世界里的优美和希望。

书中在一篇讲述作者在以色列机场通关时遭遇的《“淑敏”是什么意思》文章里切磋过淑敏的含义,这里先讲毕淑敏名字给我的第一印象,总觉得应该是一个庄重的老学究大概比较符合,一旦打开书收获的是一脸惊诧,下面我引用一段《战壕城失恋博物馆》先感受一下:

问过九个人,克罗地亚的首都是哪儿?都说不知道。又问了第十个人,她也是一脸糊涂相。哈!此人正是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出发克罗地亚之前,我没做功课。

出外旅游,我不喜欢事先阅读太多资料。事到临头,便充分暴露出我的不学无术和孤陋寡闻。这毫无疑问是一种愚蠢,但我顽固的认为---难道不就是因为对外面世界所知甚少,才去旅游的吗?如果一切都了然于胸,还有什么理由去跋山涉水?

为了让那震撼和惊诧来得更真实和劈头盖脸,为了给自己更多的借口出外闲逛,我经常特地拒绝预习。就像球迷不希望别人提前告知比赛结果,我不愿把自己的头脑屏幕,变成先行者的跑马地。

这样的好处不必多说,从一无所知到略有所知,犹如提着空篮子的农妇在树丛中采野蘑菇,惊喜不断。坏处就是懵懂出发,回来后发现遗落了很多重要景观。

时间是有限的,遗落是必然的。就算我们千百次地走过小径,也会忽略花绽的轻响和落的飘零……

在遗落和惊讶之间,我宁愿选择后者。人生就是不断遗落的过程,在抛却了少年青年和中年之后,我尚余晚年。谁都知道晚年是一个不容易惊奇的时辰,我可不想再失去了让我惊诧莫名的机缘。

这是一段很典型的毕式跑题书写风格,读来不仅好奇拥有如此年轻文字自称已是晚年的毕淑敏是个什么样人物?钱钟书曾有一段经典的自嘲来取笑他认为如此的好事者,“你喜欢那个蛋,又为什么要去看下蛋的鸡呢?退一万步说,就算你见了下蛋鸡,也未必看得出名堂来。”, 钱式智慧可不是轻易领略的,所以我还是好事的去百度百科查阅了作者的一些资料,分享在下面: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毕淑敏以36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她的《学会看病》选入语文(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20课。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此时也知道了对作者名字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不仅是那个以色列的男检察官,王蒙也是同道中人,王蒙曾在评论毕淑敏的作品时,曾直白的对毕淑敏的名字评头论足:“如果她的署名是阿咪、狂姐、原水爆或者荷兰豆,也许我早就读过她的作品了。然而她的名字是毕淑敏,这名字普通得如——对不起——任何一个街道妇女。”,当然这是幽默,在我断断不会去看笔名如此潮的人的作品。

渐次进行的阅读中,慢慢会发现在毕淑敏而言旅行其实施一个采集和思考的过程,不同的她对所采集的知识的说教是不漏痕迹的,让受者甘之若怡,虽然这些知识很多属于犄角旮旯实用性不多,但在作者的娓娓道来竟也很是受用,如《送你一枚捕网》里从去加拿大极光圈看极光竟能拉扯出关于梦和印第安人的捕梦网的描述就是一例;而作者因这些旅行所生发的体认感知虽也经常的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但竟也读起来如水到渠成丝毫不觉得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如《女厨师的魂灵》中从乘船环航世界跳对死的探讨就很典型。就在这些如小说般情节激荡转折的大手笔中,毕淑敏不忘在看似随性的夹叙夹议中以对语言的娴熟驾驭而见缝插针(读完全书,插回书架时才注意到书外封的里侧有作者的简介,“华语世界最有影响力女作家,被王蒙称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以精细、平实的文风和风化雨般的济世情怀著称”),时时如画龙点睛般的露出睿智之语,随手摘录如下,随作者一起去发现那些藏在这世界的优美:

雪是世界上最大的和事佬,掩盖一切,只留下幻觉般的类同。(《牛仔家的晚餐》)

当地朋友告诉我说,垃圾箱上锁,不是为了防人,是为了防止动物偷吃。

垃圾箱总会有食物的残渣,漫游城市的动物如果可以轻易得到这些食品,它们就会养成习惯,一天到晚进城晃荡,给城市的居民带来安全上的隐患。再加上丢弃的食物,很多是带有病菌甚至腐败的,会对动物的身体产生不利影响,打断了它们千百万年来养成的食物链,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于是,感佩。(《印第安公主》)

印第安人是蒙古人种,他们迁徙到北美大陆,经历了那么多磨难,从驰骋山川大地的原住民,到压缩一隅的保留地土著,有着太多的辛酸和忧虑。长久地沉浸在感伤和愤慨中,也许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这个印第安公主,既铭记自己民族的历史,也敞开襟怀去拥抱新的生活,才会在传承中注入新鲜的活力。(《印第安公主》)

努斯(文中一叙利亚导游)说,历史就像小,掩藏在传说的树林中。(《沙漠中的新娘》)

这个世界,以前充满了危险,现在的危险性不是更小,而是更大了。科技水平的攀升像一个高倍数的放大镜,将风暴凸显。全球化的经济、便利的通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更在高科技镜头的折射下,让危险如虎添翼。

“地球村”这个称呼,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辛辣的讽刺。不论现代的人们自认为已经距离原始丛林社会多么遥远,实际上,人们和古代的部落人马一样,顽固地隶属于自己的宗族和部落,锱铢必较地看守着自己的地盘和既得利益。冲突完全可能失控,演化成新一轮的凶残暴力。(《沙漠中的新娘》)

风是香的白马。

没有风的时候,香也是香的,可惜走不远,固执地停在当地,至多烟气袅袅地在香炷顶上盘旋着,好像旧时的烽火。有了风,香就翩翩起舞了。香对风特别敏感,以婀娜的驰骋之痕描绘出风的每一丝律动。你不知看到的是香的肌肤还是风的花纹。(《无伤不香》)

无损不香,风树如此,人间又何尝不是这般!多少精彩是自苦难中着墨,多少旷世奇才要在悲怆中诞生。(《无伤不香》)

刻板的海面,能看到另外一条船,是眼睛的节日。(《女厨师的灵魂》)

人们彼此心照不宣,一起对那个濒死之人虚妄地保守着即将天下大白的秘密。那个接到死亡请柬的人,没有勇气破坏大家的好意,索性将错就错,维持一个越来越大的谎言。在最亲近的人之间设起屏障,是非常耗费能量的,因为人们彼此实在太了解。于是,病人就想早早结束这个局面,他们加快了死亡的步伐……(《女厨师的灵魂》)

古早就像童年记忆让我们滤掉了哀伤,只剩下明媚温暖的春光。(《古早味道的瓜茶》)

二〇一六年二月三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5047/

7润物无声-读《藏在这世界的优美》的评论 (共 6 条)

  • 襄阳游子
  • 老夫子(熊自洲)
  • 孤箫寒月
  • 夏陌
  • 沐子
    沐子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 珋锡
    珋锡 审核通过并说 摘录与感悟交接,意蕴深刻。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